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講壇丨隋麗娟:《曾國藩成功智慧》

揚州講壇丨隋麗娟:《曾國藩成功智慧》

「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隋麗娟老師

曾國藩,以一個農家子弟身份封侯拜相,以一介書生身份創立湘軍並卓立軍功;他既是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又是實踐者;他權傾天下卻仍得善終。曾國藩是以何等智慧成就自己大成功的人生?

隋麗娟,博士,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首批百名科普專家、省六個一批專家。先後獲得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黑龍江省第四屆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黑龍江省優秀教師、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2006年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上海電視臺文化中國欄目分別主講《慈禧》、《晚清重臣曾國藩》,是黑龍江省第一位登上央視「百家講壇」欄目的人文社科教師。

這是我第二次來揚州講壇,每一次來這裡,都有一份別樣情懷。今天和大家交流曾國藩的人生智慧,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在曾國藩去世近150年的今天,人們依然想要了解曾國藩的人生過往,分享他的成功智慧。毫無疑問,這是一位大成功者。

揚州講壇丨隋麗娟:《曾國藩成功智慧》

人間音緣合唱團合唱《茉莉花》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1872年3月初,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時常會有腳麻舌蹇不能語的症狀。那時,他的身體常感不適,嚴重的肝病,右眼失明,左眼僅剩微光。兩江總督是清朝非常重要的一個官職,管理今天的江蘇、江西、安徽,揚州也在管轄之下。3月12日,曾國藩午飯後到花園散步,走著走著覺得半側身子不好使,長子把他背扶到書房的太師椅上,端坐三刻逝世。

曾國藩去世的消息傳出來後,引發朝野上下的震動。朝廷得知這一噩耗,立刻派當時非常有名的大臣去治喪,同時輟朝三日,三天不接見朝臣,不處理朝政,以示國家對他的哀悼,並追贈太傅,諡文正。曾國藩的學生撰寫輓聯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三不朽出自《左傳》,提出了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即“立德立功立言”,並稱“此之謂不朽”。

曾國藩立德:以儒家為宗,每日修身養性,砥礪自律,戒驕慎獨;立功:打敗太平天國,為大清挽狂瀾於既倒;立言:曾文正公文集,1200餘萬字。曾國藩以中等之資,憑著吃得苦、耐得煩,開出一片夾縫中的天地。

揚州講壇丨隋麗娟:《曾國藩成功智慧》

圖說:隋麗娟教授以淵博的學識,過人的口才,對曾國藩的成功進行了條分縷析。現場聽眾逾千人。

“政敵”左宗棠給予極高評價

稱“自愧不如元輔”

曾國藩去世,交惡多年的左宗棠也奉上了一幅令世人感嘆不已的輓聯:“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不負平生”。

曾左交惡,割袍斷義,是清朝歷史上一個難斷的公案。

曾國藩對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提攜,左宗棠很可能一輩子終老桑梓默默無聞。然而,左宗棠的性格太過於霸道,目空一切,圭角畢張,鋒稜嶄露,對一切睥睨視之。他予智予雄,縱然心下敬重曾國藩,也不肯掛在口頭。不錯,在左宗棠眼中,一世之人皆可推倒,只有曾國藩能夠與他相提並論。

曾國藩每個人生階段

都令人難以企及

曾國藩出生於1811年,祖籍湖南湘鄉(今雙峰)的普通農家。他曾說,在他出生前六代人中沒有出過功名的,也就是沒有拿過國家俸祿,連讀書人都沒有。

曾國藩的爺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在家境發生好轉後,他就希望曾國藩的父親開始讀書,但曾國藩的父親是一個非常老實的農民,讀書讀得很艱苦,考了17次,考到43歲,才考到秀才。曾國藩23歲時,也就是父親考中秀才的第二年,也考中了秀才。在他24歲時,第一次參加鄉試即中了舉人。接下來就是去北京參加會試,會試不僅僅難,而且過程很麻煩,第一輪要考半個月左右,合格者為貢生,接下來就是殿試了。

揚州講壇丨隋麗娟:《曾國藩成功智慧》

圖說:隋麗娟教授從曾國藩人生中的四個階段剖析,他的自我完善的理學情懷、敢於冒險,有擔當的品質、韜光養晦,大功不居的性格,造就了成功。

曾國藩不是所謂高智商

智商其實十分平常

曾國藩第二年去會試,他從湖南到北京,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爺爺勸說親屬賣了耕牛,資助曾國藩去北京考試,稀裡糊塗考完第一輪,沒有上線。但是這一年非常特別,道光皇帝的母親過大壽,特賞第二年科舉考試恩科一次。對於曾國藩來說,這次機會喜憂參半,因為路上花費的時間和財物,都很難支付。他不得已寫了一封信回家,爺爺告訴他:“你就留在北京。”曾國藩在北京住在湖南會館,得以安心學習。第二年考試,還是不中。

在28歲那年春天,他再次來北京的時候,志得意滿。第一輪考試,成績極佳,是所有考生的第38名。但在殿試過程中,陰溝翻船,名次大大下滑,排在三等的第42名,賜同進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併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拔為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成功人生智慧箴言

給人們留下現代啟示

1840年,曾國藩成為翰林院檢討,從七品。

1849年,曾國藩成為從二品侍郎,官職連升10級,當時他只有38歲,在清朝的漢族知識分子是極為少見的。

1852年,人生髮生了重大轉折,他離開北京。因為母親去世了,他必須回家守孝至少一年。離開北京時,他是兵部侍郎。當他回家時,太平天國打到湖南,圍攻長沙,如果途經長沙會被俘虜,只有繞道。太平天國圍攻長沙打不下,守長沙的人就是左宗棠。回到家鄉後,曾國藩處理好了母親的喪事,剩下的日子就用來讀書。

湘軍是曾國藩組建的。1852年,咸豐皇帝讓曾國藩幫辦團練,組織鄉民搜索土匪,給他的這一指令很清楚,這不能體現出咸豐皇帝對曾國藩的重用。因為一同任命裡43個團練大臣,曾國藩只是其中的一個。以往,團練是一種不離鄉的武裝組織,既不離開家鄉,也不一定集中居住,有事的時候一起出來防止土匪的作亂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咸豐皇帝意欲讓團練保境安民。曾國藩知道這樣小打小鬧的團練是不解決問題的,所以他要創造出一種新的軍隊出來。於是,曾國藩命軍官回鄉招募家鄉子弟兵,組建湘軍。至1864年平定太平天國時,湘軍號稱30萬,最終平定太平天國,取得平定天下的偉業。

1864年到1872年,堪稱曾國藩時代,曾國藩做了太多的事情:首倡洋務運動,建立安慶內軍械所,嘗試從美國進口機器,採用大機器生產,試製黃鵠號,推進赴美留學計劃,倡議興辦海軍,翻譯西書。

曾國藩的成功智慧,一是自我完善的理學情懷,拜唐鑑、倭仁為師。他有五字箴言:誠、敬、謹、靜、恆,並且主張慎獨。二是敢於冒險,有擔當。43個團練大臣,只有他一人成功,湘軍由1萬多人壯大至30萬,推進洋務運動。三是韜光養晦大功不居,“花開七分 上得岸”“日正則仄 月盈則虧”“花未全開 月未全圓”是他的人生體悟。

帶給我們的現代啟示是:中年人要靜心;做人要低調,做事要張揚;資質平平一樣可以成大事業;貧寒子弟也可以取得大成就。

揚州講壇丨隋麗娟:《曾國藩成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