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公元1735年,大清乾隆元年,滿清王朝入關後第91年,迎來了新的統治者,愛新覺羅--弘曆,大清的乾隆皇帝。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統治中國時間長達63年零4個月,在乾隆皇帝的統治下滿清王朝迎來了最輝煌的時刻,十全武功讓他自封十全老人,六十年的皇帝生涯,三年的太上皇讓這位皇帝成為統治中國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一生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真真是彩無可彩,盛無可盛。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乾隆自稱十全老人

但這繁盛的王朝真的如乾隆臣子歌頌的那樣?滿清統治者號稱的“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嗎?如果說明實亡於萬曆,那麼清則實亡於誰呢?

今天,我們就翻開乾隆皇帝的歷史,來探一探乾隆皇帝的功與過。

首先,乾隆皇帝是不是一個好皇帝?

答案,是。嚴格的說,乾隆是一個十分合格的皇帝。

劃分一個皇帝的好壞標準是什麼?

一個合格的好皇帝,在他的統治下,王朝國力昌盛,對外拓展領土,對內發展民生,國無外患,政治清明。

前面我們說了乾隆號稱“十全老人”這所謂的十全指的是什麼呢?

十全指的是乾隆皇帝一生中,對外和對內的十次勝利戰爭,在拓展領土上乾隆做到了清朝皇帝中最優,就是在他的統治下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版圖基礎,他設立的伊犁將軍,為中國在西域的有效統治得以延續,在此之前的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統治僅限於名義上的藩屬,是乾隆成功的將這片土地納入中央政府的實質統治。

僅憑這一點,乾隆是有功的。

但十全武功的背後,卻不僅僅是開疆拓土的輝煌,實際上如果除去對西北邊疆軍事勝利,乾隆皇帝的剩下的武功中,很多都是湊數的。

對緬,對越戰爭乾隆兩次對外戰爭可以說是損兵折將,但因為憑藉著清帝國自身廣大的體量,緬甸安南,不得不在戰爭勝利後向乾隆求和投降,可以說這兩場戰爭乾隆皇帝是贏了面子,卻丟了裡子。

一句好大喜功來評價乾隆皇帝,恰如其分。

對內發展民生,乾隆皇帝登基後在農業上繼承並延續了他的爺爺和父親的重農政策,在位期間多次減免受災地區的稅賦。

商業上乾隆放寬了對商人的限制,國庫收入蒸蒸日上從三四千萬兩直接翻了兩倍,最高時達到八千一百萬兩。

文化上,乾隆修《四庫全書》,號稱中國歷史上涵蓋領域最廣的文史類百科全書。

僅從以上看來,乾隆皇帝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

但是,乾隆的農業政策是他爸爸雍正皇帝,定下的攤丁入畝政策給乾隆打下了政策基礎。

商業上,雖然放寬了商人的部分限制,但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沒有改變,資本並沒有轉化成社會的發展力量,僅僅是在封建的傳統上原地踏步。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四庫全書

文化上,乾隆標榜的文治之大成的《四庫全書》,在編撰過程中被銷燬和封禁的書籍與收入的典籍相比卻不相上下, 《四庫全書》全文收錄書籍共3461種,但編修過程中明令禁燬的書籍就有3000多種,幾乎與收錄數量相當。

此外,為數巨大的書目經過了刪削或篡改,比如岳飛的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被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因為“胡虜”、“匈奴”均是違礙的“關鍵詞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抗金名將岳飛(滿清自認金女真後裔)

不僅僅如此,乾隆在修書的同時在文化上還大搞文字獄,一句清風不識字,為何亂翻書?就能引來殺身之禍。

弘曆把文字獄當成家常便飯,製造130多樁,佔整個清帝國時期文字獄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這意味著生者凌遲、死者戮屍、男性親族十五歲以上者連坐立斬。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用這樣修纂來的大書,來標榜文治,乾隆皇帝確實是古今一人了。

政治上,乾隆皇帝通過上述的手段,加強了皇權統治,一系列的屠殺手段之後,肅清了民間的異己思想,在乾隆時期皇權統治達到了中國封建歷史的頂峰。

是上述的一切,給乾隆皇帝帶來了穩固繁華的萬里江山。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也是這一切,乾隆親手給滿清王朝埋下了毀滅的火藥與炸彈。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到為了湊齊十全武功,將鎮壓臺灣林爽文領導的農民起義也納入其中,這種官逼民反的戰爭,與其說是榮耀還不如說是統治者無能昏庸的諷刺。

乾隆皇帝喜奢侈,六次南巡,欲與他爺爺康熙比肩,但康熙南巡康熙六次南巡輕車簡從:“所有巡狩行宮,不施彩繪,每處所費,不過一二二萬金。較之河工歲費三百餘萬,尚不及百分之一。

乾隆則是前呼後擁,六巡江南,排場一次比一次大,甚至造成國庫的枯竭。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乾隆南巡圖

至此為了維持自己的貪慾享受,親手扶持並培養了和珅這一個千古鉅貪,用今天的話說和珅其實就是乾隆皇帝的“白手套”而已。

乾隆晚年,官員貪瀆,政治腐敗,文化壓抑,民間暗流四起。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真實的和珅可比王剛老師帥多了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白蓮教首領張正謨、聶傑人率眾先起,長樂、長陽等地教徒紛紛響應。三月,姚之富等奉齊林妻王聰兒為總教師,在襄陽黃龍呆起義。清廷急令湖廣總督畢沅、湖北巡撫惠齡、西安將軍恆瑞等率兵鎮壓,擊潰多支亂軍。面對清軍圍剿,王聰兒、姚之富亂軍避開平原,專走山區,於次年(1797年)初由豫經陝入川東,與四川教匪會合。嘉慶三年(1798年)春,王聰兒、姚之富跳崖死,餘部在張漢潮等率領下,與四川的教匪聯合,因此這次民間起義又被稱為川楚白蓮教亂。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起義軍流竄各省,清軍戰備廢弛徵繳不力

這次起義真正的在乾隆臉上甩了一嘴巴,號稱十全老人,文治武功的老皇帝,沒有想到給他最後的三年統治落筆的竟是一場波及數省的大叛亂。

致死乾隆也沒有看到叛亂的平定,這場叛亂起義一直延續到嘉慶九年,而這時候乾隆皇帝已經入土六年有餘了。

盛極而衰,千古定律。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興亡千古事,衰廢一念中。

殊不知,造就盛世的是人,這人在開創盛世的同時,其實也在給衰亡埋下禍端。

康乾盛世,鮮花著錦,王朝背後的危機,乾隆皇帝的功與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