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中華魁寶守護神,收回搶走古籍100萬冊,赴臺41年護國寶

中國是文明古國,也自然是文物大國。文物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不會陌生的,哪怕是一個落後地區的偏遠小縣城,也能夠有幾件可以拿得出手的文物以供闡述歷史。文物不僅是金錢或者過往,文物本身也是文化的樞紐和證明。

那些漂泊在他國的華人,當從外國博物館中能看到一兩件來自中國的文物,想必在那樣的一瞬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就能夠跨越時空跟個人相呼應在一起。我們國家的文物流傳在外的不少,不過好在一些國寶級別的文物都還在華夏兒女的手中。中國有三大博物館,他們分別是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以及臺灣博物館。

他被譽為中華魁寶守護神,收回搶走古籍100萬冊,赴臺41年護國寶

在這三大博物館中,最負盛名的就要數是故博和臺博了。有句話說:“故博金碧輝煌,臺博古色古香”,意思就是故宮博物館氣魄大,藏品多,依託紫禁城有皇家氣象。臺灣博物館,小而精,精而古,並且裡面有成系統的歷史文物,從盛唐到晚清,不論是瓷器還是書畫,在臺博走一圈,就能夠看遍千年歷史。

臺灣作為一個海島,本身處於中國的最南端,歷史上並不在中原文化圈中,所以本身的出土文物乏善可陳,而之所以如今能夠躋身“三大博物館”之中,那是因為一次亂世中的“文物搬遷”,以及還有一位被譽為“中華魁寶守護神”的蔣復璁先生。

他被譽為中華魁寶守護神,收回搶走古籍100萬冊,赴臺41年護國寶

不諳世事

蔣復璁出生在江南的書香世家,從他的曾祖到父親,都是最負盛名的藏書家。因此蔣復璁從很小的時候便能夠得到那個年代很難有的“讀書環境”。到了後來,蔣復璁毫無意外的就靠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當時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

到他畢業之後,蔣復璁卻並不想進入當時的社會,他對外界的人情交往很是牴觸,因為從小優渥的家世環境讓他一直都埋頭在書本之中,而蔣家來往的客人中,都是徐志摩這樣的文人雅士,對於書本以外的“普通生活”知之甚少。

他被譽為中華魁寶守護神,收回搶走古籍100萬冊,赴臺41年護國寶

蔣復璁在北京求學時,連出去和菜販子說話,都會吞吞吐吐,幾次被誤會是“結巴”。這樣的書呆子性格,放在旁人,生活一定是舉步維艱的,不過蔣家能夠給蔣復璁一個“書本的世界”,也便能夠讓他再進入“書本的社會”。

蔣復璁有一個聲名顯赫的叔叔,叫蔣百里,他被當時的人列為“中華三傑”之一。蔣百里得知到蔣復璁的“窘迫”,便建造一個北京圖書館,建成後讓蔣復璁做了館內編輯,專門負責圖書分類的改革。這樣的“謀生”讓蔣復璁非常開心,他願意一輩子就跟書本打交道,他的人脈圈子則是小的可憐,連婚姻的選擇,也只能是從同鄉中選了一個情同意合的姑娘,婚後不久,沒有踏入過社會的蔣復璁,很快卻成為了五個孩子的父親。

他被譽為中華魁寶守護神,收回搶走古籍100萬冊,赴臺41年護國寶

為國涉險

蔣復璁對自己的人生非常滿意,他有適合自己的工作,還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可是人生的這些美好,很快便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而受到了考驗。戰火從東山省逼近了北京城,很多人相繼要撤離逃難,蔣復璁的妻子也準備好了行囊,要回到江南去避一避。

但是蔣復璁卻想到,人可以逃,圖書館中的書籍跟博物院裡的文物,這些東西如何能逃?一直木訥靦腆的蔣復璁,膽量在胸膛膨脹了起來,他推開深厚的房門,去到政府機關,跟每個領導申明書籍和文物的重要性,在他的奔走呼籲下,政府決定“西遷”北京城中的書籍善本還有珍貴文物,而蔣復璁便是負責人之一。

他被譽為中華魁寶守護神,收回搶走古籍100萬冊,赴臺41年護國寶

從此後,蔣復璁便很少留在妻兒身邊,他在各個淪陷區中搶救古籍或文物,到了抗戰勝利時,他已經從日軍那裡奪回100多萬本古籍,並且靠著自己和軍統的周旋,從外國銀行贖回了被譽為“中華魁寶”的“毛公鼎”。等到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時候,蔣復璁不放心大量的文物在國民黨的手下能有妥善的保存,於是他在和妻兒沒有聯繫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隻身去到臺灣,人生也開始了另一篇章。

他為了這些中華民族的文物,和自己的家庭以及妻兒隔絕兩地,整整一個人在臺灣獨身守護了四十一年。這樣一個連跟菜販子說話都結巴的人,正是因為心中對於“文物”的熱愛和維護,才能夠迸發出如此的勇氣和決絕,蔣復璁是中華民族的功臣,他也是突破自己人生的“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