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戰將是不是韓信?有沒有能超越韓信的?

桂林郡太守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戰將,不是韓信!而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前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元帥,在朝鮮戰場,打出了軍威,國威。令世界刮目相看,並享崇高威望和重大歷史意義。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了。


JXMIng


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對手,脫離了這些,而單純討論誰誰最為厲害,是幼稚可笑的表現。

所以,不能說韓信最厲害,但可以說韓信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為頂尖的戰將之一。

綜觀古代戰爭史,在韓信身前,有著姜尚、孫武、吳起、白起這些兵家聖祖或戰神般的人物,而在其身後,同樣存在著天賦異稟,彪柄千秋的軍事天才,如霍去病、李靖、成吉思汗。

在唐代,為表彰並祭祀歷史上的名將,唐玄宗專門設置廟宇,以周朝開國太師姜尚為主祭,漢初功臣張良為副祀,以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張良、田穰宜、孫武、吳起、樂毅分列兩側。

這是歷史上首次對歷代名將,以朝廷,也既我們現在所說的官方名義,做出的排序。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時期,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唐早中期,統治者兼容幷蓄,海納百川,思想上少有羈絆。

因此,他們對歷代名將所做出的遴選與評判,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入選的名將不僅僅是能征善戰,謀略過人的張良、諸葛亮同樣可以入選並且位居前例。

韓信入選武廟十哲,而且位居第四,就是對他天賦異稟的軍事才能最好的肯定。

同理,能夠超越韓信的戰將也無法評判,必竟不是同時代的人,關公戰秦瓊的道理大家都懂,就別在鬧笑話了。


方城闕


韓信是帥才


狸花貓22


韓信是不是中國最厲害的戰神?我們先看神醫扁鵲的回答。扁鵲說他大哥看人有病燒點食品吃吃就好了,但只有家裡人知道,其實醫術最高,他二哥看人有病,針灸推拿一下就好了,但只有鄉里人知道,其實醫術第二,扁鵲看病要開膛破肚,折磨的人死去活來,其實醫術最差,但全國有名。白起就是扁鵲式的將軍,攻城掠,野戰圍殲,伏屍百萬,能打大仗,戰損也高,天下以為第一。韓信是扁鵲二哥式的將軍,暗度陳倉(頭疼醫腳),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最能說明韓信用兵之道,例如找10個唱楚歌的農夫就能嚇跑萬人敵的項羽,假使白起會用四面楚歌長平之戰不會死那麼多人,不會被召回,不會生氣使性子被殺。韓信以擊潰敵軍軍心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常常使敵方20萬人一鬨而散,假使韓信繼續帶兵作戰,那麼火燒烏巢,火燒赤壁,火燒連營可能都是韓信的作品,(各種針灸推拿),被稱為國士無雙,略不世出。齊國管仲是扁鵲大哥式的人物,管仲打鄰國,宣佈當官必須穿綢緞,本國不能養蠶,誘使鄰國改農田為桑田,無糧對抗,幾句話幾個命令的成本不戰而勝,但管仲治療的是小病,沒有統一天下,沒有輝煌的戰績,管仲是戰略家連將軍都不是。天朝和周邊國家始終和睦相處,使用的是管仲的戰略,沒戰爭天朝的超級人才就不能顯示出來。誰是戰神?標準不同,眼界不同,結果各異。


匆匆15051


韓信用兵神出鬼沒,有兵仙美譽。繼韓信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優秀戰將如星河璀璨,數不勝數。評選中國最厲害的戰將要有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時間縱軸標準。我們知道,人類的進步是在總結前人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取得的,即後人與前人不管認識與否,都存在某種師承關係。韓信以後歷朝歷代的戰將,不管有多厲害,即使“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都沒有資格評選第一戰將。有資格參與評選的,只有和他同時代的或比他更早的先哲。題主問:“有沒有比韓信更厲害的戰將?”,有,這個人就是白起!

白起(?--前257年),韓信(約公元前228--前196),也就是說白起去世約29年後韓信才出生,白起用兵的故事,韓信應該耳熟能詳。白起是郿邑(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軍事家,位居四大名將之首。他善於出奇制勝,用兵的特點也與眾不同,不爭一城一池的得失,而重點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最後以摧枯拉朽之勢取得戰場的主動權。

秦昭襄王十三年,秦國制定東進擊敗三晉,圖謀天下的大戰略。公元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河南伊川縣西),戰績突出。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止秦國東進,秦國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白起上任後,正面擺出一副準備決戰的樣子,悄悄將秦軍主力繞至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聯軍包圍於伊闕,最終滅掉韓魏聯軍24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乘機渡黃河攻其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為國尉。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發兵攻打魏國,一舉奪取魏國大小61城,為秦國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山西高平市西)。

受封武安君

秦楚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後,楚國國勢走向衰微。伊闕之戰,秦國大勝,秦國意圖展開南面攻勢,繼續削弱楚國。秦昭襄王寫信給楚頃襄王,要率領諸侯與楚“爭一旦之命”。頃襄王只得與秦講和,並娶秦女為婦。以後的秦昭襄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楚頃襄王都與秦昭襄王政治會盟,表示臣服於秦。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年),楚國出現一位用弱弓射雁的人,楚頃襄王聽說後覺得新奇,就召來詢問。此人卻是主張合縱的縱橫家,他用楚國過去的光榮歷史和今天的恥辱來激勵楚王。楚王也有向秦復仇之志,於是派使臣前往各諸侯國,進行合縱伐秦活動,秦國聽聞後決定予楚以更大打擊。秦昭襄王二十七年(280),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279),秦國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襄州),而後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突進楚境,直圍楚國都城郢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軍穿插到楚軍背後,大破楚軍,攻佔楚國都城郢(荊州紀南城),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宜昌縣西南),向東進兵至竟陵,楚軍潰不成軍,退卻到陳(河南淮陽),楚項襄王將陳作為都城,仍稱作郢。同年,秦軍又攻佔了楚國巫、黔中郡。楚頃襄王遷都到陳後,聚集楚東地的武裝,僅得十餘萬人,向西雖奪回了被秦佔去的江旁十五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經過秦軍一連串打擊後,楚國一蹶不振,直到最後被秦滅亡。秦國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白起名震天下。

上黨之爭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新鄭北),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魏將芒卯敗逃。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打韓國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太行道。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白起攻佔韓國野王(河南沁陽),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隔斷。韓國國君韓桓惠王命上黨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馮亭不願降秦,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地的道路已被隔斷,我們已不可能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益逼近,韓國已不能救應,不如把上黨交給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國憤怒必攻趙國。趙國受敵必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扺御秦國了。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趙豹商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得到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他認為馮亭不把上黨交給秦國而交給趙國,是想嫁禍於趙。趙孝成王又與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勸趙王接受,他們說:“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攻打,也打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17座城池,這是大利,不能失去機會。”。趙王又問平原君:“接受土地,秦國必派武安君白起來攻,誰能扺擋?”,平原君答:“別人難與白起爭鋒,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不如白起,但守城完全可以勝任。”。趙王聽了平原君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駐守長平(山西高平市西北),以防備秦軍來。趙國接受上黨,為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點燃了導火索。

長平之戰

秦昭襄王47年(260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然後攻趙。史載趙囯大將在長平佈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為空倉嶺防線,第二道為丹河防線,第三道為百里石長城。三道防線東西數十里,星羅棋佈,互相連接。秦國與趙國第一次遭遇戰發生在第一線以西的山谷。混戰中秦軍斬殺趙軍前鋒,突破空倉嶺,攻佔趙軍前線重鎮光狼城。趙軍於空倉嶺陷落後,似乎曾作過加固南北兩翼以鉗制深入之敵的努力,所謂“趙軍築壁壘而守之”,結果沒有成功,“秦又攻其壘……奪西壘壁”,終於南北幾十裡防線西壘壁全部陷落。秦軍攻勢銳不可當,趙軍連戰不利,損失很大。廉頗重新分析敵我態勢,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於趙軍,而秦國補給線遠比趙國長,後勤保障比趙國困難,決心放棄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陣地,全軍收縮至丹河以東第二道防線構築壁壘,決定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堅守待變。從堅守戰術的目的來看,廉頗是成功的,秦軍無論怎麼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線,秦趙兩軍形成對峙局面,戰爭持續三年,秦軍損兵折將。長平之戰的第一階段是相持三年的消耗戰。《戰國策.齊策二》記載:“秦攻長平,趙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戰略相持。趙國無法支撐下去,趙國糧食產量只有秦國的三分之一,戰略相持三年,二十萬大軍的鉅額消耗,使得趙國經濟實力不濟的弱點完全暴露,更急於結束戰爭。加之闕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使得趙國心存僥倖心裡:如果集中兵力決一死戰,或許秦國並不是不可戰勝,所以改變堅守策略,用趙括替代廉頗。其實“紙上談兵”的趙括只是執行了趙王的旨意,換將是趙王主動和無奈的選擇,是趙王尋求戰略大決戰的想法的體現。就在趙國換將的同時,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奔赴前線領軍。白起面對魯莾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釆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趙軍引入秦軍主力構築的袋形埋伏圏;然後從側翼派出兩支騎兵,一支為輕騎25000人,長途跋涉,繞到趙軍背後,奇襲了趙軍的最後一道防線百里石長城。百里石長城所在的山脈突兀橫亙在平原之上,一邊通往長平前線,另一邊通往趙國大後方。趙軍由於一味進攻,重兵集結前線,導致後方兵力空虛,秦軍乘趙軍沒有防備,將其攻盡,使得長平的趙軍與後方斷絕,這是趙軍陷入危機的開端。秦軍出其不意地穿插到趙軍背後,襲佔百裡石長城,反映出白起一貫的戰術風格,深藏不露,避實擊虛。在秦軍奇襲百里石長城的同時,長平的正面戰場秦軍卻一副節節敗退的樣子。八月,一心尋求作戰的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裝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楔入趙軍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括完全沒想到,在他的前面有一個巨大的袋形埋伏圈,此時白起派另一支騎兵突然出現在趙軍背後,利用地形將袋形埋伏圈堵住,整支趙軍陷入包圍之中。趙括斬殺八名都尉以穩定軍心,命令數十萬趙軍從各個方向衝擊秦軍壁壘,卻始終不得突圍。白起令兩翼騎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戰勢危急,只得構築壁壘嚴守,以待救兵。秦昭襄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截斷,下達全國動員令,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應戰,加封應徵者爵位一級,他親赴河內督戰,以阻絕趙軍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國決戰。

九月,趙兵己斷糧46天,飢餓不堪,軍心動搖,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路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群龍無首,大敗,四十萬趙軍投降。

白起與部下商議道:“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而歸附趙,趙的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今後會成為禍患”,於是使詐,將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240個年紀小的回國報信。長平之戰先後斬殺和俘房45萬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據梁啟超考證:戰國時期戰死的總數有200多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其中伊闕之戰就殲滅24萬人,長平之戰殲滅45萬人。白起為將三十餘年,身經70餘戰,攻城70多座,從無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奠定了他一代名將的崇高地位。如果說蚩尤為中國的戰神,則白起可稱為中國第一戰將。


春秋風雲


去出身不談,個人認為,李靖要比韓信厲害。

1.論出身,李靖出身高,韓信出身低。

2.論用兵,李靖步兵騎兵水軍算都擅長,而韓信至少沒指揮過水軍戰鬥。

3.論政治素養,李靖預言李淵包藏禍心,侯君集謀反,明哲保身,出將入相,深受太宗信任,高出韓信好多。

4.論人物故事的流傳,李靖基本沒有,韓信則有胯下之辱,韓信點兵,背水一戰,垓下之圍等,此外還發明瞭象棋。但李靖是托塔天王,哈哈哈。

5.論結局,李靖活得久善終,韓信作死因謀反被殺。

6.論對外戰爭,李靖滅東突厥,滅土谷渾,韓信沒等到跟匈奴對抗就死了。

7.論傳承,李靖有衛公兵法,弟子至少有李績,侯君集,蘇定方,其中兩位加上他自己位列24功臣。韓信則沒有。




90後的最後曙光


您好,我來回答下您的問題。

首先韓信只能墊底,第一沒有爭議本文由黑巖歷史快報作者原創並獨家發佈於百家號平臺,未經允許不得抄襲或轉載。在我國古代歷史中,戰爭是頻繁發生的,這其中也誕生了大量叱吒風雲的戰將,那麼在其中,公認的四大軍事家有哪些人呢?他們分別是誰?排出來以後不得不承認,這四位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以至於我們所說的“兵仙”韓信都只能墊底了,如果看到第一的戰績,相信大家就對這個排名沒有什麼疑問了。

古代歷史中,公認的四大軍事家有誰?韓信只能墊底,第一沒有爭議

首先說第四,韓信。韓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年少時就經歷了“胯下之辱”,足可見韓信是一個非常能忍的大丈夫。秦朝末年,群雄並起,韓信最初是投奔了項梁,但是在項梁和項羽的手下沒有得到重用,如此能忍的韓信在蕭何的周旋下轉投了劉邦,並一躍而成為大將軍。韓信向劉邦提出通過出陳倉、向東方、奪三秦的主張,劉邦即刻便採納了這一主張。韓信帶兵平定魏國、擊敗趙國、降服燕國、滅掉齊國,還將西楚霸王徹底擊敗,使其於烏江邊自刎。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後來的大漢王朝。關於韓信使用的戰術和他指揮的戰役衍生了很多成語,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等等,有“兵仙”之稱。

古代歷史中,公認的四大軍事家有誰?韓信只能墊底,第一沒有爭議

接下來說第三名,白起。白起是戰國時期人,與廉頗、李牧和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其中白起居於首位。白起早在秦昭王的時候就通過軍功爵制度走上了一代名將的道路,而且在秦昭王手下征戰六國的過程中,白起百戰百勝,沒有敗績,滅掉韓魏聯軍,攻破魏國城池六十一座,將楚國打到一闋不振,更是在長平之戰中讓趙國再無翻身之力。在白起的整個軍事生涯中,領兵三十多年,攻下城池七十多座、降服數個諸侯國,殲敵人數多至百萬,達到了戰國總殲敵數量的一半。白起作戰善於在戰前就進行料算,包括對方的軍事實力、國家環境和可能的作戰手段等,並且每算必中,是不世出的名將。

古代歷史中,公認的四大軍事家有誰?韓信只能墊底,第一沒有爭議

接下來再說第二的吳起。吳起也是戰國人,比白起要早一百五十年左右,歷經魯魏楚三國,精通法家。儒家以及兵家的思想。在公元前389年,吳起就曾經率領沒有任何軍功的五萬魏軍,再加上五百戰車和三千騎兵打敗了秦惠公帶領的五十萬秦軍,使得秦國一度不敢動魏國,與此同時,吳起還主持過楚國的變法,史稱“吳起變法”,讓楚國一躍而成戰國時的“七雄”之一。極具知名度的《吳子兵法》就是吳起所著,這本書中的軍爭思想對於後世的軍事戰略和治國方針都有極大的影響。

古代歷史中,公認的四大軍事家有誰?韓信只能墊底,第一沒有爭議

最後我們來看第一,孫武,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一書的作者。孫武是春秋時期人,是春秋百家之一“兵家”的創始人,曾經僅僅率領吳國的三萬士兵,經過長途跋涉,深入到楚國境內,取得大捷,大敗楚國,又滅掉了越國。可見,孫武的實戰經驗也是相當豐富的。《孫子兵法》一書不僅對我國的後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還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傳到了國外,是在國際上都享有盛名的軍事著作,所以,將孫武放在第一是沒有爭議的。

古代歷史中,公認的四大軍事家有誰?韓信只能墊底,第一沒有爭議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這四位在時間上也是有先後的順序的,為什麼這麼排呢?其實,這不僅僅是四人之間的戰績的比拼,還有戰術的創造力的比拼。對於後人來說,是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攀高峰的,但是像孫武,就要全靠自己的總結,因為在他之前沒有什麼可以參考學習的成品。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個比較公認的排名,所以韓信根本算不上戰神。





搞笑趣歷史


自古言兵莫過於孫武,用兵莫過於韓信。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孫武是戰略家,韓信是戰術家。兵聖孫武是理論家,兵仙韓信是實戰家。這樣比較起來戰略家比戰術家高一個檔次,戰略家比戰術家更勝一籌!超越韓信的人在歷史上的將才只有孫武,孫武不但是軍事家還是戰略家!無論在古今中外在地位上還是影響力,《孫子兵法》十三篇,受到國內外軍事界的高度認可,寶中之寶,經典之最,國際公認!軍事、政治、經濟為一體,可稱為軍事史上的百科全書一點都不為過!不過要是從軍事用兵實戰演變運用靈活技能應用藝術上來看,在中國歷史軍事史上是無人比肩的!韓信總結兵書上的經驗取長補短靠獨特的用兵之道指揮作戰藝術把兵書真正的用活了,專玩軍事戰術藝術的奇人之最!打開中國的歷史查一查,凡是軍事謀略上用兵的統帥將領除了韓信是無人做到的,三個字,用活了!在戰術上實踐上,無人可及!在這方面,兵聖是不及兵仙的,各有所長,不得不服了!否則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人間正道陳德立


林彪粟裕劉伯承彭德懷陳賡,隨便拉一個出來吊打古代大將。古時哪有這樣規模的大兵團作戰,戰場態勢瞬息萬變,稍一疏忽就是萬劫不復。。


算了太懶了


拋去近代熱兵器作戰,古代中國冷兵器時代,武將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就是“封狼居胥”,而讓“封狼居胥”成為武將最高榮譽標誌的就是漢朝戰神霍去病!

縱觀中國的古代歷史,北方遊牧民族一直對中原大地虎視眈眈,如匈奴、突厥、鮮卑、契丹、蒙古等,不時燒殺搶掠。秦始皇一統六國後也需要修築長城,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白登,不得不行賄當時匈奴單于妻子才得以逃脫,唐太宗李世民面對突厥也忍辱負重了12年,更別提後來“五胡亂華”之類,後來更是先後兩次佔領中原,建立了元朝和清朝。可以說,歷朝歷代,抗擊遊牧民族都是國家之重!

而霍去病之所以被稱為戰神,其一生現役幾乎都是以少打多,不算俘虜,滅掉近20萬匈奴,最後一戰,深入漠北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裡,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而狼居胥山歷來都是匈奴拜祭天神的地方,是匈奴的聖地,霍去病卻在狼居胥山祭天,可謂殺人誅心,讓匈奴的信仰一下破滅。而後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回兵。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數十年不敢回來。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鬥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