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纹的出现,使青铜器在形式上和结构上有哪些变化?

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主要有兽面纹、龙纹、凤鸟纹、动物纹、几何纹、人物画像纹等。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种类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纹饰,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变化,因此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艺术的角度审视,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青铜器纹饰汇集了工艺、雕刻和绘画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美术不可缺少的珍贵材料。几何纹是最早出现的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夏代时的青铜器上就已出现简单的几何形纹饰。

几何纹的出现,使青铜器在形式上和结构上有哪些变化?

到商代早期,特别是二里冈上层时期几何形纹饰非常多见,但一般作为兽面纹、龙纹等的陪衬或地纹使用。在二里冈下层时期,如弦纹、乳钉纹和方格纹等在青铜器上多是作为主纹出现,但以后更多的是作为兽面纹的陪衬使用。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常作为主体纹饰出现。几何纹是由几何形的图案组成的有规律的纹饰,是为了体现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大致有联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乳钉纹、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绚纹、网纹、波曲纹等。联珠纹,旧称圈带纹,以空心的小圆圈作带状排列。

几何纹的出现,使青铜器在形式上和结构上有哪些变化?

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和學的腹部,已有实体的圈带纹,作单行或双行排列,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中期的圈带纹为空心的小圆圈,也有在空心小圆圈内还有一一个点的,已作主纹,但大多在兽:面纹、龙纹、云雷纹的上下栏作为次要的界栏性质的纹饰。圈带纹的制作,是用一个管状器在陶范上印制的,因此圈与圈间距的疏密、横行排列的齐整都不很严格,却很自然。乳钉纹盛行于商周时期。圆圈内实心作乳突状,多横向或纵向排列成带状。常见在铜學腹部施以一两排乳钉纹作为主体纹饰,也有的在方鼎的四壁两侧和下部施以成排的乳钉纹。置于斜方格中的乳钉,以雷纹作地纹的,称为“百乳雷纹”、“乳钉雷纹”、“斜方格乳钉纹”。

几何纹的出现,使青铜器在形式上和结构上有哪些变化?

殷商时期乳钉突出较高,周初有呈柱状形的。绚纹也称绳纹,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绚,就是绞,也就是绞结的绳。呈两股绞结的绳索形式,每股由两条、三条、四条甚至九条单线绞结而成。大多作为边缘装饰,三晋器上施此类纹饰的较多。云雷纹是青铜器上最基本的几何图案,大量出现在股墟早期。构图应源于对水的旋涡形流转的模拟。一般将圆转的回旋线条构成的称为云纹或卷云纹,将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构成的称为雷纹。事实上两者的区分并不很严格,有的半圆半方,有的圆、方兼用。所以,现在多将两者统称为云雷纹。商代早期,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已开始流行,已有用连续带状云雷纹作为主纹出现的。

几何纹的出现,使青铜器在形式上和结构上有哪些变化?

商代早期,商代中期兽面纹的主体就有用大量的云雷纹构成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龙纹、鸟纹的空隙处,常填以云雷纹,并且云雷纹低于主纹,起到陪衬作用。春秋战国之际,在粗犷的兽面纹、龙纹的体躯.上,也有各种云雷纹变形图案。自战国开始,云雷纹发展成为线条活泼的流云纹。波曲纹旧称环带纹,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几何纹。整体如带状的波浪,但在波曲的中腰常有一兽目或近似兽头形的突出物,波峰的中间常填以两头龙纹、鸟纹、鳞片或其他简单的线条,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

我是“迅捷”,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