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問什麼是區塊鏈,比特幣我把這篇文章推薦給了她。

最近“區塊鏈”概念迅速進入大眾視野,《新聞聯播》五分半鐘的時間,強調了區塊鏈的重要作用,並對區塊鏈發展提出了多點要求。

那麼“區塊鏈”究竟是什麼?比特幣又是什麼,和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關係?以下我們通過一個故事對應比特幣白皮書,幫助初步瞭解“區塊鏈”“比特幣”的你快速理解。

故事要從頭說起:

最近婁底八里鄉酒店的超市出了大事,劉能和趙四打起來了,這對歡喜冤家,互懟是家常便飯,但論起動手,這還是頭一次。

● 劉能趙四為啥掐架?都是賒賬惹的禍!

劉能和趙四都喜歡光顧大腳的八里鄉超市,而且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賒賬!

謝大腳覺得鄉里鄉親,磨不過面子,也就默許了這種賒賬行為,但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天天賒賬誰也記不住,所以,大腳就準備了一個賬本,上面記錄的所有人的賒賬情況。

剛開始是記在小黑板上,後來賒賬的實在太多,就專門記在了本子上,大腳把它稱為“八里鄉超市中央賬本”(這就相當於咱們的銀行,進賬支出都會有個特定地方有記錄)。

老闆大腳每月底會根據賬本上的記錄,跟欠賬人要錢,幾年下來倒也相安無事,村民們都很守規矩。可是,這個月卻出事了——

這幾天不是全國都在下暴雨發大水嗎?賬本不小心泡了水,有幾頁看不清楚,只知道有劉能和趙四的賒賬,但是具體買了啥,欠了多少錢,全都成了糊塗賬。

超市老闆大腳找他倆要賬,劉能和趙四爭執起來,一言不合就動了手。一看這事兒鬧大了,大腳也著急了,聲明不要錢了,但以後不再賒賬。

● 謝永強出妙招,改用全體村民記賬

“概不賒賬”這句話雖然說了出去,但村民的實際情況確實有點特殊,大家上山放羊,下地幹活,隨身一般不帶錢,有時路過大腳的八里鄉超市想捎點東西回家,不許賒賬就沒辦法。

八里鄉超市也因此少了不少生意,心裡很著急。

謝永強畢竟是上過大學的人,腦子活,給大腳嬸出了個主意,讓全體村民一起來記賬,每個人手裡一份賬本。

可是大腳有疑問:雖然每個人都記一筆賬,再也不怕賬本丟失或損壞,可怎麼才能調動大家一起記賬呢?

永強的記賬辦法是這樣的,他先把村民拉了一個微信群↓

所有參與記賬的村民都在群裡,一旦有賒賬發生,大家就在群裡同步記賬信息,一起記賬,但是村民們文化水平有差異,有人記賬快,有人記賬慢,最先記完帳的,會把賬本同步給大家。(這種大家一起記賬的方式就是傳說中的分佈式賬本,也沒有那麼神奇,就是當這群人在發起交易的時候,大家一起見證一起記錄一下,目的是防止只有一本出現問題的時候出現安全性、公開性等各方面問題)

這樣,每個人都有一份大腳超市的賬本了,即使丟幾本也不受影響,大腳覺得很放心,村民們也很開心。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村子裡每個人跟另外一個人借錢或賒債都可以在群裡記錄一下,然後每個人都記在自己的賬本里,這麼一來村子裡也就再也不需要錢莊來擔保了(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不通過第三方的擔保來跟另外一個人發生交易,不用擔心信任問題,因為每個人手裡都記著這個事情,除非有超過一半的人數更改才會有效)

為了鼓勵大家記賬,大腳給每次最先記完賬的人贈送一張超市代金券,村民記賬熱情空前高漲。(挖礦,當一個節點去記賬的時候會消耗CPU和電力,就像村民記賬會花費時間和精力一樣,所以就會產生相對應的獎勵,而在比特幣中就會直接獎勵比特幣,這就是傳說中的挖礦)

大腳超市的分佈式記賬法運作順利,得到了村民的好評,再也不會有賒賬的糾紛了,皆大歡喜。

村裡的徐會計也學會了這種記賬法,把村委會的賬採用同樣的方式,全體村民共同記賬,解決了很多糾紛,再也不會有人懷疑他私吞了村裡的拆遷款。

其實,大腳超市的這種分佈式記賬法,就是區塊鏈的雛形應用。

區塊鏈就是一種分佈式賬本,是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每個節點(村民)都存儲了完整的記錄(賬目)。它最初被設計出來,是用於作為比特幣交易的公共賬簿,記錄每一筆比特幣的交易記錄。

在上面的大腳超市裡,記賬最快的人會得到代金券,而在比特幣交易中,記賬最快的人,就會獲得額外比特幣獎勵。那些傳說中比特幣挖礦者,其實就是在比拼計算能力,比誰記賬快,記賬成功就會“挖到”比特幣。

隨著比特幣火爆全球,它的底層支撐技術——區塊鏈,也隨之火了起來。人們發現任何存儲(記賬)的需求,都可以套用區塊鏈的機制來進行,而這種優勢是劃時代的——

所以無論是貨幣的發行、或投資、消費的行為,各國都有層層的法規範;若發生爭議糾紛時,也都有既存的司法救濟管道得以排解;這些都是法治國家,日積月累建立的社會機制,它們就像人體的生理機能或空氣一樣,健康守法的人常不自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