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提到明朝的抗倭战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在戚家军的故事中,偶有提到俞大猷的,也仅仅是作为陪衬。

殊不知,在四百多年前那段抗击倭寇的艰难岁月里,俞大猷与戚继光并肩作战,一同驱除倭寇,保家卫国,历史和人民本不应该忘记他的。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俞大猷画像

文武双全,志存高远

1503年,弘治十六年,俞大猷出生于福建晋江,一个世袭军户家庭。按照朱元璋留下的规矩,军人的儿子必须继续从军,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是考科举,于是俞大猷5岁进入私塾念书,15岁就中了秀才,天分不可谓不高(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后来为抗倭屡出奇谋的徐渭,中秀才时20岁)。

但是其后十几年,俞大猷未能更进一步,究其原因,是他拜了三个老师:王宣、林福、赵本学,这三人都是蔡清的弟子,而蔡清是研究《易经》的专家。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考不上举人:读错了教材啊,不看四书五经看易经,能考上才有鬼。

一头扎进《易经》的俞大猷,之所以没有变成一个学究或者算卦的,是因为他三位老师中的赵本学,将自己毕生心血的兵法,传给了俞大猷。这本“穷乎先后天之卦、河图洛书之数、九军八阵之法”的《韬铃内外篇》,“以《易》演兵,推演兵家奇正虚实之权”,让俞大猷从《易经》里悟出了自己的兵法。

有了理论知识,俞大猷也没放弃硬功夫,向刘邦协学棍法,向李良钦学长剑,还苦练骑射,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1531年,嘉靖十年,俞父病逝,科举无望的俞大猷只能继承武职,成为一名百户小官。

年幼时,俞大猷曾经立下一个近乎狂妄的人生目标:“生要与苏子卿争节义,与诸葛公争精诚,与狄梁公争妙用,与郭令公争勋业,与岳武穆争忠贞”

翻译一下就是他俞大猷要有苏武的气节,诸葛亮的真诚,狄仁杰的作用,郭子仪的功绩,岳飞的忠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终其一生,为国尽忠,初心不改。

猷[yóu],意为计谋,所以大猷这个名字,可以解释为有大计谋的人,注定是为战场而生,用勇武和智慧去战胜敌人,守护一方平安。

《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命运捉弄,南北驱驰

1535年,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举人,升为千户,守金门,来到海盗骚扰的沿海。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金门现存啸卧亭,其中“虚江啸卧”四字为俞大猷题刻,虚江即俞大猷的字

才兼文武,胸有甲兵,却困守孤岛,俞大猷自然是不甘寂寞。

他给主管监察的佥都御史陈伍山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针对骚扰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海盗,俞大猷认为原因是“上不能用将,将不能用兵”,应当遴选有能力的将领,并且多给士兵赏赐;第二封信说金门东北方向的官澳有盗贼,俞大猷建议不动武,用德治之法,使当地贼寇“卖刀买牛,卖剑买犊,归化向顺,安生治业”。

陈伍山收到信,勃然大怒:“若武人何以书为?”,明朝重文轻武,文官一向把制定各种政策看做重要权利之一,俞大猷小小千户,居然敢对剿匪政策指手画脚,被处以杖击、夺官的严厉处罚。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俞大猷没有消沉,继续写信。

1539年,嘉靖十八年,明廷准备教训下长期不通贡使的属国安南,俞大猷得知兵部尚书毛伯温在征询用兵之策,便写上书提出“伐谋攻心为上,而伐兵攻城乃其次”,认为大兵压境后,派一使者陈说厉害,足可使安南归降,有征无战而可全功,而他愿为使者。

史载“伯温奇之”,他没法不惊讶,因为俞大猷的计策,和明军进驻南宁,安南国王自缚请降的结果如出一辙。但因为上书在传递过程中花了太多时间,等毛伯温收到,对安南的征战已经临近尾声,俞大猷并没有被征召。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明长城

隔年鞑靼大举入侵山西,朝廷下诏征召将才,俞大猷再度毛遂自荐,毛伯温把他推荐给宣大总督翟鹏所,考校兵事,大为折服,说“吾不当以武人待子”,意思是不能把你当武人看,并向俞大猷行礼,以示尊重。

尚书总督都欣赏他的才华,按说俞大猷应该熬出头了,《明史·俞大猷传》载“然亦不能用”

想必当时的俞大猷,和读史至此的我一样,是满头问号:不满意挨板子,受赏识不提拔,你们这帮文人是不是在玩我?但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四处平叛,痛击安南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毛伯温任命俞大猷为汀漳守备,上任半年内就歼灭了辖区内的流贼,因功升广州都指挥史佥事。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广州新兴、恩平两地少数民族众多,山地崎岖难以用兵,只能诏抚,但“屡招屡叛”,不得安宁。俞大猷到任后,贴出告示,赦免改过自新的人,传授他们生存技能,“开诚示素,与民更始,教敦睦,课农桑,劳来不怠”。同时走乡串村,搜集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数次反叛的贼首,恩威并施,终于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反叛问题。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安南发生内乱,在内斗中失败的范子仪,率三万余人入侵钦州、廉州,当地明军无法抵挡。两广总督欧阳必进启用俞大猷,全力支持,“事无大小,悉以委君矣”

俞大猷决定走水路运兵,聚集舟船,训练水兵都需要时间,但廉州被围,城破只在旦夕之间。于是他写了一封《谕安南贼人》,陈说厉害,威胁“即欲兴师数万,水路并进,捣汝巢穴,绝汝丑类”。范子仪所领安南军队,本就是败军,听说有大军前来,心生动摇,连夜退去,廉州解围。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过了一段时间,范子仪见明军并无动作,以为俞大猷不过是虚张声势,便再次进犯钦州,这时明军舟船士兵都已部署完成,从海上截断范军退路,数番大战,明军愈战愈勇,俘虏一千二百人,杀伤无数,范军溃散,逃回安南。

安南主政的阮氏趁机痛打落水狗,将范子仪擒杀,献上首级,边患平息。但欧阳必进与首辅严嵩不和,俞大猷虽立下大功,不得升迁,全部奖赏只有白银50两。

无论是剿灭流贼,还是抵御外寇,或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俞大猷充分显示出他谋定而后动,计定而后战的用兵特点,犹如他高超的剑法,不轻易出手,一出手便克敌制胜。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俞大猷改任温、台、宁、绍诸府参将,即将面对最疯狂也最残暴的敌人:倭寇。

日本战国,倭寇成患

骚扰朝鲜半岛及中国沿海的倭寇,自古有之,他们通常几十上百人行动,上岸抢完就跑,从不深入内地。虽然无法完全剿灭,但总体伤害不大,中原王朝往往把主要精力对付更大规模的本土海盗。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变化从1523年开始,日本大名大内氏和细川氏,因争夺朝贡资格——明朝厚往薄来,朝贡就是领钱——在宁波大打出手,细川使者被杀,大内使团干脆大掠市区,夺船出逃,当地都指挥战死,史称“争贡之乱”。

明廷大为震怒,裁撤了浙江,福建二市舶司,这样明日之间的正常贸易渠道关闭,只能借助走私,进行交易。走私势必伴随武力,亦商亦盗,出没于沿海。而日本此时进入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大名们忙于内战,流浪武士、战败士兵只能自找生路,开始频繁骚扰福建、浙江沿海。

当中国海商(海盗)和日本浪人/武士结合,诞生出更大规模的倭寇,动辄上万人,“倭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进,一时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漫长的中国海岸线都是倭寇的攻击范围,有了中国人带路,人数更多的倭寇得以进入内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明军卫所武备松弛,无法抵御,倭寇干脆占据岛屿作为据点,想来便来,想走边走,十分猖狂。

而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号称“五峰船主”的王直(也作汪直),“海上之寇,非受(王)直节制者,不得存”,俨然海贼王一般的存在。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日本长崎县平户市松浦史料博物馆外有一座汪直铜像

俞大猷到任后经过数月准备,进攻王直的据点之一——普陀山。俞大猷亲率精兵登岛,根据事先调查的情报,夜袭倭寇营寨,猝不及防的倭寇大乱,想乘船逃跑,又被埋伏的水军拦截,可惜当时海上狂风巨浪,有部分倭寇逃脱,但依旧斩首一百五十多级,生擒一百四十三人,烧死淹死的倭寇不计其数,史称“普陀山之捷”。

一个月后,俞大猷又取得烈港大捷;同年四月十四,在马迹潭击破倭寇;王直想逃往南直隶,但被俞大猷追上,倭寇又被杀无数,东南沿海再无立足之地,王直最终逃往日本。

虽然俞大猷没能直接消灭王直,但沉重的打击了他的武装力量,让他意识到对抗明廷得不偿失,态度转向被招安,最终被胡宗宪用计诱捕(关于这段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有精彩描写)。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

“督水陆官兵在松门、普陀、烈港、昌国、临山、观海、柯桥等处海洋地方,陆续擒斩倭寇共一千余名,其余沉水者不计”

,俞大猷威名远播,倭寇一时间不敢进犯浙江,但强盗本性难改,下一次更大规模的入侵只是时间问题。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四月,两万多倭寇自海盐登陆,进犯嘉兴受挫后,转而攻破崇明县,一路向苏州烧杀抢掠。总领抗倭事宜的张经认为卫所明军不堪一战,先前已下令调集广西狼兵、湖广土兵、东莞打手等勇猛善战的少数民族部队,此时尚未到齐。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张经画像

朝廷派来的督师赵文华(严嵩的干儿子)督促出兵,张经认为兵力不足,不能轻易发动攻击,两人不欢而散。赵文华上书弹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

直到四月十七,各路军队齐聚,张经下令进剿倭寇,几番接战,将倭寇包围在王江泾,俞大猷在北,卢镗(注)在南,汤克宽率水军在外,数路突进,大破倭寇,“斩贼首一千九百余级,焚溺死者甚众,军兴来称战功第一”

嘉靖皇帝量小多疑,弹劾和捷报前后到来,他认为张经是畏惧弹劾才进剿倭寇,不但不赏,还将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逮捕入京,西市斩首。

上司被冤杀,俞大猷自然也是罪责难逃,一直冲杀在前,屡破倭寇的他被赵文华认为是张经的人,所以严嵩不打算放过他(还有和欧阳必进的嫌隙),想把俞大猷也逮捕进京,好在新任浙江巡按兼监察御史胡宗宪力保,“东南之祸,非公(俞大猷)无以已之者”,俞大猷最终被革去世袭百户,戴罪立功。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如果是一般人必定大受打击,但俞大猷志存高远,不以为意,继续追击残余的倭寇,江南出现短暂清宴。

但转过年,又有大股倭寇进犯,明军溃散,再度烽烟四起。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宪

与之前的总督不同,胡宗宪敏锐的意识到如果只是被动的防御,倭寇来了就抢,打了就跑,击败倭寇再多次也于事无补,必须先解决掉倭寇的头领。

于是胡宗宪用计离间徐海、陈东、叶麻几大海盗,让他们火并后,在沈庄将几人全部剿灭,俞大猷整师前进,率先破阵,杀敌一千六百余人。

接着胡宗宪诱捕王直,他的干儿子毛海峰占据岑港负隅顽抗,因地形易守难攻,倭寇又有工事和火器,明军死伤惨重,数月不克,嘉靖大怒,下旨限期一月内荡平,不然自俞大猷以下全部撤职法办。

参将戚继光用降低攻击频率的方法迷惑麻痹倭寇,再突然强攻,终于攻破岑港。

电影《荡寇风云》就是以明军攻打岑港开始,但可惜电影中的俞大猷也只是为了衬托戚继光的存在。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洪金宝饰俞大猷

在浙江被杀怕了的倭寇,又流窜去了福建,有官员弹劾胡宗宪以邻为壑,纵寇入闽,胡宗宪为自保把责任推给俞大猷,说他“邀击不力,纵之南奔,播害闽广”

俞大猷被逮捕进京,下狱讯治,消息传来,江南百姓无不为他喊冤。

注:卢镗,抗倭名将,仅次于俞大猷和戚继光。

历经磨难,终平倭寇

很多官员都为俞大猷鸣不平,其中最大牌的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他敬佩俞大猷的忠勇,自掏腰包行贿首辅严嵩。最终俞大猷平安出狱,前往大同,塞上立功。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俞大猷在狱中并没有虚度光阴,把自己几十年领兵作战的经验和思考做了梳理,其中针对来去如风的北虏骑兵,他认为要建立战车部队,一到大同,便在巡抚李文进的支持下付诸实践。

“行则以车为阵,止则以车为营”,俞大猷制造的战车是一种独轮车,上可登高山,上可入堑壕,机动灵活,装备大枪头、佛朗机炮和盾牌,每车配备有旗手、叉手、钩镰手、拔刀手、鸟铳手等四十二名步卒,兼有十名马兵,既可近身肉搏,也可远程打击,既能坚壁固守,也能乘势突进,是多兵种协同的部队。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车营示意图

在俞大猷的指挥和训练下,车营初成就在安银堡大败进犯的鞑靼骑兵,因此明廷开始在九边各镇纷纷建立步骑车组合的车营。

1561年,嘉靖四十年,俞大猷南下湖广,任筸镇参军,适逢当地苗民起义,难以征剿,但听说俞大猷前来,苗民当即散去,不费一兵一卒,仅靠威望就将暴乱平息。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廷任命俞大猷为镇守福建总兵官。

在俞大猷蒙冤入狱后,戚继光接替俞大猷,冲杀在抗倭第一线,戚家军所向无敌,取得数次大捷,但毕竟人数只有数千,力有不逮。倭寇乘戚家军回浙江休整时,攻破兴化府城,“乡宦士民男妇咸就掳杀,死者万余”,嘉靖急令俞大猷、戚继光入闽抗倭。

倭寇在兴化抢掠一番后退走,占据平海卫,准备伺机夺船出海,俞大猷只有新兵六千,加上当地明军,人数与倭寇相当,强攻胜负难料。俞大猷认为此时与倭寇作战,无论胜负,都会有倭寇逃脱,遗患无穷,必须将其全歼。于是挖掘壕沟,建筑堡垒,派水军封锁港口,俞大猷顶住各方压力,按兵不动。

等广东总兵刘显的一万人马,和戚继光的一万戚家军陆续到达,决战时刻终于来临,俞大猷在右,刘显在左,谭纶在中,戚继光为先锋,明军士气高昂,锐不可当,倭寇主力被消灭,史称“平海大捷”。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倭寇图卷》局部:明军乘小船与倭寇作战

朝廷下旨赏赐,各级将领加官进爵,但总领大局,静待战机的俞大猷又是只被赏银20两,后被调任南赣总兵官转战广东,破倭于邹堂、水、海丰等地,又在南澳之战大败广东势力最强的海盗吴平,追而灭之。

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历经王忬、张经、胡宗宪、谭纶四任总督,俞大猷、戚继光、卢镗、刘显等将领和无数军民奋战,历时十几年,终将倭患平息,还百姓以安宁。

抗倭首功,籍籍无名

嘉靖年间所取得的几次里程碑式的大捷,都离不开俞大猷谋定而后动的指挥与身先士卒的勇猛,他无疑是剿灭倭寇的关键性人物,不仅与戚继光媲美,甚至超乎其上,时人并称为“俞龙戚虎”,当是公正的评价。

俞大猷不抱怨,不颓废,总在逆境中奋起,一生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七次受辱、四次贬官夺荫,一次逮捕下狱,仕途坎坷。他面对的不仅是凶残的倭寇,还有复杂政治的掣肘,甚至是飞来横祸,但俞大猷“慷慨任事,忠勇过人”,为将一日,守护一方,尽忠国事,从不畏惧。正如他在《与唐荆川太史书》中所言:“猷少小时,只奉师训,以为人大致要从光明正大路上着脚。不自揣志向,从幼已决。抵今犬马之齿渐高,日在得失成败中,未敢分毫毁裂,以从卑污。”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泉州俞大猷公园俞大猷像

如果来比较下俞大猷和戚继光:

  • 出身:俞大猷继承的世袭武职只是百户(正六品),戚继光继承的指挥佥事(正四品);
  • 学历:两人都是武进士,俞大猷还是秀才;
  • 文化:俞大猷写了《兵法发微》《洗海近事》等兵书,但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有收录俞大猷的兵法)都位列古代十大兵书;
  • 武艺:俞大猷擅长棍法和双手长剑(注1),戚继光擅长刀法和长枪,据戚继光说俞大猷的武功更高(注2);
  • 战功:除两人协力扫清倭寇外,俞大猷四处平叛,戚继光北上防御鞑靼;

综合来看,俞大猷并不比戚继光逊色,如果考虑他的起点更低,遭遇更多的不公,俞大猷的奋斗和坚持更加值得尊敬。但后人只知戚继光的赫赫威名,与岳飞并列,甚至在俞大猷的家乡福建,都是戚继光的名气更大。

在我看来,两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而戚继光有怕老婆的轶事,有以他为主角的地方戏曲,有大家不懂但一听就很厉害的鸳鸯阵,从传播的角度上来看,自然是更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和传颂。

戚继光比俞大猷小25岁,但两人更像是忘年交,由战友而为挚友,戚继光很多的兵法和战术都受到俞大猷的影响,比如后来戚继光北上蓟州操练的车营,就是在俞大猷车营的基础上改进的。

有功不赏,无过受罚,被遗忘的抗倭名将,奇男子俞大猷

厦门现存“俞戚诗壁”共三首七绝诗,为俞大猷戚继光所作

俞大猷生前遭受不公从不在意,“口不谈功,心惟在国”,想必对于身后虚名也会一笑了之。正如他在76岁高龄去世后,时人所写的悼亡诗:

大星落东海,涕泣满城哀。百战功徒在,千秋梦不回。云销天地气,世绝古今才。寂寞廉颇馆,空余吊客来。

虽寂寞,但不朽,俞大猷,真奇男子也。

注1:俞大猷写了一本武术书叫《剑经》,但不知道为什么讲的全是棍法,四百年来一直没有公论。当代武术史研究学者和武术家马明达先生认为是以棍存剑,以剑法融入棍法。

注2:据戚继光留下的记录,俞大猷曾经给他演示过棍法,并推广到戚家军中,他认为俞大猷武艺胜自己几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