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會高級研究員李銘宇:鄉村振興“輸血”應多管齊下

產城會高級研究員李銘宇:鄉村振興“輸血”應多管齊下

擴內需、穩投資正在發力農村。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中提出,改造提升農村流通基礎設施,促進形成以鄉鎮為中心的農村流通服務網絡。

前不久,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將通過實施“鄉村振興促發展工程”等八大重點工程,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佈局合理、連接城鄉、安全暢通、服務優質、綠色經濟的農村公路網絡。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日前強調,交通建設項目儘量向進村入戶傾斜。加快農村客運和農村物流發展。

除了國家政策外,記者也注意到,廣東、山東、貴州、雲南等省份均提出了擴大內需的具體要求。

根據廣東省的相關政策,廣東提出,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落實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快4G網絡深度覆蓋。完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統籌規劃構建縣級農村物流服務中心、鄉鎮農村物流服務站、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

山東方面,記者注意到,山東發佈的擴大內需的政策指出,統籌安排資金150億元用於修路,擴大農村消費。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和引導各地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支持已確定的500個2019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加快村內戶戶通、“四好路”建設和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等。

產城會高級研究員李銘宇:鄉村振興“輸血”應多管齊下

產城會高級研究員李銘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農村物流網點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投資、汽車電器下鄉仍是投資與消費重點關注的領域,尤其是互聯網、5G業務的推廣普及取得重大突破,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爭奪的重要領域,以農村電商為重要手段,刺激農村消費總額提高、轉變農民消費方式和習慣,為下半年經濟穩定增長打下基礎。

也有業內觀察者認為,擴內需背景下,農村重大工程投資仍將聚焦在基建補短板領域。比如交通、水利、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領域,交通推動農村路網提檔升級,能源以新能源發展和農網改造為主,環保方面農村廁所改造是重點。

擴大農村內需、補農村短板、擴大有效投資無疑使農村改革開放的空間更加拓展,但錢從何而來呢?眾所周知,僅僅依靠國家與地方財政是遠遠不夠的。

山西京龍科技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東紅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也坦言,資金決定著鄉村振興成敗,鄉村振興不能僅依靠財政“輸血”,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社會資本。”馬東紅說,不管是農村環境整治還是鄉村經濟發展,不是一時的資金投入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源源不斷地持續注入資金,這個顯然不是中央財政資金,能夠長期投入的。

對於農村方面的投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曾在“清華三農論壇2019”上表示,初步測算,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今後五年的重點任務,大約需要投資7萬億以上,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

李銘宇表示,農村投資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門的財政預算中有專項資金用於農村基礎設施投資,交通設施、網絡設施、安全防護設施、食品安全保障工程等領域將有專人負責;另一方面,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政策的大力推進,來自農業、食品、電商、信息、基建等行業的產業投資能夠建立完善的產業孵化項目和示範項目,以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帶動新農村建設。

在馬東紅看來,鄉村振興除了一些金融機構解決資金來源外,還需要社會資本的參與。他說,鄉村振興必須引入社會資本,而社會資本進入就必須要有回報,這是資本的特點。企業看到利潤點才能更好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鄉村振興中,對於企業來說,能不能盈利是企業經營能力的問題,沒有盈利點是企業決策的唯一考量,因此,利潤才是企業持續不竭的動力。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財政資金,還要解決原先財政投入的整合問題,新增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此外,要通過加大基金投資力度,撬動社會資金,對於社會資本應著力解決提高投入鄉村振興項目的便利度。

產城會高級研究員李銘宇:鄉村振興“輸血”應多管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