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這世間,最無情的是愛情,最深情的還是愛情。

到底是無情,還是有情?取決於人,亦取決於品性。

古往今來,我們在無數的愛情裡,看到過醜惡,也看到過善美,既心存嚮往,又何嘗不畏懼受傷。

我們與美好的愛情之間,永遠隔著一堵牆,一堵用荊棘編織的牆,越過去可能血肉模糊,也可能所願得償。

到底是什麼結果?得過去了,才能知道。

再次拜讀《巴黎聖母院》,體味又深一層。年少時,讀的是故事。而如今,讀的更多的是人性。

情節再曲折,總有結束。可人性回寰間,見證到的現實之處,卻能為內心點明方向。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作品簡介及故事梗概

1.作品簡介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和關注。

雨果基於當時的歷史時代背景,將貧苦的下層人民和貪婪自私的上層貴族以及擁有權力的宗教階級,以誇張的想象,怪誕的構思融匯在一起,又以巴黎聖母院作為見證者一一道出。

小說中,將上至國王下至貧民的生活,以一幅幅史書畫卷般,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善與惡,美與醜,不斷搏鬥,互相交織碰撞。

2.故事梗概

美麗漂亮的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被巴黎聖母院副主教看上,並指派其收養的棄嬰卡西莫多去虜來。

途中愛斯梅拉達被恰巧經過的英俊侍衛隊長弗比斯無意間搭救,對其一見傾心,愛情之火一發不可收拾。

綁在恥辱架上的卡西莫多被不計前嫌的愛斯梅萊達送水搭救,從此將她視為恩人放在心底深處。

副助教因愛斯梅拉達與弗比斯的約會怒火中燒並刺傷他逃跑,愛斯梅拉達被當成替罪羊要綁在絞刑架上處以極刑。

卡西莫多將愛斯梅拉達營救到教堂,卻又被副助教出賣,被軍隊處死。卡西莫多為愛斯梅拉達報仇並以身殉情。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我們今天要分析的,是本書中,主要人物之間,那些錯綜糾葛的愛情部分。

透過自我價值的投射來看愛情的萌芽

《巴黎聖母院》中,所有的情愛糾葛都是圍繞著女主人公愛斯梅拉達展開的。

說到底,愛情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別人身上的反映。——愛獻生

吉普賽女郎愛思梅拉達美麗、善良,在整本小說中,如同鑽石般乾淨美好,光彩奪目,又像清澈見底的水流,彷彿可以盪滌乾淨人性中紛繁複雜的汙塵。

副主教克洛德、侍衛長弗比斯、敲鐘人卡西莫多,無不是看重了愛斯梅拉達身上的某些特質,比如,漂亮,性感,溫柔,善良等

1.克洛德

他深湛的眼睛閃爍著一種奇異的青春,狂熱的生命,深刻的熱情。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波西米亞姑娘,當那十六歲的活潑的少女飛舞著取悅觀眾的時候,他就覺得他的幻夢愈來愈黯淡無光。

這是克洛德初見16歲少女愛斯梅拉達時候的場面,或許這一刻,一向懂得控制自己的副助教,也萌動了愛情的種子。

親情至上,遠離所有女人的禁慾主義,此刻在溫柔美麗的愛斯梅拉達面前開始有了裂縫。

他對她無疑是愛的,但這些愛,根源於克洛德希望以此來滋潤自己乾涸的愛情的長久缺失。

2弗比斯

作為一名貴族,弗比斯像其他公子哥一樣,喜歡追逐金錢,權勢,尤其是美女,這是他內心慾望的一種外在表現。

當無意間救下愛斯梅拉達後,又得知被對方傾慕,他的心裡其實是狡黠的,頗有一絲得意,並順勢順水推舟。

但其實,他的內心裡,只是把這當成一種享受,不需要擔任何責任的縱慾。所以,他可以看著她走上絞刑架而不做任何,都是源於他內心中的自私,擔心自己的利益萌受損失。

他之所以很愛斯梅拉達約會,其實是愛斯梅拉達的美貌,足夠他用來滿足自己追求虛榮的心。

3.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第一次與愛斯梅拉達的相見並不愉快,在副助教的指示下綁架愛斯梅拉達。這個時候的他,表現出的並不是自己真實的本性,他只是聽命從事。

當愛斯梅拉達給恥辱柱上的他送水是才是他真正天性的流露,他感受到她的善良,以及自己內心羞於表達的感動。

愛斯梅拉的善良牽動著他去靠近,去保護她,去愛她。他是真正愛她的,因為愛斯梅拉達這些美好的,他也有。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從人格的結構理論剖析人物的性格根源

人格的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3大部分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處於潛意識之中——遵循“快樂原則”。

2.自我,是面對現實的我,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的接觸發展起來的——遵循“現實原則”。

3.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是人在兒童時代對父母道德行為的認同,對社會典範的效仿——遵循"道德原則"。

〖一〗副主教克洛德——一個努力壓抑本我的可憐人,奸詐自私,蛇蠍心腸

這個人物,僅對於自己的親人,心懷一點慈悲。收養卡西莫多,也是因為弟弟的緣故。


1.克洛德和卡西莫多的關係:

  • 養育之恩大於天,卡西莫多遭受這世間所有人的輕視和唾棄,也回應以冰冷暴力,可唯獨對副主教一片真心;而卡西莫多對副主教來說,卻只是一個和平時期的替代品,是一個無聊之際的陪伴者或者說玩物。
  • 而卡西莫多,冥冥之中像是副主教道貌岸然的皮囊下為自己方便作惡而提前備好的一個工具,只等需要的時候,便甩出去,替自己做危險的,醜惡的事情,而可以將自己高高掛起,完全不受任何牽連。

事實上,副主教在具體的行為中,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 他垂涎於愛思梅拉達的美貌卻讓卡西莫多去劫持她。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2.克洛德的生長經歷:

  • 父母之命,被迫供身神職,長期受宗教教義影響,壓抑自我,為了維持一個神職人員的形象,必須保持禁慾,無形中扭曲了靈魂和自我的一個可憐人。

逼迫,壓抑,奉獻,禁慾,造成他心理中的扭曲。對於美,他也想追求,求不得,便要親手毀掉。

他的經歷,造成了他典型的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經歷:一個人在幼年,否認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質需要。事實上他不是沒有親密的需要,而是在幼年時期把這種需要放棄了。他們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對生活興趣和追求。

他變得冷酷自私,也變得極端怪癖,內心陰暗。

  • 行為舉止退縮

他愛上愛思梅拉達,卻不敢自己去說出來,而是讓卡西莫多劫持她過來。

  • 容易受到傷害

弗比斯跟愛思梅拉達的約會讓偷偷尾隨的克洛德怒火中燒,彷彿自己受到了天大的侮辱跟欺騙。他以一個心靈受害者的身份刺傷弗比斯然後逃脫。

  • 內心孤單無助

他之所以逃脫,恰是因為他內心的孤單跟無助,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副主教,受到教徒的瞻仰,此刻,他只是個做錯事的小孩子。

他害得愛思梅拉達被當成殺人犯要被處死,即使躲在教堂裡,也被他出賣而被軍隊強行處刑而死。

3.根源分析:

克洛德一系列行為背後,其實是他一味壓抑自我的結果。長期的禁慾主義使他習慣於壓抑自己,控制自己。想要愛情又畏懼愛情,想要快樂又不敢去光明爭取。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衛隊長弗比斯——一個被自我牢牢控制的自私者,好色怯懦,淺薄卑劣

這個人物,相貌堂堂,卻貪婪好色,玩世不恭,是典型的紈絝子弟形象。

1.天公捉弄的愛情

在和貴族小姐百合花小姐定親後,又無意間救了被劫持的愛思梅拉達,被愛思梅拉達感激傾慕,而他也對她產生了邪惡的玩弄心理和佔有慾。

於是在兩個女人之間搖擺,被克洛德刺傷後,卻對被抓上刑場當替罪羊的愛思梅拉達冷眼旁觀,繼續跟百合花小姐求愛歡好。

在他心裡,金錢,權勢,地位,面子,都遠遠來得比愛情重要,尤其是一個地位卑賤的女子的愛情。

2.躲避責任的自私

生活條件的優越和虛榮,讓弗比斯的人格呈現出一定的貪婪型,他畏懼失去,他不願意為愛情有所犧牲,所以他選擇獨善其身。

他的冷漠,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愛思梅拉達心中的愛情之光失去了光芒,像一隻飽滿的氣球,一瞬間變得乾癟,滿心的希望,變成了薄涼。

3.根源分析:

弗比斯所有的行為都是基於他的自我裡的現實原則。他不可能也不願意,為了愛斯梅拉達,而損害到自己的利益。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敲鐘人卡西莫多——一個擁有超我的抗爭者,外貌醜陋,品性善良

卡西莫多是整本書裡外貌醜陋的代名詞,他的容貌是這樣的:

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難聽而忠厚的聲音”的畸形兒。

可醜到極致,便是美到極致。

1.苦難成長經歷

被克洛德收留,他感恩養育之恩,唯命是從。

明裡,他是敲鐘人,暗裡,他是克洛德的“狗”。

2.奮起為愛抗爭

遇到愛思梅拉達後,他被她無私的幫助感化,迴歸善良本心,力救愛思梅拉達與危險中。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雖然最終愛思梅拉達被殺死。

可卡西莫多,為她復仇將副主教從教堂頂樓推落外地摔死,併為愛思梅拉達殉情而去。。。

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勇敢無畏的抗爭精神,也是一種善良純潔的犧牲精神。

卡西莫多的抗爭,雖毀滅了自己,但讓正義懲罰了邪惡。

3.根源分析:

卡西莫多這樣的勞苦大眾,本身就一無所有,不用考慮名利,被名利左右。身上沒有佩戴世俗的枷鎖,具有最深的革命性和反抗性,他敢於做真實的自我,也敢於在危急時刻,不畏強權,在超我的道德指揮下毫不猶豫去抗爭。

《巴黎聖母院》: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人性底色的碰撞交鋒

結語

故事結束了,可人性的善惡美醜,還在我們的身邊日復一日地上演著,變換著,錯綜複雜。不止是那個時代,我們如今的時代依然如此。

唯有認清這些複雜糾葛的關係,我們才能找到人性裡乾淨純粹的善良跟美好,來對抗那些可能對我們造成傷害的醜惡。

但我們應當相信,就如同小說裡那樣,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光明終將覆蓋黑暗。

美好人性的光輝,就像燎原之火,將在世界各個角落裡熠熠生輝,一起努力照亮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