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老大老二自殘,老三學乖了嗎?

共享單車:老大老二自殘,老三學乖了嗎?


每天一招,學會增長!歡迎來到2分鐘增長商學院

共享單車很有意思。別的行業都是老大老二聯合起來,擠兌掉老三。但是摩拜和ofo把一線城市作正面戰場的時候,哈囉選擇了切入三四線城市蟄伏。熬過了共享單車最燒錢的時期,它抓住競爭對手陷入困境的時機,逆勢而上。

現在,哈囉終於站上共享單車市場第一的位置,開始講兩輪賽道的更多故事。

站在內部的視角,哈囉自己認為,共享單車行業最終比拼的是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在前車之鑑之下,他們花了足夠的功夫,去做技術支撐下的精細化運營。

比如說,他們做到了數據分析單車騎行軌跡、損壞概率、失聯率、城市熱力圖、人群潮汐數據等變量,優化算法實現智能調度,解決粗放運營下單車“人沒車騎”和“車沒人騎”的現象。

站在用戶的視角,這件事其實也做對了。不管哈囉也好,摩拜也好,共享單車對用戶的意義都是一樣的:在一段路程幾百米到一兩千米的時候,打車犯不上,走路又太遠,一輛單車,剛好完美解決需求。這就是用戶感知到的共享單車的“

啊哈時刻”。

這個啊哈時刻,在過去幾年已經被充分驗證,而摩拜和哈囉要做的,就是緊緊抓住這個啊哈時刻,充分運營。

摩拜以前做過。他們找到了批量存在這個距離的場景——地鐵口。往往我們出地鐵口的時候,總是看不到摩拜,因為都被別人騎走了。被人騎走,驗證了這個場景的需求足夠大。

所以摩拜做過的最好的增長手段之一,就是在運維的時候,把車擺在地鐵口。摩拜就算折戟,當初的增長手段也依然驚豔。

而哈囉,在後來居上的時候,把這一招學得青出於藍。他們還考慮到了運維成本,所以用紅包做刺激,讓用戶來完成供給的調節。

玩法就是紅包車和紅包區。用戶騎行指定的有紅包標識的車輛,騎10分鐘以上可以獲得隨機紅包,還享受2小時免費騎行。更有吸引力的是紅包區,把車停到指定區域,可以獲得2塊以上的紅包。

紅包的套路也是學摩拜和ofo,但又用得更服帖。

這個玩法用戶買不買賬呢?在網上搜紅包區,會出來很多攻略,教你怎麼薅這2塊錢紅包。比如包月用戶,一天可以騎很多輛到紅包區。或者紅包區停車後要30分鐘才能騎非紅包車,所以有人教你,怎麼騎著摩拜擼哈囉。又或者拿著兩個手機兩個賬號掃碼。

用戶薅得越帶勁,哈囉的成本省得越開心。

圍繞這個啊哈點做運營,哈囉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