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故意偷懒?事实上,这多半是天生的!

你还在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故意偷懒?事实上,这多半是天生的!

一、孩子一上课就犯困、回家不好好做作业、成绩不理想

小学三年级的张亮,因为上课趴着睡觉,又一次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

“亮亮,你为什么总是上课睡觉呢?你昨天晚上没睡觉吗?我看你的样子也不像啊。下课铃一响,你就精神了。不是跑到其他班里玩儿,就是和同学打闹。你都三年级了,现在不好好学习打下基础,将来怎么考上好的初中?”

张亮有点不好意思,右手抓了抓头:

”老师,我知道了,对不起,我会改的。“

听到张亮这么说,班主任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因为每次被叫到工作室,张亮都是这么回答,而下一堂课上继续呼呼大睡。

班主任给他的妈妈打电话,试探性地问一下张亮在家做作业的情况。张亮的妈妈接电话时也是非常着急:

”老师,亮亮一回到家,就想着看电视或者打游戏。他爸爸工作忙,常常加班,我下班回家要做家务,又要做饭,没办法盯着他写作业。说了很多次,先写作业再看电视,他就是不听,总说写作业没意思,我们也是拿他没办法。老师,亮亮在班里考多少名呢?“

班主任翻了翻上次的成绩表,五十名学生,张亮倒数第七名。

你还在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故意偷懒?事实上,这多半是天生的!

二、孩子不好好学习,不是故意偷懒,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

孩子上课打瞌睡、回家不好好写作业,是很多家长都在面临且备感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开家长会时,听到别人家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做作业,拿到班级前十名时,爸爸妈妈们总会觉得羡慕,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争气。

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是没有理想、故意偷懒、不办正事,于是当好言相劝不管用时,便会对孩子进行说教和批评。

事实上,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为他们提供的学习动力太少。

1.什么是学习动力系统?

你还在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故意偷懒?事实上,这多半是天生的!

学习动力系统的五个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赵希斌博士在《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中讲到:

“为什么有些学生学习动力十足,而有些学生却对学习没什么兴趣?这牵涉到学习的动力系统,它由偏好、负荷力、学习效能感、责任心、可塑性,五个因素组成。”

2.如何理解构成学习动力系统的五个因素?它们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的?

根据胡老师的书中内容,我们来逐个解答。

  • 偏好

什么是偏好呢?

“学生‘天生’地会对某种活动感兴趣或不感兴趣,这就是个体的‘偏好。’”

心理学家也曾做过研究,研究结果与上面的说法一致:

”天生的特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量化研究表明,这种先天特质的影响力大概在50%左右。即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可将约50%的原因归于先天特质。“

举个例子:

有的孩子喜欢篮球,他的偏好就是篮球。有的孩子喜欢足球,他的偏好就是足球。有的孩子喜欢吃宫保鸡丁,有的孩子喜欢吃地三鲜,这就是他们不同的偏好。

放到学习上来讲,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有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这就是他们关于学习的偏好,这种不同是天生的。

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的偏好,和在饮食、体育项目上的偏好,没有什么不同。

偏好是一种优质的动力源,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偏好学习的学生,学习动力足。偏好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学习没什么动力,也就不会好好学习。

  • 负荷力

什么是负荷力呢?

“学生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学习自然成为一项负荷,学生承担这种负荷的能力,就是负荷力。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天生就有差异,他们的身体素质及相应的负荷力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有的学生,能踏踏实实地写两个小时作业,他的负荷力强。有的学生写半个小时就会感到疲倦和累,他不是不爱学习,是实在没有体力和能力去承担负荷,负荷力很弱。

负荷力强的学生,学习动力自然足,反之,自然不足。

  • 效能感

什么是效能感?

“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评估,能够影响他做事情的动力,心理学上将这种‘评估’——对自己从事某项活动的能力及结果的认知,称为效能感。”

举个例子:

龙龙觉得这次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自己不可能独立完成,那么他的效能感就非常弱,他就没动力去写作业。婷婷觉得题虽然难,但完成它绝对没问题,她的效能感就非常强。

心理学经过研究表明:

“学习效能感强的学生,更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也相信自己能成功。”

也就是说,学习效能感强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做到,他们的学习动力自然足。

  • 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心?

”有些事情也许不是我们喜欢做的,但我们必须做,而且要做好。“

这个很好理解,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远房表弟,他的爸爸嗜酒,常常对着他妈妈耍酒疯。家里氛围不好,经济条件也不好。即使这样,他的妈妈仍然努力工作,赚辛苦钱供他读书,也从来不说什么。

他觉得自己不好好学习的话,非常对不起妈妈,于是发奋图强,高考时考了600多分。这样的例子,不论是身边,还是网络上,比比皆是。

责任心强的孩子,学习动力自然足。

  • 可塑性
“儿童在成熟过程中,其心理发展易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赵希斌老师说: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有些是学生不相信的,但想到‘反抗有什么用呢’,他们就会按照外部的要求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就是可塑性的表现。“

容易被外界环境改变的孩子,可塑性强,反之弱。

可塑性强的孩子,内心比较灵活,和外部环境冲突少,所以学习动力相对来说,就比可塑性差的孩子,要强一些。

因为可塑性差的孩子,把一部分精力都用在难以接受外界现实上,内耗大,学习动力自然弱。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构成孩子动力组成系统的五个因素,以及它们对学习动力的影响。不难发现,偏好、负荷力、责任心这三个因素是天生的,而可塑性会随着年龄增长降低,效能感也会随着外界影响,忽高忽低。因此,孩子不好好学习这件事,多数时候,他们不是故意的。

你还在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故意偷懒?事实上,这多半是天生的!

三、如何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

虽然孩子的学习动力情况,有一半因素是天生的,我们也不能过分批评孩子。但并不是说,天生的一切,父母们就要接受。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毕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赵老师说,学习动力系统,是内因。而家长作出努力,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这是外因。

父母的哪些行为,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呢?根据赵希斌老师所讲,我为大家总结了5个策略。

你还在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故意偷懒?事实上,这多半是天生的!

增加学习动力的5个方法

1.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过于看重分数,看重名次,从而忽略了孩子取得的进步。这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观念:学习就是为了分数和前程。

这样的学习观念势必会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苦闷。

父母需要向孩子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不仅可以带给你美好的前程,而且学习本身就是值得珍视的,是生活中、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试想一下,当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攻克了一道难题时,这个过程是不是让我们很有成就感,也让我们变得更自信?这样的学习观念,也会减轻孩子心理上的包袱。

2.给予孩子情感支持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会给与孩子行为支持,比如买学习资料、讲解难题。但忽略了给与孩子情感上的支持,情感支持和行为支持同样重要。什么是情感支持?

教育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

有个叫马克的小男孩,在家里练习小提琴,但他并不是很开心,提不起精神。她的奶奶看到后,什么都没说,静静地找了张椅子,坐在角落里,做自己的针线活。

马克看到祖母的行为,觉得祖母在默默关注着他,于是打起来精神,好好练习。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家长不可以过度干涉。这种默默地陪伴,会让孩子觉得有人在无条件地爱着他,让他感到安全,当他学习起来时,也会变得很有动力。

3.给孩子做榜样

我们常常会听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样的话。这句话说明了,父母在孩子人生中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有的家长爱做锻炼,孩子也会在这种环境下变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有的家长爱看书报,孩子也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家长遇见事情,不易惊慌,不轻易放弃,孩子也会变得淡定从容,坚韧不拔。家长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也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

4.家长要持有好奇心,带着孩子一起探索

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当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比如,春天来临,我们和孩子出去玩,可以问孩子: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可以观察孩子,挖掘出他感兴趣的方面,然后关联到学习上面。

5.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习惯对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唠叨或者是批评。

当家长批评过多时,孩子的心理会出现超限效应。简单讲,就是超出了孩子承受的极限,孩子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表现出逆反行为。

因此,父母要尊重、理解孩子,不要批评唠叨孩子,这会起反的作用。

你还在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故意偷懒?事实上,这多半是天生的!

胡希斌教授说: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力,才能支持、驱动他们面对学习的压力和挑战。”

当孩子不好好学习时,家长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的,孩子只是没有学习动力。当家长作出适当的努力时,我们的孩子总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到,从而慢慢爱上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