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封“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罵金庸20年,金庸稱“命中該有”


他自封“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罵金庸20年,金庸稱“命中該有”

“善意的批評使人進步,認真的反省促人提高”,歷來都有文人相互批評幫助的佳話,也有因為惡意批評而反目成仇的事情。

李敖便是堅持不懈罵了金庸二十年,金庸卻從來沒對他的話進行回應。連王朔這樣比李敖名氣小很多的人,金庸都予以理睬,為何偏偏不回應李敖?真如他所寫的皈依佛門不理世事那麼簡單嗎?

李敖性情乖張,與其對罵只會兩敗俱傷

李敖是個十分具有爭議性的人,他的才氣很大,在他去世後還常常有人紀念他;但是他的脾氣也很大,幹過不少讓人氣憤的事情,因為性格乖張,甚至還光顧了臺灣的監獄好幾次。有人讚頌他文筆犀利,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懼怕有權有勢的人;也有人說他偏執己見,太過尖銳,對他人嚴厲極了,一點顏面都不給留。

他的文筆究竟是有多犀利呢?舉個例子,他一百多部著作,

被禁的有九十六本。筆鋒如此硬的人,李敖他若是罵起人來,也更是難聽。只要是看著不順眼的人,不管是什麼地位,他都會不給別人臺階下。

他自封“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罵金庸20年,金庸稱“命中該有”

李敖之所以罵金庸,是因為他曾在臺灣大學讀過法律系和歷史系,這就造成了他對待文學類讀物特別嚴謹的性格,讀什麼都本著一副要尊重傳統的態度。金庸所寫的武俠小說就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虛幻世界,自然是與其他嚴謹的作品顯得格格不入。並且李敖非常推崇胡適,有些時候批評人就複述胡適的觀點。胡適認為這是不入流的東西,他便也認為這不入流。

以李敖偏激的性格,若是金庸回覆了他,可能還會愈演愈烈。當時他畢業後向《文星》投稿,倡導全盤西化和民族自由平等,多次被捕都不改性格,反抗的聲音反而是越來越高。金庸可不比監獄厲害,他的隻言片語對李敖又怎麼會起作用呢?

他自封“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罵金庸20年,金庸稱“命中該有”

有理有據,難以反駁

金庸經常對一些學者和教授的批評加以回擊,但那時在他確定自己一定能說贏的情況下。別人說世上沒有白色的駱駝,他就說自己見過,說什麼不可能,金庸就告訴他們自己真的經歷過。王朔罵他就更好回懟,他沒有嚴密的推理就說金庸的文章是沒有思考的產物,還不知道金庸的《天龍八部》正版書籍只有五冊,而非七冊。金庸很容易就能予以反擊,而且字字在理。

但是李敖的邏輯性就非常強,他對自己的文學成就十分自豪,自封為“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西方媒體對他的評價也是極高,說他是“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判家”,可見李敖不是個容易對付的人。他雖然不敵魯迅先生的語言那般犀利,可以直接擊倒敵人,算不得登峰造極的人物,但也不能小覷。他能夠認認真真地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推理分析,讓別人很難找出紕漏,而且會抓住別人的語言漏洞,讓被攻擊者自相矛盾。

他自封“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罵金庸20年,金庸稱“命中該有”

雖然說他太過保守,批評金庸塑造的武俠世界是不對的,但站在李敖的領域批評金庸也是有理可循,讓金庸難以反駁。若是從其他的角度,批評金庸真正犯的錯誤,那就更遊刃有餘,讓金庸無可辯駁,只能寫一篇《不虞之譽和求全之毀》,勉強保留自己的顏面。

舉一個例子,李敖曾經在一檔節目中痛斥金庸。他當時不僅引申了自己的觀點,還道出了許多名人大家的觀點。這樣一來,金庸反駁的就不只是他一個人,而且還有許多位名家,先不說得罪了多少人,就連回復幾句話都可能做不到。

當時,他用胡適和余光中的觀點說金庸寫的俠義精神自己都沒做到。那個年代文藝工作者可是要貼近民眾體驗生活的,柳青為了寫《創業史》,完完全全和農民融為一體,天價的稿費都用來行善事了。但金庸沒有做到,他寫武俠不僅是出於對文學的愛好,還是為了賺錢,這是文藝工作者非常忌諱的。

有一次李敖來金庸家裡造訪,金庸說他皈依佛門了。李敖便說,若是真正皈依佛門就應該沒有對金錢的渴望,不如把自己掙的錢都給捐出去,但金庸不肯。說他缺少俠義精神,並不假。真正的俠義之人是如何的呢?

他自封“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罵金庸20年,金庸稱“命中該有”

可以用一個故事解釋。說是有個俠客接受了小女孩一個蘋果,便幫她殺了一堆欺負當地人的土匪,因此還斷了手指。這個俠客是因為小女孩的蘋果就幫助她嗎?還是單純覺得小女孩善良,應該幫她?都不是。這個蘋果也不過是兩人相識的契機,就算不是小女孩給他食物,而是他給小女孩食物,他也還是會去幫她。俠客是圖一個痛快,路見不平便相助,絕不會計較自己是不是賺了。

金庸並不是完全的俠客,他也會計較得失。並且李敖還說他的皈依佛門也是假皈依,只信仰對自己有利的。通過俠氣和皈依這兩點讓金庸說不出話來。

關於其他方面的批評,則更是要涉及武俠小說的起源,辯論小說的寫法,還要探討這麼改編歷史究竟對不對,要想對李敖做出回應,也得下一番大功夫。還有便是李敖也不僅僅是隻想罵金庸出氣,他倡導“罵世而救世”的觀念,也是希望金庸能夠把自己的定位放準,做到言為心聲,寫出更好的作品。

他自封“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罵金庸20年,金庸稱“命中該有”

已有盛譽,不在乎別人評說

當時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一直以來都很受歡迎,質量很高,在大陸、港臺和外國都很有市場。他的小說劇情都跌宕起伏,人物的人設沒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還很豐滿,構建的武俠世界嚴絲合縫,所以也有很多學者讚美他。

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金庸先生的書就是他們的童年。很多人在年少的時候都有一個武俠夢,想要學得蓋世武功,成為救濟天下的大英雄。在書本還很貴的時候,不少孩子就會眼巴巴等著村裡的廣播放神鵰俠侶的浪漫故事,放倚天劍屠龍刀的熱血傳說。可以說,金庸創造了一個武俠夢,他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他自封“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罵金庸20年,金庸稱“命中該有”

既然已經有此成就,旁人的言語也就不是太重要了。再說自古以來文人瞧不起對方的現象就不少見,在當時也還有文人鄙視鏈,李敖罵金庸,也是個正常事情,沒必要太放在心上。

金庸自己還說,上天給他的東西已經夠多了,被別人罵幾句也是應該的。這也是佛學中一個概念,叫做“命中該有”。他把被別人罵看作是命中該有的事情,在看到別人批評時的第一反應便是“八風不動”。現在李敖先生和金庸先生都已經駕鶴西歸,希望他們在黃泉之下可以友好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