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定志,反覆練習,重塑與“天理”同頻的習性,此入世“慎獨”

靜心定志,反覆練習,重塑與“天理”同頻的習性,此入世“慎獨”

有網友問,該怎麼操作“慎獨”,才能使自己有實際的踐行方向,不至於整天像只無頭蒼蠅在文字層面上來來回回地打轉。

每個人的悟性有高有低,各人有各人的命運走勢,我可無法保證我所分享出來的東西對所有人都是靈丹妙藥,所以不能理解的東西就請放下,繞道而行便是。

靜心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它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所有生命深層次的昇華都是從這個根基上生根發芽結果的。我們跟隨聖賢的指引,通過“慎獨”方式蛻變自我,這種靜心的能力就顯得相當的重要了,因為現世浮躁不同古時,各種名利聲色無時無刻不在衝擊人心,人心唯危,一念地獄。

當你靜下心來之後,並不是要一直處於“無思無慮”的境界裡面,必須要突破這種“消沉”的體驗。否則落入“平常心”,對世俗一切都感覺了無生趣。當然,這不是三兩天時間就能察覺得到的,需要日積月累的沉澱,切忌急於求成。

靜心定志,反覆練習,重塑與“天理”同頻的習性,此入世“慎獨”

所以你不得不將某種世俗裡面的東西貫穿進去,要聖賢的話說就叫“一以貫之”,這個“一”你可以理解為是“志氣”,是一種正向能量的傳導方向,古聖先賢們反覆強調做人要先“立志”,所立之物便是這個志。

可能你要疑問了,如果我的志向是當貪官,這算不算立志呢?一個“貪”字早已違背天地良心了,你覺得這樣的志能立得起來嗎?必定在半路就被“良知”給腰折了,這個腰斬的過程是以“福禍”的形式作用在你個人身上。此謂“多行不義必自斃”。

當這股正氣貫穿進去後,你的“真心”,也可以理解為“良知”,開始發揮作用。糾纏在這股志氣上面的東西,諸如好名好利好色的私慾習氣,將一覽無餘地被呈現到真心面前,進行篩選過濾,是善是惡一驗便知。“惡”的東西自然會從上面脫落下來,“善”的則會得到擴充。這個過程不需要你刻意去幹預,整個一氣呵成,非常順利。

靜心定志,反覆練習,重塑與“天理”同頻的習性,此入世“慎獨”

當你這樣不斷地練習,不斷糾正過往因緣際會時給你烙下的心靈運作模式,時間一久,自然而然就重塑出了與“天理”同頻道運行的習性。這便是“慎獨”,這種功夫到了一定境界之後,完全可以沒有任何時空限制地進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周圍有沒有別人,都能一直處於這種定境裡面。此謂“出入無時”,無出無不出,無入無不入。

這裡面有個難點,就是一般人很難在內心非常“平靜”的時候還能貫穿進另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又不得不穿進去,才能在這個世俗中體現出你的生命價值。這就只能靠你自己的悟性慢慢體悟了,更重要的是志氣是否堅定不移。

順便簡單說一下“良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它為什麼可以不經大腦的理性思考就能判別出事物的善惡來呢?良知不等於後天的道德意識,已經超越了後天的道德思想,又不得不在人的道德觀上面呈現出來,不能離開人而單獨談良知。

靜心定志,反覆練習,重塑與“天理”同頻的習性,此入世“慎獨”

如果你想體驗一下“良知”到底是什麼東西,就試著把心安定下來,這個“心安”的那一瞬間就是“良知”。

通過這種“心安”的內心狀態,去應對生活中的萬事萬物,那麼你在處理任何問題的時候總會順風順水,因為所應之事已經被你的良知推導至“天理”的運行方向上去了,看似“有為”,實則“無為”。

但是一個凡夫要想時刻處於這個狀態裡面,是非常困難的,念頭一起就跟著習氣跑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