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阿那亞的大海

​我朝月亮吹起口哨,叫它升起,

讓它變成一場偉大的愛情。

——尼基塔·斯特內斯庫(羅馬尼亞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文丨呆呆 圖丨呆呆

清晨七點不到,菊米準時抵達西衝海邊,在沙灘上散步、拍照,看流雲和陽光的變化;稍晚一些時間的下午,距離她14公里外的桔釣沙海邊,白春山已經在觀察風向,準備揚帆出海;而在他們所在的這片海的海底下,是沈曉鳴經常潛水看珊瑚礁的地方。

菊米、沈曉鳴、白春山都是在呆呆朋友圈多年的人,三個人在大鵬三個不同地點守住同一片海而生活,這麼多年來,在深圳快速發展的節奏中,他們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慢生活方式,且熱愛著,因為喜歡。


這幾天,找機會和他們聊了下,特別開心,特別是菊米,她現在所過的生活確乎就是呆呆夢想的生活方式,而她內心的從容和淡定以及對生活的熱愛,非常少見。

01

菊米 在海邊的慢生活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菊米在院子裡逗貓。)

“這是今天加班的獎勵”。前幾天,菊米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幾張天邊絢爛晚霞的照片。

對於菊米來說,大自然是她現在打交道最多的東西,翻她的朋友圈,全是她院子裡的花花草草,歲月靜好,彷彿不在深圳,而她確乎又在深圳多年。

菊米,南澳西衝海邊鶴藪村的民宿主,她的民宿叫福喜妹慢生活客棧,走進她的民宿院子,滿眼都是花草,民宿的牆上也大部分空間都爬滿了爬藤植物,這樣的地方,走進去,心就有慢下來的感覺。

2013年,菊米和朋友去西衝海邊玩,看到有人在做海邊民宿,當時吸引她的不是民宿本身,而是民宿可以帶院子,這個對她來說非常吸引。於是她決定留下來,租一棟帶院子的小樓,按照自己喜好佈置出一間間漂亮的房子,在房間裡放上她全世界淘來的各種物件。後來就把前院改成慢生活院子,裡面種滿了花花草草,但是隨著院子裡花草的增加,她對花草的興趣日漸濃厚, 就開始做植物研究,開闢了一個大院子,種下更多的花草,還萃取花中的純露,會做冰淇淋的她順便做成了一款純露冰淇淋,目前在圈子內賣出了自己的名氣。

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她都在院子裡侍弄花草,有一次,她剪下院子裡的玫瑰,路過的姑娘問,這些玫瑰剪下做什麼呢?她說,插在房間的花瓶裡。姑娘覺得好奢侈,菊米順手把手裡的玫瑰送給了她。對她來說,院子裡花太多了,插花也是生活的常態。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菊米的院子。)

和大海的關係,對走過中國和世界很多海邊的菊米說,海邊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談不上特別嚮往,但是大海又不可或缺,住在海邊不遠,她也沒有每天去海邊。但是前年時候,聽說某開發商要進入她的村子做舊改,鶴藪村是個古村落,已經多年,菊米看到條幅的時候,意識到可能要失去這裡海邊的生活了,那一段時間,她開始每天早上都去海邊散步,在沙灘上行走,看太陽昇起,觀察光照和雲影每天的不一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慷慨。當時,菊米在跟人學攝影,攝影老師教她可以帶些小物件去海邊拍攝,她就帶了三隻國外帶來的手工貓,放在沙灘上各種拍攝。

然而有一次,她在沙灘上忙著去拍日出了,轉頭看時,放在沙灘上的三隻手工貓被海浪衝走了,找了幾天都沒找到,這個事情對她打擊很大,很久都沒再去海邊看日出。後來,山竹颱風來了,沙灘被毀壞,直到前不久,海灘才重新恢復,上個週末,她陪來住民宿的朋友去海邊,特別感慨,覺得大自然真的有太多無言的東西,讓你願意去親近。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西衝的海。)

說起在海邊生活的日常,菊米說更多在院子裡陪貓,種花,剪花,客棧的客人,一開始是被朋友圈吸引去的朋友,後來就是喜歡大海和院子的陌生人,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這裡度假,還有很多年輕人來衝浪,她覺得整個人類都對大海充滿了喜悅,回到海邊和自然裡,這是人類和大自然交匯的一種方式。

我問菊米,你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菊米回答,“對我而言,現在的狀態就非常理想,我有陽光、花園、海浪這幾點都足夠了,其他的東西都是可選項,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在海邊,如果能再換一些不同的海邊場所就最好了。”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喜歡她的院子。以上圖片來自菊米提供。)

02

沈曉鳴 在海底待過1000小時的人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沈曉鳴有個很有名的網名:白小刺。)

沈曉鳴有個很有名的網名,白小刺,他曾經是媒體人、知名民間攝影師,而今是深圳海洋圖書館館長、“潛愛”珊瑚礁保育機構創始理事,他的圖書館在官湖村附近的ID TOWN,一個藝術家聚集的地方,沈曉鳴在這裡建了一個海洋圖書館,藏書已經高達4000冊。

呆呆早年知道他是因為他的攝影作品,拍攝了很多我們看不到的深圳和深圳人,後來,看他開始做保護珊瑚礁的公益活動,有一天,又看到他在眾籌海洋圖書館圖書的活動,然後還把這件事做成了,且規模不小。


最近見他,是在大梅沙新盤碧桂園心海天譽的一個小型發佈活動上,他帶來了雷切爾.卡遜的一本描述海邊生活的詩集給大家朗誦,雷切爾.卡遜這個名字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如果說起《三體》裡《寂靜的春天》的作者,大家就會恍然大悟。


沈曉鳴說,他蒐集和海洋有關的文學書籍時候發現,很多文豪的作品都和在海邊生活過有關,例如前面提到的雷切爾,年輕時候就經常在海邊觀察海鳥和海底的魚,她的很多文字都在描寫海洋生物;而雨果離開巴黎去海邊小島住的那七八年,也是一個作品高產期;海明威就更不用說了,《老人與海》如此經典,和他在海邊生活也分不開;另外就是村上春樹,也一直住在海邊。他開玩笑說,如果你有個作家夢想還是早點搬到海邊來居住。呆呆感覺,住到了海邊的沈曉鳴又多了一個詩人的身份,他每天讀書,也會讀詩,有時候還自己寫詩。

除了在海邊讀書,沈曉鳴現在的大部分日常也和大海有關,他一直在海底拍攝和觀察深圳海底的珊瑚礁,並呼籲人們愛護大海、保護深圳海底珍貴的珊瑚礁群。那天在活動上,他告訴大家,深圳是全國一線城市裡唯一一個有珊瑚礁資源的城市。珊瑚礁過了廈門就不長了,所以北京、上海就沒份。“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梅沙出去不遠的一個海島附近,就有珊瑚礁,而且深圳的珊瑚礁有二、三十種,非常難得,珊瑚只會長在清澈的水裡,和深圳東部海邊的洋流有關係。”沈曉鳴說。

作為一個常年海下潛水的人,沈曉鳴建議大家多去學潛水,特別是在大梅沙居住的,珊瑚就在身邊,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他說自己很喜歡去海底,目前在海底的總計時間超過了1000小時。

沈曉鳴最新的朋友圈是,他動手設計了一條大藍鯨,找了焊接師傅,做出了一條巨大的藍鯨,用於放置在今年中國杯帆船賽現場,給大家扔礦泉水瓶,提醒大家,保護海洋,不要亂扔垃圾。


這個和呆呆差不多年紀的男人,攝影、潛水、研究海底生物、寫詩、手工……,貌似無所不能,怪不得那天講完後,現場就有人成為他的迷妹,求他的微信。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展板前已經做好的藝術藍鯨。)

03

白春山 深圳和大鵬於我是兩個世界

拿開你世俗的眼光,他們不一樣

(在海上的白春山。)

和白春山認識源於一個跑步群,他也在深圳,但是我們極少可以在深圳見到,除了跑群活動的時候,因為大家平時的圈子都不一樣,他的圈子是玩帆船和戶外運動的朋友,而我的圈子,主要還是他從不關心的房地產。

他是我在深圳見過極少的常年皮膚黝黑的人,和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有關。不出去跑馬拉松或者參加別的帆船比賽的時候,他幾乎每天都會帶著帆船出現在海上。他也是很早就搬到大鵬定居的人,2006年,因為熱愛戶外,做了一個戶外運動俱樂部,開始搬到南澳,那個時候,南澳是真的偏遠之地,村子裡幾乎沒有外來人,新大村裡的房子租金一個月才500元。


白春山熱愛的戶外運動真的很多,一開始他是玩越野跑的,後來發現了帆船,體驗一次就喜歡上了,他說帆船是一項集競技、娛樂、觀賞、探險於一體的體育運動,讓參與者每次都有不同的驚喜和收穫,參與感又比較強,很容易著迷。之外,他還喜歡平時參與的戶外活動還有:鐵人三項、槳板、皮划艇、潛水等等,跑步當然也是不可缺少的,馬拉松一年也要跑好幾個,如今累計參加了60場馬拉松比賽,最好PB成績2小時47分多,真正的3小時內高手。和跑馬拉松一樣,他玩的這些戶外運動,都不只是玩玩,而是會玩得很出色,他有一大堆有意思的證件,如攀巖指導員、越野教練、帆船駕照、帆船裁判員證、帆船協會簽證官、救援潛水員等等。同時,他還有“深圳市帆船帆板運動協會項目部部長”、“大鵬新區水上運動協會副秘書長”等等社會頭銜,都和大海有關。

對於目前海邊的生活,白春山說很喜歡,因為大鵬半島處處綠色,而且不堵車(旺季堵車的時候,他主要在海上忙碌,遇不上)。

呆呆也問他理想生活是什麼?他說,不過就是每天早上跑跑步,上午處理一些工作,下午開帆船出海,晚上三五好友喝小酒聚會。這個描述,完全就是他目前的生活狀態。聽他這麼說的時候,感覺“深圳”這兩個字都模糊起來,他們雖然也是深圳人,但是過的是另外一種深圳生活。


白春山極少來深圳市區,經常是朋友從市區來找他們玩,學帆船或者看海。去市區,他和菊米一樣,會用“進城”來形容,他說除非特殊情況,一般都不會來市區,過去的一年,他只來了兩次市區,而且每次到市區都會覺得不適應,還是回到大鵬自在。

呆呆都不好意思和他談樓市的事情,他倒是很坦然地說,自己買房會在東部海邊,因為離不開大海。

後記:

採訪完三位之後,呆呆滿心歡喜,居然在深圳找到了慢生活的理想生活方式。

前些年流行去雲南,呆呆也有幾個朋友搬去了麗江和洱海,後來的後來,他們再也沒有回到深圳。而深圳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不可離開的城市。現在看來,對於那些想尋找內心安靜的人來說,生活在深圳的東部海邊,是和這個城市保持距離但是又能過上自己想要生活的一種比較好的平衡方式。

不曾離開這個城市,但有著理想生活。心安既歸處,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是這世間珍貴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