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策 糧食安全問題

先看官方表態: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表示,近年來,糧食庫存總量持續高位運行,目前

稻穀、小麥的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不少城市的成品糧,也就是麵粉、大米,市場供應能力都在30天以上。疫情發生以來,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加強市場糧源調度,有序組織拍賣政策性糧源,有效保障了市場需求。目前為止,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除了個別市縣,絕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動用過地方儲備糧。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介紹,截至目前,全國糧油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企業中已經復工4750家,復工率86.3%,復工企業小麥和稻穀的加工能力是每天96萬噸,就摺合19.2億斤,按照我們每天一人一斤糧計算,僅這些糧食加工企業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夠全國14億人吃一天多,所以充足的原料儲備、適度的成品糧儲備,再加上強大的應急企業加工能力,能夠確保在應對疫情期間糧食供應滿足需求。

農業農村部:今年要擴大輪作、減少休耕;稻穀、小麥兩大品種糧食麵積要繼續穩定在8億畝以上。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受疫情影響,國際糧食價格確實有所上漲。當前,從全球供應總量來看不存在短缺問題,目前更多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費。國際對國內糧食市場影響有限,3月份我國大米零售每公斤6.6元、麵粉每公斤3.9元5,價格穩定市場供應平穩。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舉行發佈會。隨著疫情蔓延,很多人擔心我國自巴西、阿根廷等國進口的大豆受影響。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3月份巴西大豆進口未受影響,美國大豆進口量預計增加,將繼續關注。魏百剛介紹,據瞭解,巴西大豆3月份向中國進口量增加,我國大豆正常進口沒有受到影響。巴西大豆多數銷往中國,從農場主到政府正在採取積極措施,努力保持出口順暢。此外,4月下旬美國大豆進入播種期,預計大豆意向種植面積在增加,落實中美已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我國自美國進口大豆今年可能有所增加。

可以看到,官方表態主要集中在稻穀、小麥上面,也就是對群眾基本糧食保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數據分析和解讀,而對大豆、玉米的解讀比較籠統,主要表述是進口將會增加,進口來源除了巴西、阿根廷還有美國。

大豆和玉米,相對模糊的表述,而其對應的國內相關期貨品種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而下游主要有飼料、食用油等基礎商品,儘管目前看實際上還沒有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但目前疫情主要在國外肆虐,不能排除這塊產業鏈的國際供給出現缺口的可能。後面有機會就梳理一下上市公司在這塊的產業鏈佈局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