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奧朗:孤獨不是教你踽踽獨行,而是教你成為一個獨特的達人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據說上世紀末,羅馬尼亞裔法國作家蕭沆(Emile Michel Cioran)應邀去蘇黎世演講時,聽到自己的名字被與克爾凱郭爾、叔本華等相提並論,他微笑回應:“然而我只是個愛開玩笑的人。”

蕭沆是誰?他的名字有時也被譯作齊奧朗,前者音譯自法語,而後者則音譯自羅馬尼亞語。齊奧朗1911年生於羅馬尼亞,1995年死於法國,親歷兩次世界大戰,目睹歐洲的動盪變遷。

齊奧朗一生與孤獨為伴,或者說他有意識地為自己製造了一種孤獨。他曾鄭重告誡:“將你的生活侷限於你自己,或者最好是侷限於一場同上帝的討論。將人們趕出你的思想,不要讓任何外在事物損壞你的孤獨。”關於孤獨,他還留下一句名言:“孤獨不是教你踽踽獨行,而是教你成為一個獨特的達人。”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齊奧朗

1911年,齊奧朗生於羅馬尼亞鄉村一個東正教神父家庭,曾在大學攻讀哲學。1937年,在布加勒斯特,他獲取了法國學院的用於專業研究的獎學金。他離開祖國,離開布加勒斯特,前往巴黎。此後將近六十年時間裡,他成了巴黎的隱士,終生寓居廉價小旅店和廉租房。上世紀40至60年代,他混跡法國大學,在校園裡註冊身份,在學生餐廳用餐,直到40歲後不再被允許註冊,才走出校園,在社會上謀生,隱姓埋名地寫作,極少參加社交活動,幾乎不接受採訪。在喧囂的20世紀,齊奧朗的存在成了一個奇蹟,有人說他像“西方的陶淵明”。

齊奧朗先後用母語羅馬尼亞語以及法語寫作,發表的作品集二十餘種,大多為隨筆、斷想、冥思、格言、警句,《在絕望之巔》《解體概要》《眼淚與聖徒》《歷史與烏托邦》等都是他的代表作。196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詩人聖瓊‧佩斯曾形容齊奧朗為“繼梵樂希之後最偉大的法文作家之一,足令法文增輝。”美國作家桑塔格說:“齊奧朗是當今思想最精細,寫作最具真正力量的人之一。”

但齊奧朗卻堅稱自己不是一個作家,他寫下諸多作品並非是為了證明他是個作家。在他看來,“寫作便是釋放自己的懊悔和積怨,傾吐自己的秘密”,因為“作家是一個精神失常的生物,通過言語治療自己”。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齊奧朗作品簡體中文版

讀者對齊奧朗的評價往往趨於兩級,喜愛他的人認為他的文字簡潔、意涵深刻,他的法文作品一經問世就為他贏得“法語文學中最好文體家”“20世紀最卓越的法語修辭大師”的標籤。而不喜歡的讀者會認為他就是那種“金句作家”“格言作家”,不成體系。

近期,花城出版社“藍色東歐”系列第五輯引進了齊奧朗的《思想的黃昏》《著魔的指南》,加上2010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引進的《解體概要》和2014年商務印書館引進的《眼淚和聖徒》,中國讀者可以從中一窺齊奧朗的文字魅力。

守望孤獨

陸象淦(《思想的黃昏》《著魔的指南》譯者)

直面孤獨,拒絕名利場,隱居底層,不求虛名,孜孜不倦地閱讀和寫作,兼收幷蓄各派思潮和學說,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諦,這是齊奧朗作為思想家和作家終其一生所尊崇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準則。在他看來,孤獨可以使人遠離追名逐利的喧譁,淨化心靈,潛入冥思,深刻反思和求索,杜絕人云亦云和隨波逐流,提出獨特的創見。他的格言告訴我們說:“孤獨不是教你踽踽獨行,而是教你成為一個獨特的達人”。

埃米爾·齊奧朗 1911年出生於羅馬尼亞西北部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錫比烏城的一個東正教神父的家庭。就其母系的背景而言,他的外祖父曾被奧匈帝國封為男爵,躋身貴族行列。在錫比烏城偏重德語教育的“格奧爾基·拉澤爾”中學完成中等學業後,齊奧朗17歲進入布加勒斯特大學攻讀哲學。得益於通曉德語,他在大學期間就潛心研讀康德、叔本華特別是尼采的原版著作。1933~1935年獲得德國洪堡大學的獎學金,赴柏林深造。

在德國留學期間,他又接觸和研究了當時頗為熱門的德國新康德主義社會學家西梅爾、生機論運動的倡導者克拉格斯、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海德格爾以及將偶然性作為思想體系核心的俄國非理性主義哲學家舍斯托夫等人的學說。1936年,返回羅馬尼亞後,他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布拉索夫城的一所中學謀得了哲學教師的職位。翌年,又獲得布加勒斯特的法蘭西學院獎學金,以撰寫博士論文的名義赴法國巴黎研讀,直至1945年正式定居法國。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青年時期的齊奧朗

齊奧朗的寫作生涯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的第一階段,用它的母語羅馬尼亞語寫作;1947年開始至1995年逝世的第二階段,用法語寫作。早在青年時期,他就顯示出極高的寫作天賦和創造才華。1934年,他發表的第一部作品《在絕望之巔》榮獲羅馬尼亞處女作獎勵委員會獎和羅馬尼亞青年作家獎。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先後用羅馬尼亞語和法語撰寫和發表了20餘種作品,大多為隨筆、斷想、冥思、格言、警句和通訊等短小精悍之作,以文筆簡潔而涵義深睿著稱。儘管有評論家斷言他是懷疑主義或虛無主義者,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的青春打上了德國浪漫主義的深刻烙印,畢生崇尚法國、俄羅斯等各種形式的浪漫主義。

《思想的黃昏》是齊奧朗於1940年出版的用羅馬尼亞語撰寫的第五部作品,以探索西方傳統文明、人生、生死、命運、信仰、孤獨、愛情等問題及其價值為主題,風格獨具,思想深邃,視野開闊,聯想豐富,言辭犀利,充分調動作為社會批判利器的逆向思維的魅力,常常在驚世駭俗乃至匪夷所思的語句背後,揭示出潛在的真諦。20世紀30—40年代,戰爭的風暴和大屠殺的浩劫席捲歐洲和整個世界,齊奧朗在書中嚴厲地批判趨於衰落的西方傳統文明和基督教的原罪與救世學說,沉痛地呼號“世界在心靈的邊緣衰老,而思想正在進入黃昏。宇宙展現著它那令人恐懼的微笑,而我——生命的象徵——在其中認出一個食人的天使。”在這善惡相爭的世界裡,“惡為我們揭示時代的魔鬼本質,善則是未來的永恆潛力。惡是拋棄,善則是感悟的藍圖。”這或許是解讀這部作品之所以被命名為“思想的黃昏”的鑰匙。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齊奧朗晚年寓居於小閣樓

齊奧朗一生反對浪得虛名,厭惡沙龍里的高談闊論和炒作包裝,認為那“無非是極膚淺的東西或許都可以冒充為最高深莫測的思想”的一場表演,毫無價值。在他看來,寫作是一種極體性化的個人行為,作家寫作時與之相伴的只是他自己,守望著巨大的孤獨。因此,齊奧朗拒絕參與和接受作品的評選及相關獎項,甘於默默無聞。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在他的晚年和身後卻依然聲名鵲起,獲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短短數年間,他的作品被迻譯成十幾種文字。在他的祖國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樹立起了他的半身紀念銅像。2005年,羅馬尼亞科學院追認他為榮譽院士。在巴黎、布加勒斯特、錫比烏和克盧日等城市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凡此種種,或許如他曾經不無嘲諷地所說的“榮耀讚美屍體”,但畢竟是來得不算太晚的歷史的選擇。大浪淘沙,時間是最嚴格的檢驗機。這或許也驗證了齊奧朗在本書中闡釋的一種生死關係: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去。

(選自《思想的黃昏》花城出版社2019年5月版)

配圖:出版社書影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新年文創季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齐奥朗:孤独不是教你踽踽独行,而是教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达人 | 此刻夜读

郵發代號: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