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为了蜀汉"出生入死",诸葛亮临终前为何要设计除掉魏延?

据小说《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曾料定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故临终前授马岱密计,嘱咐马岱待魏延造反证实后,趁他毫无防备时出其不意将其斩杀。魏延一死则叛乱可熄,而汉祚可续也!不过这毕竟是小说之言,至于魏延是否真有反心,如今早有明断。从正史记载来看,魏延被杀这个"黑锅"也实不该由诸葛亮来背。那么魏延到底因何而死呢?关于演义中的"诸葛亮计杀魏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

魏延为了蜀汉

说起魏延之死,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魏延孤傲的性格。魏延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倒是和关羽很像,忠心不容置疑,且善待士卒,但对于士大夫阶层则和关羽的态度差不多,其为人多少也有点刚愎自用。而魏延孤傲的性格缺陷也使得他在朝中没少得罪人。据史料记载,时人多避魏延锋芒,故魏延被杀时,也无人帮他。

其二:魏延不晓时势。魏延作为一名英勇善战的武将,虽非有勇无谋,但有时确实看不清楚形势。《三国志》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这里道明了魏延和杨仪,姜维等人算是分道扬镳了,但选择诸葛亮刚死这个时间,真的合适吗?且不说诸葛亮有明令让全军撤退放弃北伐,你魏延不愿意放弃北伐倒还在情理之中,能得到部分亲信士兵的支持,但公然领兵欲杀杨仪,这就说不过去了。时杨仪一面要护送诸葛亮灵柩回国,一面肩负撤军大任,你魏延此时和他"火并",置蜀国安危于何处?置诸葛亮英灵于何处?

魏延为了蜀汉

其三:诸葛亮之死导致魏杨矛盾彻底爆发。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据《三国志》记载:"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

魏延和杨仪之间的嫌隙很深,两人都有点恃才傲物的特点,故互相憎厌。之前有诸葛亮的调和,两人才没发生大冲突,而诸葛亮一时,两人之前的"平衡"就彻底打破了。

由于魏延率先耐不住性子,在诸葛亮死后公然叫板杨仪,终被杨仪所杀,死后不但三族尽灭,还被杨仪安上了一个叛国之名,实在可惜啊!

魏延为了蜀汉

演义中说诸葛亮计杀魏延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据《三国志》记载:"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与诸将密议却独缺魏延,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诸葛亮已经是抛弃魏延了,至于密议中是否有要杀魏延,我们不得而知,但个人认为应该是没有的,不然也不会留部分兵权给魏延让其断后。而演义中之所以明写诸葛亮设计杀魏延,一来可能却与当年诸葛亮与诸将密议一事有关;二来也是为了彰显诸葛亮智谋超绝,能断身后事;其三也是呼应了之前魏延"反骨"一说,成全了魏延谋反之名!

如果对小编的文章感兴趣,不妨关注一下,有好意见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小编沟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