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一座承載著歷史的塔,一座屹立在華夏文明中的塔

文物是文化的見證者和記載者,也是最具有文化氣息的產物。中華文化五千年,世世代代的古董文物見證著我們的腳步,印刻著我們的華夏文明。

古老的佛塔,大雁塔

在西北的一座城市,一座聞名世界的古城,有一座古老的佛塔‘大雁塔’。

大雁塔是古印度佛塔融合華夏文化而建的,具有深遠文化意義,是歷史上標誌性建築物。

1961年時,大雁塔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雁塔,一座承載著歷史的塔,一座屹立在華夏文明中的塔

大雁塔

一個人,一段路,一座塔

時間來到公元628年,一位虔誠的法師,一位不滿現狀的佛教弟子,冒著朝廷的反對踏上了去往西域的道路。

從長安出發,混在逃荒民眾之中,一路上經歷著無法想象的艱難困苦,他深深知道自己這一路可能就是有去無回,但是他依然踏上征程,他要去尋找佛教真諦,能夠更好的向人們闡釋佛教文化。

西行之路的坎坷我們現在無法想象,西域的隔壁荒漠,盜賊的掠奪搶劫,語言的交流障礙,無數次的死裡逃生,讓這位一心向佛之人完成了偉大之壯舉。

他一個人離開故土,在外漂泊沉澱十九年,行走了一百一十個國家,終將佛教精華學到悟到,在他功成名就之時,他依然心懷故鄉,將佛教思想帶到了東方,傳揚到了大唐帝國。

他就是西行取經之人‘玄奘’,他的這段路就是著名的取經之路。

玄奘法師西行五萬裡,從印度以及中亞國家回來時帶著佛舍利150顆,佛像7尊,佛經657部。

為了能夠保存這些珍貴的佛家至寶,玄奘請求修築一座可以保存佛經的佛塔,故而一座屹立長安千百年的佛塔‘大雁塔’進入歷史長河。

大雁塔,一座承載著歷史的塔,一座屹立在華夏文明中的塔

玄奘法師與大雁塔

時代變遷,佛塔依舊

大雁塔最初是根據印度佛塔大覺塔模仿而建,建成之後大雁塔的風格和長安城的整體建築風格不搭,於是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大雁塔被建成9層佛塔。

武則天時期,對大雁塔進行了又一次的修補改建,將大雁塔改成了十層佛塔。

到了後唐時期,大雁塔經歷了第四次改建,這一次大雁塔成為七層佛塔,在之後因為自然侵蝕,地震災害,大雁塔塔身裂開,塔頂脫落。

到了明朝萬曆三十二年,大雁塔進行了它的第五次修築,在保持原有的的外形風格之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防護工作,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雁塔模樣。

大雁塔,一座承載著歷史的塔,一座屹立在華夏文明中的塔

大雁塔

雁塔詩會,見證文化傳承

大雁塔見證過無數詩詞的誕生,從皇帝到臣子,從名人到學生,這裡留下過數不清的詩詞文化。

唐代是中國詩詞的巔峰時期,湧現出一大批詩詞名家,而大雁塔也成為這也名人文人題名賦詩的好去處,尤其是科舉之後的高中進士,更是把大雁塔題名賦詩做為最大的榮耀,如今的大雁塔之上,還依稀能夠看到當初那些先輩的詩詞畫作痕跡。

大雁塔,一座承載著歷史的塔,一座屹立在華夏文明中的塔

大雁塔入口

珍貴文物,中華文化的驕傲

大雁塔在大慈恩寺中修築,大慈恩寺是長安城最大的,最宏偉的寺院,是朝廷斥資修建,皇家主持建成,玄奘法師在大慈恩寺翻譯佛經,並且他是大慈恩寺的第一代方丈‘三藏法師’。

玄奘在大慈恩寺中興建大雁塔,為了能夠保存從天竺帶來的舍利,佛像,以及極其珍貴的貝葉經文。

大雁塔是古長安城重要的標誌之一,也是佛塔建築在中國歷史上的開山之作,更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見證者。

大雁塔,一座承載著歷史的塔,一座屹立在華夏文明中的塔

大雁塔外景

如今大雁塔依舊矗立在西安,這座古老的建築還將承載著中華文化,讓我們的文明永存天地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