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長安寺”遊記2

相傳是唐玄宗李世民東征高麗路過瀋陽時命“門神”尉遲敬德督建,取名長安寺,寓意“長治久安”,故民間傳言“先有長安寺,後有瀋陽城”。

“長安寺”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朝陽街長安寺巷 6號(中街商業城的後身),相傳建於唐朝,是瀋陽最古老的建築群。長安寺佔地約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長安寺始建於何年,已不可考,從寺內碑刻記載曾重修於明永樂七年(1409),爾後天順二年(1458)、成化二十三年(1487)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繕。歷史上長安寺的香火曾有過興旺之時,但到清代晚期已漸頹敗,終至斷絕,廟宇也漸損沒。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由錢行、借貸行等商號捐資重修長安寺。1985年2月,瀋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進行大力重修,經過二年時間已恢復原貌,建立了長安寺文物管理所,於1986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文接上篇,本篇為瀋陽“長安寺”遊記2

從角門進入,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供奉“西方三聖”和八十八尊羅漢。大殿為單簷歇山結構,灰瓦頂,斗拱為三翹七踩,保留著明朝建築風格,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露明造,檀枋有彩畫。南面緊接大殿前簷的拜殿為券棚屋頂,灰瓦,面闊四間,進深一間,前後無牆壁。東西兩側壁上嵌有道光時期重修碑記兩通,殿內露明造,檀枋上均有彩畫,斗拱為三翹七踩。在拜殿東西側角門處豎立清朝重修碑四通。

大雄寶殿供奉“西方三聖”和八十八尊羅漢。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大雄寶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

其一,煩惱魔,貪等煩惱,能惱害身心,故名魔;

其二,陰魔,又云五眾魔,新譯雲蘊魔,色等五陰,能生種種之苦惱,故名魔;

其三,死魔,死能斷人之命根,故名魔;

其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譯雲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

此中第四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類從而稱魔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寶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薩或護法像。

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細深悲稱大雄,大者,包含萬有;雄者,攝伏群魔;寶者,乃三寶也,皆歸此殿傳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鎮大千也。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東西配殿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在大雄寶殿後面是第三進院,正北後殿“藏經閣”,單簷歇山造,灰瓦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露明造檀枋彩畫。其東西兩側各建有配殿三間,後殿西北角建有方丈室一座。(由於與前殿僅挨著,無法照到全景,敬請理解)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住持“照元法師”紀念堂,照元法師遼寧省海城市人,1979年出家,師從明凡法師,畢業於樓霞山佛學院,曾任遼寧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遼寧省政協委員等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瀋陽“長安寺”遊記2

附:

門市票價:免費

開放時間:09:00--16:00;

交通路線:瀋陽市內乘坐地鐵一號線在中街站下步行即可到達


左右看瀋陽 之瀋陽“長安寺”遊記就介紹完畢了!

如果你現在瀋陽、或曾在瀋陽生活過、或您關心瀋陽、想了解瀋陽!

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瀋陽城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美麗城市風光和風土民情。。。

讓我們一起“左右看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