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東嶽行宮和文遊臺”

文遊臺,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原為東嶽行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公元1084年因蘇軾過高郵與本地先哲孫覺、秦觀、王鞏聚集與此,飲酒論文,故名文遊臺。自宋以來,此處名勝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學士前來訪古拜賢。賢人之一就是他——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詩人、詞人,高郵才子秦觀。塑像上的秦觀手持書卷,躊躇滿志的立於花臺中間。此時他大約三十幾歲,因為他三十七歲離開高郵,進入仕途的。

文遊臺原叫泰山廟或東嶽廟,在歷史上曾一度取代過山東泰山的東嶽行宮,北宋時期,金兵入侵,朝廷被迫遷都,皇室再也不能往年那樣,去北部的泰山燒香敬佛。供奉東嶽大帝了。於是在此平原地區,用土塑起小泰山,再建東嶽行宮,自此香火旺盛,有香火甲於天下之說,請看這香爐雖已殘缺不全,鏽跡斑斑,但它畢竟是曾經紫煙繚繞過,文遊臺古老歷史的見證。

據不完全統計,歷史上有記載的,歌詠文遊臺的詩詞,就有500多首,乾隆南巡時,也曾來此登臺賦詩。有這樣一首詩往往能引起我們大家的共鳴:國色無雙秦少游。堂堂坡老醉黃州,幾廢高臺文章在,果是江河萬古流。

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東嶽行宮和文遊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