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剛剛發佈的自動駕駛電三輪,是真牛還是吹牛?


HI,上午好,今天凌晨你還在睡覺的時候,
小牛跑到美國悄悄的發佈了一款號稱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電三輪,還有一款號稱5G應用的電摩。


廢話少說,上圖!

小牛剛剛發佈的自動駕駛電三輪,是真牛還是吹牛?

小牛剛剛發佈的自動駕駛電三輪,是真牛還是吹牛?

來吧,開講故事了

L2級別自動駕駛是個什麼鬼


先看看這款名為TQi的電三輪配置:
A、L2 級別的輔助駕駛能力,新車具有 ACC 自適應巡航,並搭載預碰撞系統,自動泊車系統,

B、同時,TQi 還配備雙前輪自平衡系統,採用全新平衡控制器,實時感應車體傾角並控制前輪平衡杆伸縮,主動防傾倒、主動回正,保持車體水平。

C、此外,TQi 還配備 SRS 安全氣囊、ABS 防抱死剎車系統、TC 牽引力控制等多態駕駛輔助系統。

D、新車最高車速達到 80km/h,續航里程達到 200km。


先科普一下什麼是L2級別自動駕駛:

小牛剛剛發佈的自動駕駛電三輪,是真牛還是吹牛?

L2級:L2級別的自動駕駛指的是車輛部分實現自動化,換句話說就是人和系統要一起控制汽車,系統是無法單獨控制汽車的。常見的L2級自動駕駛包含的功能有:全速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主動車道保持、自動變道、限速識別等功能,本質是幫我們更智能的使用車輛。


也就是說,這款車在輔助駕駛的角度上向汽車靠攏,我們認為從產品角度來看這絕對是好事兒,更多智能輔助讓駕駛更輕鬆和富有樂趣,這是任何一個電動交通出行工具的製造企業都必須要做的事情。


而且,這次很真誠,沒吹是自己搞的自動駕駛研發,建議可以和像特斯拉一樣更進一步,披露L2級別輔助駕駛方案的提供商是誰,用開源共享的心態來牽引行業一起往前走。

雙前輪自平衡系統是個什麼鬼


注意啊:這款車是前兩輪設計的。
這個功能的意思就是通過車內的傳感器採集車體的狀態,然後把這些數據根據後臺的算法做成可以主動介入的修正,如果判斷到車的傾斜角過大可能會摔倒了,系統就會幫助你去調整車輪的狀態,儘可能保持平衡,減少摔倒的風險,

這也是很好的功能。


說到這兒,就想起來九號最近在被外網懟說自平衡系統涉嫌抄襲。好多年前HONDA就發佈了自平衡的概念摩托車,後來YAMAHA也推出過自平衡摩托車,再往後這個事兒沒商用落地,就安靜了。直到今年九號拿出來做概念發佈,好好的嚇唬了一下很多固步自封的老闆。


扯遠了,前兩輪設計的車型小牛並不是首創,但在電三上面做雙前輪的自平衡輔助應該是第一家。


這個功能的價值毋庸置疑,就看價錢和穩定性了,因為越多越高級的的智能化背後就是越容易出問題和超高的成本。
至於氣囊等輔助功能,這個一句話就說清楚了,這款車是按照做汽車的邏輯來做的電三輪,這些都是汽車上的標配,好不好你開過汽車就很清楚了,80KM的速度下哪些是保命用的?

還有一個問題:以兩輪的裝配製造能力去堆積積四輪領域的科技和配置,小牛的製造基礎能撐住嗎?

NIU +IoT FLEET又是個什麼鬼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咱們還是截取了官宣裡面的資料,分段解讀吧:

小牛剛剛發佈的自動駕駛電三輪,是真牛還是吹牛?

Part1:關於自己的IoT平臺
簡單的說
,就是小牛的車都是全車智能化+車身多個傳感器,在不停採集車輛數據

,甭管你是在騎還是車停在那兒沒動;

同時呢,你作為車主,你的各種使用狀態的數據信息也是在小牛那完全透明的,最後,小牛拿這些數據反哺到產品的開發上,會形成針對不同人群的產品優化。


當然,小牛作為兩輪行業智能化的先行者,確實擁有較深的智能化開發和應用沉澱,但是這事兒,已經一點都不神奇,好多企業也都是這麼做的。


我們大膽的做個預測
十年後,將不會再有非智能化的電動車存在,所有的電動車都必成為萬物互聯中的一環。


Part2:關於自己的共享平臺
這個沒啥好吹的,和特斯拉一樣,硬件都不是自己的,核心是開發了自己的運營控制系統。


關鍵是,一個沒有親身下水去踩過共享的團隊,怎麼能開發出真正適配惡劣城市運營場景的牛逼系統。


跨區域管理啊,數據可視啊,7*24小時啊,一個網頁控制啊……這些都是毛毛雨了,真正難是難在運維管理上,如果只靠用戶的反饋和客戶的反饋來做開發和迭代,那麼我們認為,系統的穩定性和實用性堪憂。


說實話,也確實難為了寫這篇官宣軟文的哥們,你也知道這個沒啥好吹的,對吧。


Part3:畫了個大餅
小牛最後畫了個大餅,名字叫:個人自動駕駛城市出行解決方案。

三角支撐是這麼構成的:自己的 IOT平臺、自己是運營管理平臺、自動駕駛電三輪。


這是典型的模仿汽車出行解決方案的思路,可惜是個四不像。


沒辦法,兩輪短期實現不了自動駕駛,別聽他們吹牛逼自平衡自動駕駛,要這麼快能實現商用,摩企早一窩蜂殺進去了,還輪到你?三輪車能搞定平衡了,好像自動駕駛也有點戲哦。


問題又來了,海外市場咱們先不扯,就說國內市場,你這屬於機動車,按照機動車的規則去掛牌繳保險考駕照,按照這個配置價格也便宜不了啊兄弟,有這錢買你的電三輪,我買個汽車不行?


OK,好多下沉市場電三輪沒人管,不用考駕照不用繳保險,你知道在這些市場你面臨的對手是誰嗎?
是賣3萬元的低速四輪車,咱先不說他們的技術含量,就說基本體驗,也比你個三蹦子舒服吧?


順便扯一句發佈的跨騎電動摩托車RQi,你說你發佈電摩就發佈電摩,非得扯上個5G顯得高大上不是?好像貼金了不是?
別扯了!就算找不到賣點也不用硬扯5G吧,小心畫虎不成反類犬。



平心而論,
1、小牛發佈的這款電三確實有很多可取之處,拋開市場、價格等等營銷端的因素,僅就產品而言,跨出了大大的一步,這也是小牛多年沉澱的一個集中呈現,對於現有的三輪行業而言,要追上這個步伐真的要抓緊了。


2、這款電摩沒什麼特別的出奇之處,跨騎這事兒速珂同樣乾的很棒,只不過速珂在品牌塑造上有些問題,硬扯5G的虎皮是個敗筆。


3、至於小牛自己的系統,更沒什麼好吹的,就我們熟知的好多企業都在這個方向上一路狂奔中,甚至在某些領域比小牛跑的更遠更深,在未來競爭的視野上,大家其實還處於一個起跑線。


4、期待有更多和小牛一樣的企業站出來,出點好思路,做點好產品,別整天圍繞著弄個破二三線明星代言在那自嗨狂歡了。


OK,接下來是紅包時間,歡迎分享組團來搶。紅包入口:搜索關注公眾號“電動車私董會”,查看最新文章,裡面全都有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