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刚刚发布的自动驾驶电三轮,是真牛还是吹牛?


HI,上午好,今天凌晨你还在睡觉的时候,
小牛跑到美国悄悄的发布了一款号称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电三轮,还有一款号称5G应用的电摩。


废话少说,上图!

小牛刚刚发布的自动驾驶电三轮,是真牛还是吹牛?

小牛刚刚发布的自动驾驶电三轮,是真牛还是吹牛?

来吧,开讲故事了

L2级别自动驾驶是个什么鬼


先看看这款名为TQi的电三轮配置:
A、L2 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新车具有 ACC 自适应巡航,并搭载预碰撞系统,自动泊车系统,

B、同时,TQi 还配备双前轮自平衡系统,采用全新平衡控制器,实时感应车体倾角并控制前轮平衡杆伸缩,主动防倾倒、主动回正,保持车体水平。

C、此外,TQi 还配备 SRS 安全气囊、ABS 防抱死刹车系统、TC 牵引力控制等多态驾驶辅助系统。

D、新车最高车速达到 80km/h,续航里程达到 200km。


先科普一下什么是L2级别自动驾驶:

小牛刚刚发布的自动驾驶电三轮,是真牛还是吹牛?

L2级:L2级别的自动驾驶指的是车辆部分实现自动化,换句话说就是人和系统要一起控制汽车,系统是无法单独控制汽车的。常见的L2级自动驾驶包含的功能有: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主动车道保持、自动变道、限速识别等功能,本质是帮我们更智能的使用车辆。


也就是说,这款车在辅助驾驶的角度上向汽车靠拢,我们认为从产品角度来看这绝对是好事儿,更多智能辅助让驾驶更轻松和富有乐趣,这是任何一个电动交通出行工具的制造企业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且,这次很真诚,没吹是自己搞的自动驾驶研发,建议可以和像特斯拉一样更进一步,披露L2级别辅助驾驶方案的提供商是谁,用开源共享的心态来牵引行业一起往前走。

双前轮自平衡系统是个什么鬼


注意啊:这款车是前两轮设计的。
这个功能的意思就是通过车内的传感器采集车体的状态,然后把这些数据根据后台的算法做成可以主动介入的修正,如果判断到车的倾斜角过大可能会摔倒了,系统就会帮助你去调整车轮的状态,尽可能保持平衡,减少摔倒的风险,

这也是很好的功能。


说到这儿,就想起来九号最近在被外网怼说自平衡系统涉嫌抄袭。好多年前HONDA就发布了自平衡的概念摩托车,后来YAMAHA也推出过自平衡摩托车,再往后这个事儿没商用落地,就安静了。直到今年九号拿出来做概念发布,好好的吓唬了一下很多固步自封的老板。


扯远了,前两轮设计的车型小牛并不是首创,但在电三上面做双前轮的自平衡辅助应该是第一家。


这个功能的价值毋庸置疑,就看价钱和稳定性了,因为越多越高级的的智能化背后就是越容易出问题和超高的成本。
至于气囊等辅助功能,这个一句话就说清楚了,这款车是按照做汽车的逻辑来做的电三轮,这些都是汽车上的标配,好不好你开过汽车就很清楚了,80KM的速度下哪些是保命用的?

还有一个问题:以两轮的装配制造能力去堆积积四轮领域的科技和配置,小牛的制造基础能撑住吗?

NIU +IoT FLEET又是个什么鬼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咱们还是截取了官宣里面的资料,分段解读吧:

小牛刚刚发布的自动驾驶电三轮,是真牛还是吹牛?

Part1:关于自己的IoT平台
简单的说
,就是小牛的车都是全车智能化+车身多个传感器,在不停采集车辆数据

,甭管你是在骑还是车停在那儿没动;

同时呢,你作为车主,你的各种使用状态的数据信息也是在小牛那完全透明的,最后,小牛拿这些数据反哺到产品的开发上,会形成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优化。


当然,小牛作为两轮行业智能化的先行者,确实拥有较深的智能化开发和应用沉淀,但是这事儿,已经一点都不神奇,好多企业也都是这么做的。


我们大胆的做个预测
十年后,将不会再有非智能化的电动车存在,所有的电动车都必成为万物互联中的一环。


Part2:关于自己的共享平台
这个没啥好吹的,和特斯拉一样,硬件都不是自己的,核心是开发了自己的运营控制系统。


关键是,一个没有亲身下水去踩过共享的团队,怎么能开发出真正适配恶劣城市运营场景的牛逼系统。


跨区域管理啊,数据可视啊,7*24小时啊,一个网页控制啊……这些都是毛毛雨了,真正难是难在运维管理上,如果只靠用户的反馈和客户的反馈来做开发和迭代,那么我们认为,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堪忧。


说实话,也确实难为了写这篇官宣软文的哥们,你也知道这个没啥好吹的,对吧。


Part3:画了个大饼
小牛最后画了个大饼,名字叫:个人自动驾驶城市出行解决方案。

三角支撑是这么构成的:自己的 IOT平台、自己是运营管理平台、自动驾驶电三轮。


这是典型的模仿汽车出行解决方案的思路,可惜是个四不像。


没办法,两轮短期实现不了自动驾驶,别听他们吹牛逼自平衡自动驾驶,要这么快能实现商用,摩企早一窝蜂杀进去了,还轮到你?三轮车能搞定平衡了,好像自动驾驶也有点戏哦。


问题又来了,海外市场咱们先不扯,就说国内市场,你这属于机动车,按照机动车的规则去挂牌缴保险考驾照,按照这个配置价格也便宜不了啊兄弟,有这钱买你的电三轮,我买个汽车不行?


OK,好多下沉市场电三轮没人管,不用考驾照不用缴保险,你知道在这些市场你面临的对手是谁吗?
是卖3万元的低速四轮车,咱先不说他们的技术含量,就说基本体验,也比你个三蹦子舒服吧?


顺便扯一句发布的跨骑电动摩托车RQi,你说你发布电摩就发布电摩,非得扯上个5G显得高大上不是?好像贴金了不是?
别扯了!就算找不到卖点也不用硬扯5G吧,小心画虎不成反类犬。



平心而论,
1、小牛发布的这款电三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抛开市场、价格等等营销端的因素,仅就产品而言,跨出了大大的一步,这也是小牛多年沉淀的一个集中呈现,对于现有的三轮行业而言,要追上这个步伐真的要抓紧了。


2、这款电摩没什么特别的出奇之处,跨骑这事儿速珂同样干的很棒,只不过速珂在品牌塑造上有些问题,硬扯5G的虎皮是个败笔。


3、至于小牛自己的系统,更没什么好吹的,就我们熟知的好多企业都在这个方向上一路狂奔中,甚至在某些领域比小牛跑的更远更深,在未来竞争的视野上,大家其实还处于一个起跑线。


4、期待有更多和小牛一样的企业站出来,出点好思路,做点好产品,别整天围绕着弄个破二三线明星代言在那自嗨狂欢了。


OK,接下来是红包时间,欢迎分享组团来抢。红包入口:搜索关注公众号“电动车私董会”,查看最新文章,里面全都有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