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会高级研究员李铭宇:乡村振兴“输血”应多管齐下

产城会高级研究员李铭宇:乡村振兴“输血”应多管齐下

扩内需、稳投资正在发力农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提出,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形成以乡镇为中心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将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促发展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络。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日前强调,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快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发展。

除了国家政策外,记者也注意到,广东、山东、贵州、云南等省份均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具体要求。

根据广东省的相关政策,广东提出,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落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4G网络深度覆盖。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统筹规划构建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

山东方面,记者注意到,山东发布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出,统筹安排资金150亿元用于修路,扩大农村消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支持已确定的500个2019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加快村内户户通、“四好路”建设和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

产城会高级研究员李铭宇:乡村振兴“输血”应多管齐下

产城会高级研究员李铭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农村物流网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投资、汽车电器下乡仍是投资与消费重点关注的领域,尤其是互联网、5G业务的推广普及取得重大突破,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各大电商平台争夺的重要领域,以农村电商为重要手段,刺激农村消费总额提高、转变农民消费方式和习惯,为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打下基础。

也有业内观察者认为,扩内需背景下,农村重大工程投资仍将聚焦在基建补短板领域。比如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交通推动农村路网提档升级,能源以新能源发展和农网改造为主,环保方面农村厕所改造是重点。

扩大农村内需、补农村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无疑使农村改革开放的空间更加拓展,但钱从何而来呢?众所周知,仅仅依靠国家与地方财政是远远不够的。

山西京龙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东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坦言,资金决定着乡村振兴成败,乡村振兴不能仅依靠财政“输血”,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社会资本。”马东红说,不管是农村环境整治还是乡村经济发展,不是一时的资金投入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源源不断地持续注入资金,这个显然不是中央财政资金,能够长期投入的。

对于农村方面的投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曾在“清华三农论坛2019”上表示,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以上,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李铭宇表示,农村投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中有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交通设施、网络设施、安全防护设施、食品安全保障工程等领域将有专人负责;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大力推进,来自农业、食品、电商、信息、基建等行业的产业投资能够建立完善的产业孵化项目和示范项目,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带动新农村建设。

在马东红看来,乡村振兴除了一些金融机构解决资金来源外,还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他说,乡村振兴必须引入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进入就必须要有回报,这是资本的特点。企业看到利润点才能更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对于企业来说,能不能盈利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问题,没有盈利点是企业决策的唯一考量,因此,利润才是企业持续不竭的动力。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财政资金,还要解决原先财政投入的整合问题,新增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此外,要通过加大基金投资力度,撬动社会资金,对于社会资本应着力解决提高投入乡村振兴项目的便利度。

产城会高级研究员李铭宇:乡村振兴“输血”应多管齐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