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紐約市(New York City)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624年——荷蘭殖民者在此地建立貿易站。“不夜城”(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大蘋果”甚至是“哥譚”,都是紐約市的別稱。此時此刻,紐約市已經成為了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人們足不出戶,藝術和文化產業也都處於停擺的狀態。


【倍兒藝術】整理了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市”,看看這100年來,有多少藝術家曾繪製過這座令人嚮往的城市。


01

馬克·羅斯科

《地鐵入口》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Mark Rothko, Entrance to Subway, 1938, 86.4×117.5 cm, Oil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你所知道的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可能是因為他最著名(最貴)的色域繪畫。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羅斯科繪製了一系列的紐約地鐵場景:人們在地鐵站臺等待地鐵進站、在地鐵入口匆忙走過……體現了紐約這座城市的現代生活。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Mark Rothko, Underground Fantasy, 1940, Collection: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US.


儘管紐約地鐵的髒亂差讓人忍不住吐槽,但它確實是紐約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羅斯科的描繪重點並不是在車廂,而是在站臺這個更加開闊的空間。看似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但其實每一個人之間並無交流、孤獨且安靜。與許多藝術家一樣,羅斯科在創作這一系列作品的時候,是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末尾——經濟漸漸從恐怖的泥沼中掙脫出來,逐漸回暖。


02

喬治亞·歐姬芙

《美國散熱器大廈——夜晚》

《帶光斑的謝爾頓大廈》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Georgia O'Keeffe, Radiator Building—Night, New York, 1927, The Alfred Stieglitz Collection, 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 Bentonville, Arkansas.


被列為20世紀的藝術大師之一的美國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1887-1986),在1925至1929年之間,創作了約25幅描繪紐約市摩天大樓和城市景觀的畫作。


1924年,歐姬芙和攝影師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 Alfred Stieglitz)結婚;次年他們搬進了紐約列剋星敦大道第48和第49街的謝爾頓酒店——酒店位於30層,城市景色一覽無餘。某一天清晨,當歐姬芙抬頭看著謝爾頓酒店所在的這棟建築時產生了一種錯覺:“摩天大樓被太陽直射的那一側彷彿被咬掉了一塊,建築上佈滿了光斑。” 自此之後,她便著迷於描繪這一座座充滿現代科技感和神秘感的摩天大樓。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Georgia O’Keeffe, The Shelton with Sunspots, N.Y., 1926, Oil on canvas, 123.2 × 76.8 cm (48 1/2 × 30 1/4 in.), © 2018 Georgia O'Keeffe Museum/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歐姬芙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美國散熱器大樓》(Radiator Building),她筆下的美國散熱器大樓燈火通明,伴隨著機器運作所產生的蒸汽、星星點點的路燈、大樓頂部向天空照射的聚光燈——位於布萊恩特公園的美國散熱器大樓絕對是紐約這座“不夜城”中一顆閃亮的星。


03

華金·索羅拉·巴斯提達

《第五大道》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Joaquín Sorolla, Fifth Avenue, New York, 1911, Gouache on paper, 63 x 41 cm, Collection: Museo Sorolla, Madrid, Madrid © Ministerio de Cultura


西班牙畫家華金·索羅拉·巴斯提達(Joaquin Sorolla y Bastida,1863-1923),擅長肖像畫、風景畫和社會歷史題材的繪畫;1885年,索羅拉在巴黎的長期逗留使他第一次接觸到現代繪畫。


這件作品還原了藝術家在紐約住所窗外的風景——第五大道上的行人與汽車,完美再現了動態的現代城市生活。藝術家從居高臨下的“相機”視角,捕捉了那個年代紐約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第五大道的繁華。


04

約瑟夫·斯特拉

《布魯克林大橋》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Joseph Stella, The Brooklyn Bridge: Variation on an Old Theme, 1939, Oil on canvas, 70 1/4 × 42 3/16in. (178.4 × 107.2 cm), Collection: Whitney Museum of Art.


美國畫家約瑟夫·斯特拉(Joseph Stella,1877-1946年)出生於意大利,1896年定居紐約,主要以未來派作品而聞名。他在紐約學習繪畫、為雜誌繪製插圖。在短暫地探訪了巴黎和意大利之後,斯特拉於1912年重返紐約,開始以未來派風格畫摩天大樓、工廠等。此時的布魯克林大橋也只有29年的短暫歷史。


1918年,斯特拉開始繪製布魯克林大橋——借鑑了意大利未來主義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顏色、有力的線條和格式化的形體,來暗示城市的運動和力量。未來主義對舊思想、政治、藝術和過去的一切表示不屑;相反,汽車飛機、工業化城市等科技元素對未來主義者充滿了吸引力,他們追捧的是人類的發展、科學的進步。


斯特拉通過不同角度繪畫布魯克林大橋,結合了遍佈在城市的電纜、燈光、景觀和夜空景色,我們從畫面中就可以感受到紐約這座城市的絢麗和繁華。斯特拉對布魯克林大橋保有一份敬畏之心,這使他創作了許多件布魯克林大橋的繪畫作品, 展現了100年前第二次工業革命對紐約這座城市的影響,以及美國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的風貌。


05

愛德華·霍普

《星期天的早晨》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Edward Hopper, Early Sunday Morning, 1930, Oil on canvas, 35 3/16 × 60 1/4in. (89.4 × 153 cm), © Heirs of Josephine N. Hopper/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美國繪畫大師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以描繪寂寥的美國當代生活風景聞名。

霍普善於描繪城市街角“無人的風景”,他畫筆下的紐約市是孤獨且寂寥的。


創作於1930年的《星期天的早晨》是霍珀的代表作之一,現存於紐約惠特尼美術館。霍普選擇了紐約市再普通不過的街邊場景——兩層樓的建築,上層是住宅、一層是商戶。窗戶上的字母難以辨認,建築上的裝飾物被粗略地勾勒出來。畫面中最明顯的兩個物體是消防栓和理髮店的招牌——孤零零地站在那裡。畫面中看不到一個人,光和影的交錯營造出空蕩蕩、充滿戲劇性的氛圍。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Edward Hopper, New York Pavements, 1924-1925, Oil on canvas, 62.9 x 75.6 cm, Collection: Chrysler Museum of Art, © Chrysler Museum of Art.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Edward Hopper, From Williamsburg Bridge, 1928, Oil on canvas, 29 3/8 × 43 3/4 in. (74.6 × 111.1 cm), Photo: The MET / George A. Hearn Fund, 1937


06

艾麗斯·尼爾

《IRT第九大道線》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Alice Neel, Ninth Avenue El, 1935, Oil on canvas, 61 × 76.2 cm, Photo: Cheim & Read.


上個月我在紐約ADAA藝術博覽會(ADAA The Art Show)的切姆裡德畫廊(Cheim & Read)展位上看到了這件作品——20世紀美國代表性人物肖像畫家艾麗斯·尼爾(Alice Neel,1900-1984)的《IRT第九大道線》,描繪了紐約市的一座火車站的夜間景象。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Alice Neel, Ninth Avenue El (Details), 1935, Oil on canvas, 61 × 76.2 cm, Photo: Tianchu Xu.


艾麗斯·尼爾筆下的這個火車站位於第九大道和14街交匯處的高架上(現在是高線公園),十九世紀70年代開始服役,於1940年正式關閉。尼爾繪製這件作品的1935年,這個車站幾乎已經不再被市民們所廣泛使用;

1929至1933年之間的經濟危機,使得紐約這座城市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活力。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Alice Neel, Ninth Avenue El (Details), 1935, Oil on canvas, 61 × 76.2 cm, Photo: Tianchu Xu


尼爾將電燈作為繪製的重點——電燈在那時絕對是藝術家常用於創作中的元素,凸顯現代主義城市風格。當然尼爾筆下的燈光,卻是幽暗,讓人感到恐懼的。街道上和天橋上的行人(他們的五官被黑色的洞代替……)、即將進站的列車、漆黑的列車軌道、泛著幽黃色燈光的路燈、暮色蒼茫的天空……這些元素堆疊在一起,讓人感到窒息。

畫中的人物或許也被這種陰鬱的城市環境壓得喘不過來氣——這當然也是大城市的常態。


07

迭戈·里維拉

《凍結的資產》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Diego Rivera, Frozen Assets, 1931, 239 x 188.5 cm, Fresco on reinforced cement, Collection: MoMA.


墨西哥國寶級藝術家、20世紀最負盛名的壁畫家之一的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1886-1957)於1930年前往美國,先後輾轉底特律、紐約等城市,創作了不同的壁畫作品。


里維拉的《凍結的資產》展示了從側面剖開的紐約景象和紐約人的生活。背景是高樓林立的曼哈頓、繁忙運營的地鐵線路、以及遍佈城市中的黃色吊車,這些似乎展示著紐約市欣欣向榮的城市場景。但前景中,棚子下的庇護所正是為窮苦的城市建設者提供的住所;在“地下銀行”裡 ,富人們正悠閒地排著隊,將金條存入層層門衛把手的銀行中。窮人與富人的強烈對比,正印證了這幅作品的創作背景。


生活遠不止那麼美好,里維拉探訪紐約、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紐約市政通過大力擴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來拉動經濟、創造就業。里維拉站在社會底層人民的角度,將所見所聞描繪出來:

看似繁華的大都市之下暗流湧動,陰鬱且悲傷。


不知道什麼時候,

我們才能再次看到紐約往日的繁華呢?

願疫情早日過去。


藝術家畫筆下的紐約,原來這麼美,你不曾見過的紐約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