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文|江徐


孩子睿智的心灵能抚平很多生活的创伤,但我却无法找到自我超脱的时刻。——《超脱》

一位朋友曾说,生命是生命本身的馈赠,唯有爱才能超越。看完美国电影《超脱》,我想起这句话。

从表层看,电影《超越》讲述一所学校的不堪现状,借此探讨教育问题。如果更深入一层,我们可以看到,它其实以男主角亨利为点,以亨利所在学校为面铺展开去,展现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阶层千姿百态的人生,这些人生内部形形色色的心灵困境,用一句歌词表达就是:我该如何存在?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而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生而为人,难道只能在荒诞之中,痛苦麻木地飘荡一段时间,直到归于寂灭?

我们有幸被赋予生命,仅仅任其存在并不够。当我们思考该如何存在的时候,其实是在探索超越的出路。我们需要超越的,是不可选择的命运、生活带来的创伤、不被理解的孤独。

有人评论,电影取名为《超越》名不副实,因为让人感到压抑沉重,甚至称之为“灾难片”。而我分明在压抑沉重之余,感到人性之善带来的温暖。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1.超脱无可选择的命运

什么叫命运?

以前,我对“命运”一词的认知非常模糊,人生阅历的增加让我明白:所谓命运,是出生之际不可选择的父母、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童年乃至整个人生底色的渲染。

电影《超脱》的一个艺术特色是,将男主角亨利的脑海中随时闪现的意识,插入他的现实生活,让两者参差呈现。将点点滴滴的意识加以连缀,我们大致了解到他的命运:

当年,亨利的外公也许在醉酒后,猥亵了自己的女儿,之后生下亨利。亨利七岁那年,母亲不堪忍受内心折磨,服药自杀。从那之后,亨利与外公相依为命,孤独地长大。

这样一份命运,这样一种扭曲的家庭环境,让亨利养成自我封闭的性格,就像外公所讲:“你总是说你很好,但我知道你藏着心事,你总是自我封闭,你从孩提时就这样。”与生俱来的命运,造就天生如此的性格,天生如此的性格,指导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

身为教师的亨利,不固定在一所学校任职,他频繁更换学校,担任代课教师。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心思敏感的学生得以窥见,他看上去总是很悲伤。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在被称为“垃圾学生收容站”的学校,亨利是富有魅力的老师。面对出言不逊的学生,他不动声色地安抚,面对悲观消极的学习,他循循善诱地开导,面对虐待动物的学生,他心平气和地教育。总之,他是内心强大的老师、平和友善的同事、帅气温柔的单身汉。

然而,当他坐上无人认识的公交车,一边回想自己的命运,以及这份命运下的存在,就会泪流满面。

亨利渴望超越。他以宽容之心对待外公,直到他离世;他以极大的耐心与爱心,教导冥顽不灵的学生;他以悲悯之心对街角偶遇的雏妓,将她拉回正途。这种毫不吝啬的爱意与帮助,对别人而言是引导,对他自己来说何尝不是拯救?

命运就像一把太阳伞,将亨利笼罩其中,随时映照内心的阴影。

命运也像一片大地,不论走到哪个角落,都无法摆脱它的引力。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2.超脱生活带来的创伤

作家汪曾祺说:“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风中交织着我们每个人奔忙、慌张、孤寂而又庸实的生活。”

亨利是如此,他周围的人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何尝不是如此?

这所学校的校长,看起来是体面威严的女强人,实际上,她要背负自己被解雇、学校被拆散的压力,人到中年,她还要默默面对婚姻的危机。她蜷曲在办公室地板上,流着泪,对着扩音机宣布最后一次职工大会。谁能看见她的无助与辛酸?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年轻的教务长,面对听不进劝导的叛逆少女,感到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让她情绪崩溃,发出不得体的歇斯底里的哭喊。换来的是什么呢?一句“你他妈有病”。谁能理解她的力不从心?

一名男教师,回到冷冰冰的家,妻子低头玩手机,锅里没饭,心里没爱。他从包里取出试卷,迎面而来的是学生写试卷上的“你个烂人”。他下班回到楼下,常常在汽车里坐上许久。谁能读取他的踽踽独行?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雏妓艾瑞卡为了生存,在公交车上为男性提供服务,得不到报酬,又被羞辱。之后,她跟随亨利下车,质问他为何不挺身而出帮她一把,甚至恬不知耻地表示自己可以提供免费服务。谁能了解她的过去、包容她的堕落?

总之,男女老幼,都携带着难以言说的哀乐,与生活带来的创伤。每个人都会遭遇生活的混乱琐碎,都有各自的难题。

有些人很幸运,遇到贵人的相助,借此获得成长与超越。有些人没那么幸运,只能独自咀嚼生活苦果,缩在昏暗角落,舔舐洪水猛兽造成的伤口。

亨利有这样一段剖白:

“我们需要一些事物,来帮助我们从现实的复杂中抽离出来,或多或少地考虑下这些问题的来由,或多或少地考虑下怎样才能脱离芸芸众生的苦海。”

我想,这些事物,可以是艺术,可以是哲学,可以是宗教。借助这些事物,我们适时地跳出去,以旁观者的角度俯视人生,以空灵超脱的心境观照世间,以玩味游赏的态度面对生活。或许就会发现,一切都没那么糟糕。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3. 超脱不被理解的孤独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这句名言,被放在电影开头,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色。

工作中的亨利,就像他的一位学生的画中所呈现——一张空白的面孔,站在一个空荡的教室。恶、这种空白与空荡,正如他走在夜间大街时的内心独白:“我对自己的感受从来直言不讳,我真实地对待自己,我年轻,又年老,连灵魂都无聊至极,许许多多次,我失去了表情,我就像你一样。”

这个画画的学生叫梅丽迪斯。她很胖,不修边幅,因此常常遭受同学的嘲笑。她爱好摄影,喜欢以敏锐的目光洞察每个人内心阴暗的一面——悲伤、愤懑、寂寞、孤独、忧愁,将这些表情捕捉下来。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假若加以鼓励与引导,她的天赋应该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可惜,梅丽迪斯的不幸在于,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回到家里又被父母批评。他们不断地责骂她为何不减肥、为何整天搞这些阴郁的玩意儿、搞这些玩意儿有什么用。他们从不反思:孩子为何是这样的状态?

最终,梅丽迪斯通过吞食自制的毒蛋糕的方式,在师生面前选择自杀。她以为,死亡是一种超脱。就像她在录像中所言:“有人说,自杀是解决烦恼的万灵药。”也许,她是勇敢的,其实是懦弱的,因为缺乏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经历更多的生死离别,亨利有所感悟:作为世间个体,他微不足道,很多时候,不知自己该如何存在。他对女同事所说:“你可以看见我,但看到的只是驱壳。”

每个人都渴望爱,却习惯了用肉眼看待世界。只看见驱壳,注定无法懂得。无法懂得,就深陷孤独的泥淖。

作家周国平说:“孤独是爱意味深长的馈赠。”或许,只有敞开心扉,学会理解、接纳别人,才能激活爱的源泉。

人生海海,对命运的超越、对生活创伤的超越,对孤独的超越,是亨利一生要做的功课,也是我们每一个在世间的修行。


《超脱》:抚平生活的创伤,生命才有超脱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