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高空抛物致人死亡”,不能仅靠“摄像头”和死刑

高空抛物,是一个长期以来的热门话题。在这个话题火爆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一个个让人痛心的高空抛物伤人事件。而最近深圳一名男童被掉落的窗户砸伤离世的事件,又一次将高空抛物的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防范“高空抛物致人死亡”,不能仅靠“摄像头”和死刑

在深圳福田区御景华城,一名5岁男童被从20楼坠落的窗户砸中。6月16日,男童伤势过重离世。

高空抛物是一个屡禁不止的陋习,几乎每年都有因高空抛物造成的砸伤行人、砸坏车辆事件发生。面对高空抛物行文,有人就疑惑,为什么高空抛物制止不了呢?

其实伴随着每一次的高空抛物伤人新闻,人们都做了许多积极的防范措施:比如新闻报道高空抛物危害及可判死刑,小区张贴禁止高空抛物告示,上门挨家挨户宣传禁止高空抛物,小区安装“地对空”摄像头。但是面对全国复杂的情况,很难做到完全的根治。

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高空抛物的新闻。曾经有一篇新闻报道,某小区常常发现高层抛下的垃圾,经过辨认垃圾袋内使用过的儿童纸尿布,走访发现高空抛物的当事人是 一名坐月子的产妇,因产后心理抑郁才频频高空抛扔垃圾。另外,在新闻报道中,3-8岁的儿童也是高空抛物或者坠楼的高发人群。

从产妇到儿童,总结来说,预防和宣传对高空抛物的整治效果不佳。

防范“高空抛物致人死亡”,不能仅靠“摄像头”和死刑

高空抛物,冲击力可砸毁车辆

在大家的想象中,高空抛物这种不文明行文,肯定大部分是素质低、道德品质差的人群。但是,我们在新闻中看到,高空抛物致人伤亡的事件当事人,往往是抑郁产妇或儿童这种行为掌控力弱的人。就是说,产妇能够认识到高空抛物不对,但抑郁产妇却无法控制自己;成年人能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但儿童没有这种认识,因此会扔个苹果、瓶子、玩具。

所以,防范高空抛物,不能仅仅依靠宣传和摄像头。因此,要以物理预防为主。

防范“高空抛物致人死亡”,不能仅靠“摄像头”和死刑

武汉某小区设置地对空摄像头,监控高空抛物

说到物理预防,我从很久就开始思考了。频频发生的掉落广告牌掉落砸伤行人、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行道树被风刮倒砸坏车辆事件,让我比较害怕走这些危险系数高的建筑物周围,即便是必经之路,我也会尽量避开。所以物理预防比宣传更实用。

高空抛物的物理预防,主要可以有3点:

一是高层楼体周围设立花坛,现在很多写字楼、学校教学楼、小区楼体周围,都会设置绿化带。绿化带的设置,其实就把高空抛物的坠落区独立出来,避免高空坠物砸伤行人;

二是高层楼体1楼面积大于2楼以上面积,相当于“凸”字形,这样一楼的屋顶相当于高空抛物的坠落区,避免了行人经过;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楼体,可以在楼体附近用红色标线划出高空抛物“危险区”,严禁行人经过。

三是道路两侧楼体高空坠物,如广告牌、灯饰、树枝。道理同避开高空抛物坠落区一样,尽量沿人行道两侧走,或沿街商铺屋檐内,也可以避开高空坠物的危险。

防范高空抛物的危险,其实不能从高空抛物当事人方面着手、不能靠宣传,因为能接受宣传教育的人,是有不高空抛物的理智的。而高空抛物的危险,恰恰在于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所以防范高空抛物,必须从屋里预防入手。

危险一直存在,希望红色标线划出的“高空抛物危险区”,能够给大家提醒,带给大家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