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少家庭可以做到這樣

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這是我在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中看到的一段話,感觸很深。

父子成兄弟,這對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因為我是女的,更大的原因是我的父親是讓我敬畏的,他常常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很少陪我玩,很符合一般嚴父的形象,所以我特別羨慕汪曾祺的父親。

《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少家庭可以做到這樣

那是一個很少見的父親,會畫畫,會擺弄各種樂器,會做皮衣,絕頂聰明,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被汪曾祺的姑媽稱為"孩子頭",童心未泯,還會親手給孩子們做玩具。

文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用鑽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狀的小塊,再一塊一塊鬥攏,接縫處用膠水粘牢,做成小橋、小亭子、八角玲瓏水晶球。"

《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少家庭可以做到這樣

在現實之中,多少孩子希望自己的父親可以像這樣耐心地給自己做玩具,陪自己玩,可是很多父親連自己的小孩在哪裡上學都不知道,整天忙著自己的生意,最近因為疫情和孩子們待的時間多了,卻也不願意多陪陪他們,寧願去刷抖音或者打遊戲。

《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少家庭可以做到這樣


當一個父親是簡單的,因為你不需要任何的資格證書,可能突然之間你就要成為一個父親,很多人當父母是第一次,也沒有人去告訴你怎麼去當好一個父親,這使得很多父親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一舉一動都會在未來的他身上留下印記。

《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少家庭可以做到這樣

在我的家庭裡,父親與我有些疏離,小的時候,我經常看不到他,白天的時候,我還沒有起來,他已經去上班了。

晚上回來的時候他也很疲倦,能和我待在一起的時間就是吃晚飯的時候,可是吃晚飯時他一邊看電視一邊和母親說話,我也知道和他說什麼,他也從來不和我玩。

漸漸地,我對父親有著很大的敬畏感,也最怕他罵我,明明知道他是愛我的,可是不敢和他說心裡話,母親也很忙,和父親差不多。

就這樣,我習慣一個人待著,心裡的話都寫在上了鎖的日記本上,一個人擺過家家,一個人玩泥巴,慢慢變得沉默寡言,為自己的人際關係而發愁,卻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少家庭可以做到這樣

父母可以工作忙,但真的要注意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孩子在童年時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因為那正是他確立自己的三觀、形成自己性格的關鍵時期,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注和愛,那他一生都在治癒自己。

《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少家庭可以做到這樣

你有沒有為你的孩子讀過一本書?

你有沒有給孩子買過一次玩具,過過一次生日?

你有沒有在孩子失敗時仍鼓勵而不是數落他?

你了不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你有沒有和孩子談過一次心?

孩子之所以叛逆,很多是因為父母對他不瞭解,沒有把他當朋友而是當成下屬。

多年父子成兄弟,也許這就是做父親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