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紋的出現,使青銅器在形式上和結構上有哪些變化?

青銅器上的裝飾圖案非常豐富,主要有獸面紋、龍紋、鳳鳥紋、動物紋、幾何紋、人物畫像紋等。不同時期的青銅器紋飾種類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紋飾,在不同歷史時期也有變化,因此是青銅器斷代的重要依據之一。從藝術的角度審視,青銅器紋飾是青銅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古代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藝術特點和風格。青銅器紋飾彙集了工藝、雕刻和繪畫的表現方法與技巧,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是研究中國古代美術不可缺少的珍貴材料。幾何紋是最早出現的紋飾。在原始社會的彩陶上早已出現,夏代時的青銅器上就已出現簡單的幾何形紋飾。

幾何紋的出現,使青銅器在形式上和結構上有哪些變化?

到商代早期,特別是二里岡上層時期幾何形紋飾非常多見,但一般作為獸面紋、龍紋等的陪襯或地紋使用。在二里岡下層時期,如弦紋、乳釘紋和方格紋等在青銅器上多是作為主紋出現,但以後更多的是作為獸面紋的陪襯使用。春秋戰國之際,幾何紋常作為主體紋飾出現。幾何紋是由幾何形的圖案組成的有規律的紋飾,是為了體現形式上的變化和結構上的美感。大致有聯珠紋、弦紋、直條紋、橫條紋、斜條紋、乳釘紋、雲雷紋、百乳雷紋、曲折雷紋、鉤連雷紋、三角雷紋、菱形雷紋、絢紋、網紋、波曲紋等。聯珠紋,舊稱圈帶紋,以空心的小圓圈作帶狀排列。

幾何紋的出現,使青銅器在形式上和結構上有哪些變化?

在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爵和學的腹部,已有實體的圈帶紋,作單行或雙行排列,周圍以弦紋作界欄。商代早中期的圈帶紋為空心的小圓圈,也有在空心小圓圈內還有一一個點的,已作主紋,但大多在獸:面紋、龍紋、雲雷紋的上下欄作為次要的界欄性質的紋飾。圈帶紋的製作,是用一個管狀器在陶範上印製的,因此圈與圈間距的疏密、橫行排列的齊整都不很嚴格,卻很自然。乳釘紋盛行於商周時期。圓圈內實心作乳突狀,多橫向或縱向排列成帶狀。常見在銅學腹部施以一兩排乳釘紋作為主體紋飾,也有的在方鼎的四壁兩側和下部施以成排的乳釘紋。置於斜方格中的乳釘,以雷紋作地紋的,稱為“百乳雷紋”、“乳釘雷紋”、“斜方格乳釘紋”。

幾何紋的出現,使青銅器在形式上和結構上有哪些變化?

殷商時期乳釘突出較高,周初有呈柱狀形的。絢紋也稱繩紋,盛行於春秋戰國之際。絢,就是絞,也就是絞結的繩。呈兩股絞結的繩索形式,每股由兩條、三條、四條甚至九條單線絞結而成。大多作為邊緣裝飾,三晉器上施此類紋飾的較多。雲雷紋是青銅器上最基本的幾何圖案,大量出現在股墟早期。構圖應源於對水的旋渦形流轉的模擬。一般將圓轉的迴旋線條構成的稱為雲紋或捲雲紋,將方折角的迴旋線條構成的稱為雷紋。事實上兩者的區分並不很嚴格,有的半圓半方,有的圓、方兼用。所以,現在多將兩者統稱為雲雷紋。商代早期,青銅器上的雲雷紋已開始流行,已有用連續帶狀雲雷紋作為主紋出現的。

幾何紋的出現,使青銅器在形式上和結構上有哪些變化?

商代早期,商代中期獸面紋的主體就有用大量的雲雷紋構成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獸面紋、龍紋、鳥紋的空隙處,常填以雲雷紋,並且雲雷紋低於主紋,起到陪襯作用。春秋戰國之際,在粗獷的獸面紋、龍紋的體軀.上,也有各種雲雷紋變形圖案。自戰國開始,雲雷紋發展成為線條活潑的流雲紋。波曲紋舊稱環帶紋,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幾何紋。整體如帶狀的波浪,但在波曲的中腰常有一獸目或近似獸頭形的突出物,波峰的中間常填以兩頭龍紋、鳥紋、鱗片或其他簡單的線條,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銅器上的主要紋飾之一。

我是“迅捷”,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