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因為戰亂紛紛,所以被稱為戰國時代,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但你們知不知道與咱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同樣也有一個戰國時代。日本的戰國時期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大約百年間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這段歷史。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大概就是這些勢力

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至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坂夏之陣消滅豐臣氏結束,在這一時代,日本足利幕府職能癱瘓,全日本分裂成幾十個小國,全國進入戰亂模式,也就是咱們長調侃的村長與村長、縣長與縣長之間的亂鬥。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日本仿造的南蠻船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葡萄牙人帶給日本的天婦羅

在這一時期日本與‘南蠻’(歐洲人)之間的貿易交流正式展開,由於習慣的不同,日本人起初對歐洲人比較輕視,但很快日本人採用了歐洲人的若干技術與文化,如軍事(火繩槍、鎧甲、造船技術),宗教(基督教),裝飾藝術及語言(外來詞彙)等方面,改變了日本的社會和戰爭形態,而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日本的特色武器‘鐵炮’(火繩槍)及其歷史。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鐵炮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日本引進的歐式板甲

日本稱之為鐵炮的火器,其實就是火繩槍,雖然它帶個炮字,但它並不是真正的火炮,在中國它也叫做鳥銃,之所以叫鐵炮是因為原先日本也有少量從中國、朝鮮等地獲得、仿製統稱為‘鐵炮’的早期火器,習慣使然而已。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日本和西歐的火繩槍對比

日本因為明朝和朝鮮的技術封鎖對這些早期火器並不熟悉,長期只是知道有火藥武器,而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如《蔭涼軒日錄》所記錄,1466 年7月28日,琉球使節向室町幕府禮畢退出時,以“鐵放”作為禮炮發射,震驚了當時在場的日本人。

後來應仁之亂的時候,有記載稱有人在戰爭中使用了管型火藥武器,但這些早期火器並沒有留下確切記載,也沒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1528年,日本才仿製出銅質火銃,而鑄鐵的火器幾乎沒有。日本人把真正的火炮稱之為‘大筒’或者誇張的稱為‘國崩’,其實就是大號火繩槍和從葡萄牙人手裡買回來的二手弗朗機炮,而且全日本總共也沒有幾門,平時根本不用。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帶有炮車的大筒,真正的武士根本不在乎後坐力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後坐力是什麼?沒聽說過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所謂國崩其實就是大型佛朗基

火繩槍這種武器中國接觸的時間其實要比日本早,而且中國的冶煉技術還很完善,但是鐵炮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在全日本得到了發展和普及,以至於日本的各個大名手裡要是沒有幾千挺鐵炮,出門都不敢說自己是時代的弄潮兒。

但火繩槍與一同進入中國的弗朗基炮、紅衣大炮等火炮類武器相比,火繩槍在中國普及用的時間就很長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但咱們今天先不說這個。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鐵炮之所以能出現在日本,離不開一位明朝罪犯的幫助,這個為日本人戰國時代注入新式武器的明國人(明朝人),不是別人就是後來橫行東亞的倭寇頭子——“海賊王”汪直。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在1543年8月25日(一說1542年),才入行沒兩年還是一個小海商兼海盜的汪直前往雙嶼島做走私貿易,但是中途不幸遭遇風浪而偏離航向,吹到了日本九州薩摩以南地區,最終船隻在距種子島大約150米的東部近海靠岸。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汪直自稱“儒生五峰”與島上的領主——島津家家臣種子島時惠協商補給等問題,最後被安置在北部的赤尾木港(地之表港)修整並兜售貨物,在這段時間裡,領主的兒子年僅16歲的種子島時堯對汪直船上三名葡萄牙人所帶的商品十分感興趣,特別是其中的火繩槍。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記載稱這種長2~3尺,中空外直,裝上火藥可以射中百步之外的目標的火繩槍其射出時“光如掣電,聲如驚雷,聞著無不掩鼻”。種子島時堯認為這種可力破銅鐵的武器,是不可多得的大殺器,會在未來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所以便用巨資向葡萄牙人購買了二支火繩槍,並讓島上的"鍛冶棟樑"——八板清定進行仿製,但因日本的冶煉技術落後所以未能成功製作出能用的槍管,日本在這之前只能製作出銅火銃。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好在1544年的時候,葡萄牙商船再次到訪種子島,八板清定向船上的鐵匠學習火槍製造技術和火藥的搗篩、配製之法,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惜以女兒嫁給葡萄牙人作為代價,最後終於學得了製造火槍的技術,這位八板清定也因此被後人稱為“薩摩鐵砲煅冶之祖”。

翌年(1545年),第一支日本火繩槍誕生了,因在種子島上製造,所以當時人們又把火槍稱為“種子島銃”,又稱為“鐵炮”(日語:鉄砲伝來)。

ps:八板清定首制的日本第一挺鐵炮至今仍作為傳家之寶珍藏在種子島家族中。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今天的種子島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在那裡陳列著日本國產1號種子島銃等紀念品,在種子島最南端的門倉崎有一座"步槍傳來記功碑",在當地夏季的民間傳統節日──種子島槍炮節上,有火藥槍的試射和花車遊行的‘南蠻行列’。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種子島氏作為島津家的家臣,獲得了好東西當然要上交給主家了,這種武器也隨之在戰爭中得到了檢驗,其威名迅速傳開,日本各地勢力都想一睹為快,其中與種子島交通便利的紀伊國小倉莊領主津田算長拔得頭籌,憑藉多年商貿往來的交情,獲得了葡萄牙人一開始賣給種子島時堯的二挺鐵炮中的一挺,並跟八板清定學習了製造火藥和使用鐵炮的技術。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後來紀州西坂本的工匠芝辻清右衛門對鐵炮進行了複製,並於天文十四年(1545年)製造出自己的第一挺鐵炮,緊接著和泉國堺町的商人橘屋又三郎聞到了金錢的味道,他重金拜八板清定為師,學習鐵炮和火藥的製造,並把這些技術帶到了日本的近畿地區。

不久,芝辻清右衛門也帶著其研究出的獨特技藝從根來移居堺市與橘屋又三郎合夥做生意,大名鼎鼎的和泉國堺町鐵炮因此產生。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據記載,種子島只能年產幾十挺鐵炮,這顯然不夠使用,所幸不久,由國友善兵衛、芝辻清右衛門等工匠建造的鐵炮工坊大量投入生產。近江國的國友、和泉國的堺町與紀伊國的根來等地都成為了大規模生產鐵炮的基地,再加上葡萄牙商人在日本各地不斷的貿易,帶來了更多的火繩槍,鐵炮迅速的在日本傳播開來。

經過日本匠人的不懈開發,日本鐵炮質量和科技含量要比同時期的明朝甚至是歐洲原產地還要好,還搞出了‘早合’(預裝彈藥)、‘騎鐵’(火槍騎兵)、‘釣瓶擊’(埋伏)等非常優秀的火槍戰術,讓明軍在援朝抗日的時候頭疼不已,不過明軍裝備的火炮也讓日軍知道了啥是火力差距。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萬曆朝鮮戰爭中,重傷明軍的日本鐵炮,其實是由明朝海盜帶去的


關於火繩槍傳入日本的文獻小編還找到兩條記載,分別是葡萄牙駐摩鹿加殖民地總督安東尼奧·加爾文所著《諸國新舊發現記》和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羅德里格斯的《日本教會史》,《諸國新舊發現記》中的描述為:

“1542 年,Diogode Freitas 船長滯留暹羅國Dodora 時,手下三名葡萄牙人乘坐一艘junco 船(即戎克船,中國式帆船)逃往中國。三人的名字分別為Antonio da Mota、Francisco Zeimoto、Antonio Peixoto。他們朝著位於北方三十多度(北緯30°)的Liampo(寧波)航去。由於途中突遇暴風雨,致使船隻偏離預定航道,迷失於海上。三人只好繼續向東航行,在北緯3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小島——種子島”。


《日本教會史》的描述則是:

“1542 年,即馬丁·阿方索·德·索薩被任命為總督之時, Antonio da Mota、FranciscoYeimoto (Zeimoto)和Antonio Peixoto 三人乘坐一艘戎克船從暹羅駛向中國,但在途中遭遇颱風襲擊。在航行一天之後,失去所有船上用具,獲救無望,陷入絕境。其後經過幾天時間,漂流到位於泰西的聞所未聞的日本諸島。

他們認為,這是一次使日本民眾改變信仰的機會,……該船進入薩摩附近海域的一個叫做種子島的地方,葡萄牙人在那裡教會當地人使用鐵炮的方法,不久以後就傳遍整個日本,種子島現在還流傳著傳授鐵炮製法的葡萄牙人姓名。”

“天文十二年(1543年)癸卯八月廿五日西村浦一大船漂來,不知下自二何國一上,其人形不類,語不通,見者以為二奇怪一矣。西村宰有二西村綾部亟時貫者一,以杖書二於沙上一雲,船客不知何國也。有二大明儒生五峰者一,書雲,是南蠻種之賈人也。非二可怪者一矣, 時貫即遣告二惠時一。

惠時命二群臣一,使二輕舟拏一之,廿七日入二船於赤尾木津一,賈胡長有二二人一,一曰二牟良叔舎一、一曰二喜利志多他孟太一,共手攜二一物一,其為體無可二比倫一,其為用奇也妙也,名曰二鐵炮一。惠時時堯見以為二兵器之甲一也,而求二蠻種之鐵炮二一為二家珍一矣,令二鐵匠制一之,形象雖二頗似一之,有所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