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农夫,源自深山的馈赠|创始人张更海自述

王安石曾叹: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鲜林下山参,源自长白山山脉,这里有最正宗的大山味道!祖辈三代育参,笑看大起大落,一起听白山农夫创始人张总讲述关于人参的那些古老而有趣的故事,来一场寻味之旅。

白山农夫,源自深山的馈赠|创始人张更海自述

白山农夫创始人 张更海

我的自述:参藏长白山,寻参有讲究,上山有章法

我叫张更海,打小在东北长大。我家祖孙三代,都与人参福祸相依,共存共生。

爷爷张万正于1963年闯关东,拖家带口,来到了东北吉林长白山抚松县,在这扎下根来。长白山脉地处黄金北纬,冬季白雪皑皑,满山树林蔽日,得天独厚孕育出了山之精灵——人参。人参强身健体功效之强,自古以来便是宫廷上品,价值千金。

寻参,有讲究。听爷爷常说人参的故事:人参酷似人形,传说有逃逸本领,一遇危险便会消失。幼年曾随父上山寻参,常有未寻得人参空手而归的情况,若寻得三匹叶以下的小捻子,只标记不挖取,牢记行规:“抬大留小”。故在寻参之前,采参人会先挖一个大坑,在里面搭一个“老爷府”,祈求山老爷保佑自己能够挖到人参。

寻参结伴,亦有讲究。常十人起结伴,忌单独行动,山上树木茂盛野兽丛生,一旦发现危险。由深山老林中的采参人带领着,村里常称他为“放山的”、“背大叶的”,在每年的7、8月份左右,携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绳、油布、铜钱等采参工具上山。

上山,有章法。“背大叶的”在前面用索宝棍拨开草丛放“头棍”,在他旁边的三把头放“二棍”,然后一字排开每人相距十米左右,放“三棍”、“四棍”,最边上的人叫“放边棍”,这样的并排前进寻找,叫作“压趟子”。

“三丫五叶,背阴向阳,欲来求我,椴树相寻”这是爷爷那辈在长期的放山活动中总结得出寻参经验,的确,椴树叶子肥大,正好能为人参遮风挡雨,在椴树下寻找到人参的概率自然就大得多了。

白山农夫,源自深山的馈赠|创始人张更海自述

野山参

挖参,拴红绳、插木棍、行跪拜之礼

“棒槌!”

“几匹叶?”

“四匹叶。”

一旦有人发现人参,绝不能大喊:人参,而要称之为:棒槌。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人参有灵性,会逃。”四匹叶”指的是人参的品级,最低是“山花子”,最高则是“六品叶”。

在爷爷那辈,寻到参,挖之前还会众人跪拜,祈求它是一颗上品人参,带头挖参的人,我们称之为“把头”。

开始挖参,把头拿出红绳将人参围住,意为锁住,在人参的两边各40CM左右的地方插两根木棍,用系了古铜钱的红线拴在人参茎上,所用的铜钱有讲究:宜康熙、乾隆通宝最佳,据说是为了防止人参跑了,这个称之为固宝。接着,叔叔伯伯们便开始以人参为圆心的1米外开挖,每下一铲子都格外小心,生怕挖断了人参的根须,在逐渐逼近人参时,挖参人将铲子换成了小竹棍,在不破坏人参根须的情况下,每公分细致勘验,清理人参根须上的泥土,如此细致挖掘下,一般需要经过2-3天,一点一点将人参清理出来。清理后,尽可能的将挖过的土覆盖原位,尽可能维持原有生态系统。

挖参后需保鲜、做标记:用苔藓皮与树皮包裹,防止人参泄露了土性,外面再用红绳绑起来。绑红绳也有讲究,如果这棵人参是三品叶的就绑三道红绳,四品绑四道,很少有超过六品的,算是人参中的极品了。做标记,主要供后人参考。在人参出土的附近树上刻字,记录下挖出野山参的年头、采参人数等情况,最后还要播撒人参籽,两年后就可以继续繁衍生息。

白山农夫,源自深山的馈赠|创始人张更海自述

育参半生,既有挖参趣味,也有低谷时的徘徊

人参对野山环境苛刻,长白山野山参自古供不应求,在改革开放前,父亲曾先后三次带领两名村委会成员背着人参提心吊胆的坐火车,到广东的珠海和广州去贩卖,只为了给村里带来多一点的收入。可总有心术不正之人采用灭绝性的挖掘采收方式,“搜山攫岭,靡有孑遗”,无论人参大小根苗统统挖掘一空,给野生人参种群资源带来毁灭性破坏,目前我国野山参已濒临灭绝,只在长白山一带还有少量生长。

那时爷爷愁啊,人参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好找,每每乡亲们一趟一趟空手而归,村里生计发愁。父亲出了个主意:何不将野山参的种子,模拟野山参生长的自然环境,选址种下?众人哗然,野山参生长缓慢,几年才知是否存活;人参对野山环境的苛求,行业内还没有成熟的技术,也没有大面积种植的成功先例可以学习。虽然在山里长大的他对野山参不陌生,但对生长习性却不熟悉。

父亲决定试试!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父亲白天带人上山干活,晚上到处学习取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只要听说有懂人参种植知识的人,他都去虚心请教,所有听到的知识他都用笔记下来。

人参三年结果,长一年跪一年跪除草,跪扶苗,跪采籽,每一个环节一旦管理不慎,发生病虫害,或者自然灾害,人参就会大面积死亡,心血付之东流。

“撒下种子后就是期待,两三年看见了参苗那叫个欣喜,五六年的时候长得也很好,八年九年后傻了眼,10块模拟野生实验的山林区块有8块连一颗参都没有了。”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父辈种植人参的心酸都让张更海牢记在心里。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父亲终于掌握了林下山参的种植技术,并传授给村里的参农们,人参种植从那个时候,给村里带来了新的期望,也是白山农夫品牌的源头 。

从父亲那辈直到现在,我们在进行人参选址时仍会经过大半年的慎重选择,以柞树、椴树和榆树等为主的阔叶天然林或针阔混交林最佳,林木稀疏,树冠较大,空隙均匀,且林冠下生有 2m以上灌丛的林地为好;以向阳的东坡、东南坡、南坡、西南坡、北坡和东北坡为宜,在15~35度的坡度,顺坡而设,免耕技术,不刨土,不破坏原来的土层结构,只将杂草和落叶等全部清理干净,留下树木高大的树冠以利于遮荫露出表土,于春、秋两个季度播种。为了遵循自然,模拟野山参生长的自然环境,种植地不搭棚,不浇水、施肥,让人参自然生长。

“野山参在生长期内几乎不需要除草,除非草太多太高,需要用镰刀割掉大草,切不可将草拔掉,避免破坏林间自然的土层结构,影响山参的生长。因为第1年和第2 年参苗太小,杂草要多割几次,有利于低龄幼参生长“,幼年起便随父亲投身林下山参种植的张总说起人参种植经验侃侃而谈。

白山农夫,源自深山的馈赠|创始人张更海自述

现在白山农夫旗舰店供应的纯正林下山参,由吉林长白山林下野山参种植基地全程生鲜运输。目前,在长白山已有1500余亩的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基地。为了可尽可能保全山林环境,均采用播种器点播,每穴 1~2 粒种子,行距 25~35cm。周边架设围栏以防止野猪啃咬,一年四季,委派看山人看守管理。

“为了让珍贵的高品质人参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不在是贵族的专属奢侈品!让中国百姓实现‘参好买,好买参、买好参’”这个是张更海与合伙人最初创立白山农夫品牌的初衷,也是感恩来自深山的馈赠和守护人参成长、常年驻守在长白山的参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