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特輯第六彈:生態文明

高考倒計時最後1天,今天,鴻雁老師將帶領大家走進第六個關鍵詞:

生態文明

《作文實驗室·高考特輯》將會給你帶來什麼:

《作文實驗室·高考特輯》將結合2018—2019的時政熱點,分別從時代發展、科技創新、文化藝術、人文素養、思辨精神、生態文明、家國情懷七個角度,為小夥伴們建構邏輯框架,梳理行文思路,並配以相關的短句素材,從根本上幫助大家突破思維混亂、言之無物的困境。

此外,鴻雁老師還會在文末附上相關的人物、時事素材鏈接,讓你迅速get可以用到論據中的事例。

高考特輯第六彈:生態文明

本 期 關 鍵 詞——生 態 文 明

從石器時代、鐵器時代到機器時代,人類對於自然界的改造越來越深入;從“敬畏天地”到“人定勝天”,自然在人類的眼中,逐漸從神靈變成了工具。三百年的工業文明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文明,社會生產力超前,人類對自然地索取亦空前,但人們逐漸忘記了:自然並不是一個死物,自然的生命與人類社會的生命緊密勾連在一起。

伴隨著一系列自然災害的反撲,人們逐漸意識到,地球再也無法負擔無休無止的工業攫取。人們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達到平衡、理想的狀態?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的理念逐漸推廣、縱深,“生態文明”的概念應運而生。如果說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麼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

在以往的高考作文中,“生態文明”主題的考查多側重於引導個體關注自然,闡發對自然生活的感悟

,如2015年廣東卷《感知自然》、2010年江蘇卷 《綠色生活》、2008年重慶卷《在自然中生活》。而在今年,“生態文明”被頻頻提及,成為社會的共識,如何貫徹生態理念、聯繫生態與時代發展成為考查要點,恰如2018年北京卷《綠水青山圖》。

人生於自然,歸於自然。作為渺渺眾生之一,我們如何認知人與自然的關係?生活在當下,又如何把握時代趨勢,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聽鴻雁老師為你一一解析。

高考特輯第六彈:生態文明

一、人 與 自 然 >

自生命起始那刻,人類從未曾停止對自我與自然的探索。尚在矇昧之時,生命極易受摧折,或許是幼犢依戀母體,或如弱者渴求庇護,人類自發地崇拜自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文化,一如圖騰信仰、巫醫術數。在彼時人眼中,依託自然的意願,生命得以延續、文明得以發祥。

(1)親近自然:出乎天性,諧和共生

走過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時代,人類不再日夜掙扎於生死兩端,僅僅憑依自然的“意願”而繁衍生息。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人類得以重新認知世界,以“我”的視角領略自然之美。

“天人合一”的觀念植根於我國傳統文化,花鳥蟲魚、雲雨變化也成為普羅大眾能感知的美好存在。無論古今中外,親近萬物、融入自然似乎出乎生靈本性,通過人與自然的諧和互動而獲得審美體驗、心靈皈依亦成為永恆共識。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李清照

月亮掉入了煙囪,夜晚的鄉村在洶湧麥浪中微微傾斜。——《黎明》

高考特輯第六彈:生態文明

(2)敬畏自然:衝突對立,反思清醒

工業文明發展後,超前的生產力和對物質資源渴求,加大了對自然利用、索取的強度。自我意識膨脹後,人類重新審視與自然,躍躍欲試,不憚於挑戰自然的權威地位,宣揚人為萬物的中心。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身處自然,接受自然饋贈,人類與自然具有天然的同一性。毫不節制的進犯、不經思考的耗損,其反噬的代價是巨大的。因沉痛、畏懼而走向反思、清醒,擺脫征服自然的傾向,人類走向尊重、順應自然。

樹木是大地寫在天空的詩。我們將其砍伐造紙,|以在上面記下自己的無知弱智。——紀伯倫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

當人類無節制破壞環境的時候,他們就像是最愚蠢的寄生蟲,殺死自己的寄主,走向毀滅。——澎湃新聞

高考特輯第六彈:生態文明

二、生 態 文 明 建 設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或依憑自然,或借自然之勢,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密不可分。回溯個人、民族、國家崛起歷程,從恐懼、征服到順應、合理利用,凝結了千百年人類對自然的反思

。“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秉持“治國安民要順應自然之勢”。但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對於速度和利益的渴求超過了對自然界的敬畏與理性。

隨著時間的流逝,工業生產造成了資源耗竭、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人們越來越深刻意識到,人與自然從來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唯有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處,才能實現千秋萬代的發展。

(1)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

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從來不是對立的,保護環境並不意味著不能發展經濟,發展經濟也並不代表一定要犧牲環境。而對於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的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未來中國建設明確指出: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要認識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關係,積極踐行和推廣低碳環保的綠色生活方式。

對自己生命的來源和基礎渾渾噩噩,便是最大的矇昧和無知。——《懷念土地和天空》

高考特輯第六彈:生態文明

(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全球工業化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也破壞了人們生活的這顆藍色星球,為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厄運。當自然界向人類進行瘋狂報復時,沒有一個人能夠倖免於難。

“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這個家園的修復,需要地球村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共同努力,沒有一個孤立的個體可以扭轉乾坤。

作為世界公民,中國一直勇於承擔國際責任,彰顯大國形象。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如果有更多的人把家園看得比金錢重要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霍比特人》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

生命孕育於自然,也皈依於自然。微小如蜉蝣鳴蜩,靜寂如春花草木,生息覆滅皆遵從自然法令,即便山石歷時久遠,也終將在自然的力量下,改變原本面目。作為眾多生靈之一,人於自然天地間繁衍,文明也因自然萬物而發祥。一如古來文人騷客仰慕造化靈秀,傾於文筆,一如當權攬政者依時順勢養政安民,修成政令。

對自然的嚮往、敬畏從不因歷史斷絕,並在傳承中得以反思、縱深。如今,我們可見萬丈珠峰之上,次仁達旦為雪山清理汙濁,守護心中聖地。我們可見,堅守“綠水青山”的新年,黃沙荒原的毛烏素在民族的力量下重現“塞上江南”“綠色奇蹟”得以在大地上演。歷史更迭不斷,強盛的文明從不會因肆意、貪婪而得到延續,唯有依憑規律,順應造化,才能至於平衡,傳承延綿。

高考特輯第六彈:生態文明

【作文實驗室】

生態文明類的命題,一般有兩種解構思路:一種是探討剖析人與自然的關係,剖析對自然的態度變化(順從、征服),強調和諧共生、共同發展;

另一種則將諧和共生的觀念與時代現實、發展趨勢相結合,從個人、國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層次進行思考。因而常與時代發展、科技創新等聯繫密切,其中又不乏對剖析思辨的考查。

高考特輯第六彈:生態文明

PS:如果你還有關於寫作文的任何疑難,給鴻雁老師留言,或者你也可以來我們的【作文實驗室】尋找解決作文寫作難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