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事業單位備考——中國地形

2020白城事業單位備考QQ群:626452596

今天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地形》,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中國的地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滾滾黃河、滔滔長江,自西部青藏高原發源,向東流經九、十個省、市、自治區後,分別注入渤海和東海。中國主要河流的流向大體上反映了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中國的地形不僅西高東低,而且各種地形類型大致圍繞被稱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階梯一樣作半圓狀向著太平洋逐級降低。由兩條山嶺組成的地形界線,明顯地把大陸地形分成為三級階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面積達23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國地形上最高一級的階梯。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橫臥著一列列雪峰連綿的巨大山脈,自北而南有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唐古拉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在高原的山嶺間則鑲嵌有許多牧草豐美、湖光瀲灩的大小盆地。這裡還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

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崑崙山-祁連山和東緣的岷山-邛崍山-橫斷山一線,地勢就迅速下降到海拔 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區可在500米以下,這便是第二級階梯。它的東緣大致以大興安嶺至太行山脈,經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線為界。這裡分佈著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秦嶺山脈;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翻過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向東直到海岸,這裡是一片海拔 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們可作為第三級階梯。在這一階梯裡,自北而南分佈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以南還有一片廣闊的低山丘陵,一般統稱為東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後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間,只有少數山嶺可以達到或超過千米。

從海岸線向東,則是一望無際的碧波萬頃、島嶼星羅棋佈、水深大都不足 200米的淺海大陸架區。也有人把它當作中國地形的第四級階梯。

從陸地地形來說,兩條界線,三級階梯,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大致可以勾繪出中國地形的總輪廓。而這種階梯狀的地形形勢,從中國東經 89°線的地形剖面和北緯30°線的地形剖面中都可以得到反映。

中國這種西高東低、面向大洋逐級下降的地形特點,不僅有利於來自東南方向的暖溼海洋氣流深入內地,對中國的氣候產生深刻而良好的影響,使中國東部平原、丘陵地區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溫期相一致,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水、熱條件;而且也使大陸上的主要河流都向東奔流入海,既易於溝通中國的海陸交通,也便於中國東西地區之間經濟貿易的交流;同時,這種階梯狀的地形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河流,使之形成較大的多級落差,從而蘊藏著有利於多級開發的異常巨大的水力資源。

2.形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中國的地形類型,無論是從成因來看,還是從形態來看,都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有被內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撓曲下降的低窪盆地和平原。在溫暖溼潤的東部和南部,有各種各樣以流水作用為主的侵蝕和堆積地貌;在乾旱的西北,有以風力作用為主的沙漠景觀;在西部高山上,有別具風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佈地區,則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

青藏、雲貴、內蒙古和黃土高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高原。塔里木、準噶爾、柴達木和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盆地。長江、黃河、珠江和黑龍江等大河流,在遼闊的大地上奔流,造成了許多廣大而肥沃的平原。在平原上點綴有蔥鬱秀麗的低山丘陵,而在西部更有無數高大崎嶇的山地。多種多樣的地形為中國農、林、牧、副、漁的多種經營和綜合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據統計,中國的山地丘陵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4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嶇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內,中國山區的面積要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3以上。山區雖然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交通運輸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但卻埋藏著豐富的礦藏,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它們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

3.山脈縱橫,具有定向排列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不僅山區面積廣大,而且大小山脈縱橫全國,它們的分佈規則有序,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為最多,西北-東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較少。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陰山,中間的一列是崑崙山-秦嶺,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佈在東部,山勢較低,這種走向的山脈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中間的一列包括長白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浙閩一帶的東南丘陵山地;最東的一列則是崛起於海上的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多分佈於西部,由北而南依次為阿爾泰山、祁連山和喜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縱貫中國中部,主要包括賀蘭山、六盤山和橫斷山脈。

上述這些山脈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它們把中國大地分隔成許多網格。分佈在這些網格中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內海、邊海的輪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些山脈的制約。

橫亙全國的東西向山脈,又是一些大河的分水嶺。秦嶺山脈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南嶺山脈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河流的流向明顯地受著山脈的制約,如西南部的雅魯藏布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等,它們的流向都受到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與橫斷山等山脈的控制。長江、黃河總的流向是自西向東,但許多河段也受山脈走向的制約,時寬時窄,時而向東南流,時而向東北流,最後東流入海。

【白城事業單位歷年試題+19年時政彙編】掃碼查看

白城事業單位備考——中國地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