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因为战乱纷纷,所以被称为战国时代,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但你们知不知道与咱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同样也有一个战国时代。日本的战国时期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这段历史。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大概就是这些势力

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至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消灭丰臣氏结束,在这一时代,日本足利幕府职能瘫痪,全日本分裂成几十个小国,全国进入战乱模式,也就是咱们长调侃的村长与村长、县长与县长之间的乱斗。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日本仿造的南蛮船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葡萄牙人带给日本的天妇罗

在这一时期日本与‘南蛮’(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由于习惯的不同,日本人起初对欧洲人比较轻视,但很快日本人采用了欧洲人的若干技术与文化,如军事(火绳枪、铠甲、造船技术),宗教(基督教),装饰艺术及语言(外来词汇)等方面,改变了日本的社会和战争形态,而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日本的特色武器‘铁炮’(火绳枪)及其历史。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铁炮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日本引进的欧式板甲

日本称之为铁炮的火器,其实就是火绳枪,虽然它带个炮字,但它并不是真正的火炮,在中国它也叫做鸟铳,之所以叫铁炮是因为原先日本也有少量从中国、朝鲜等地获得、仿制统称为‘铁炮’的早期火器,习惯使然而已。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日本和西欧的火绳枪对比

日本因为明朝和朝鲜的技术封锁对这些早期火器并不熟悉,长期只是知道有火药武器,而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如《荫凉轩日录》所记录,1466 年7月28日,琉球使节向室町幕府礼毕退出时,以“铁放”作为礼炮发射,震惊了当时在场的日本人。

后来应仁之乱的时候,有记载称有人在战争中使用了管型火药武器,但这些早期火器并没有留下确切记载,也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1528年,日本才仿制出铜质火铳,而铸铁的火器几乎没有。日本人把真正的火炮称之为‘大筒’或者夸张的称为‘国崩’,其实就是大号火绳枪和从葡萄牙人手里买回来的二手弗朗机炮,而且全日本总共也没有几门,平时根本不用。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带有炮车的大筒,真正的武士根本不在乎后坐力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后坐力是什么?没听说过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所谓国崩其实就是大型佛朗基

火绳枪这种武器中国接触的时间其实要比日本早,而且中国的冶炼技术还很完善,但是铁炮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在全日本得到了发展和普及,以至于日本的各个大名手里要是没有几千挺铁炮,出门都不敢说自己是时代的弄潮儿。

但火绳枪与一同进入中国的弗朗基炮、红衣大炮等火炮类武器相比,火绳枪在中国普及用的时间就很长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咱们今天先不说这个。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铁炮之所以能出现在日本,离不开一位明朝罪犯的帮助,这个为日本人战国时代注入新式武器的明国人(明朝人),不是别人就是后来横行东亚的倭寇头子——“海贼王”汪直。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在1543年8月25日(一说1542年),才入行没两年还是一个小海商兼海盗的汪直前往双屿岛做走私贸易,但是中途不幸遭遇风浪而偏离航向,吹到了日本九州萨摩以南地区,最终船只在距种子岛大约150米的东部近海靠岸。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汪直自称“儒生五峰”与岛上的领主——岛津家家臣种子岛时惠协商补给等问题,最后被安置在北部的赤尾木港(地之表港)修整并兜售货物,在这段时间里,领主的儿子年仅16岁的种子岛时尧对汪直船上三名葡萄牙人所带的商品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其中的火绳枪。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记载称这种长2~3尺,中空外直,装上火药可以射中百步之外的目标的火绳枪其射出时“光如掣电,声如惊雷,闻着无不掩鼻”。种子岛时尧认为这种可力破铜铁的武器,是不可多得的大杀器,会在未来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所以便用巨资向葡萄牙人购买了二支火绳枪,并让岛上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进行仿制,但因日本的冶炼技术落后所以未能成功制作出能用的枪管,日本在这之前只能制作出铜火铳。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好在1544年的时候,葡萄牙商船再次到访种子岛,八板清定向船上的铁匠学习火枪制造技术和火药的捣筛、配制之法,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以女儿嫁给葡萄牙人作为代价,最后终于学得了制造火枪的技术,这位八板清定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萨摩铁砲煅冶之祖”。

翌年(1545年),第一支日本火绳枪诞生了,因在种子岛上制造,所以当时人们又把火枪称为“种子岛铳”,又称为“铁炮”(日语:鉄砲伝来)。

ps:八板清定首制的日本第一挺铁炮至今仍作为传家之宝珍藏在种子岛家族中。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今天的种子岛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在那里陈列着日本国产1号种子岛铳等纪念品,在种子岛最南端的门仓崎有一座"步枪传来记功碑",在当地夏季的民间传统节日──种子岛枪炮节上,有火药枪的试射和花车游行的‘南蛮行列’。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种子岛氏作为岛津家的家臣,获得了好东西当然要上交给主家了,这种武器也随之在战争中得到了检验,其威名迅速传开,日本各地势力都想一睹为快,其中与种子岛交通便利的纪伊国小仓庄领主津田算长拔得头筹,凭借多年商贸往来的交情,获得了葡萄牙人一开始卖给种子岛时尧的二挺铁炮中的一挺,并跟八板清定学习了制造火药和使用铁炮的技术。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后来纪州西坂本的工匠芝辻清右卫门对铁炮进行了复制,并于天文十四年(1545年)制造出自己的第一挺铁炮,紧接着和泉国堺町的商人橘屋又三郎闻到了金钱的味道,他重金拜八板清定为师,学习铁炮和火药的制造,并把这些技术带到了日本的近畿地区。

不久,芝辻清右卫门也带着其研究出的独特技艺从根来移居堺市与橘屋又三郎合伙做生意,大名鼎鼎的和泉国堺町铁炮因此产生。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据记载,种子岛只能年产几十挺铁炮,这显然不够使用,所幸不久,由国友善兵卫、芝辻清右卫门等工匠建造的铁炮工坊大量投入生产。近江国的国友、和泉国的堺町与纪伊国的根来等地都成为了大规模生产铁炮的基地,再加上葡萄牙商人在日本各地不断的贸易,带来了更多的火绳枪,铁炮迅速的在日本传播开来。

经过日本匠人的不懈开发,日本铁炮质量和科技含量要比同时期的明朝甚至是欧洲原产地还要好,还搞出了‘早合’(预装弹药)、‘骑铁’(火枪骑兵)、‘钓瓶击’(埋伏)等非常优秀的火枪战术,让明军在援朝抗日的时候头疼不已,不过明军装备的火炮也让日军知道了啥是火力差距。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万历朝鲜战争中,重伤明军的日本铁炮,其实是由明朝海盗带去的


关于火绳枪传入日本的文献小编还找到两条记载,分别是葡萄牙驻摩鹿加殖民地总督安东尼奥·加尔文所著《诸国新旧发现记》和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罗德里格斯的《日本教会史》,《诸国新旧发现记》中的描述为:

“1542 年,Diogode Freitas 船长滞留暹罗国Dodora 时,手下三名葡萄牙人乘坐一艘junco 船(即戎克船,中国式帆船)逃往中国。三人的名字分别为Antonio da Mota、Francisco Zeimoto、Antonio Peixoto。他们朝着位于北方三十多度(北纬30°)的Liampo(宁波)航去。由于途中突遇暴风雨,致使船只偏离预定航道,迷失于海上。三人只好继续向东航行,在北纬32°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小岛——种子岛”。


《日本教会史》的描述则是:

“1542 年,即马丁·阿方索·德·索萨被任命为总督之时, Antonio da Mota、FranciscoYeimoto (Zeimoto)和Antonio Peixoto 三人乘坐一艘戎克船从暹罗驶向中国,但在途中遭遇台风袭击。在航行一天之后,失去所有船上用具,获救无望,陷入绝境。其后经过几天时间,漂流到位于泰西的闻所未闻的日本诸岛。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使日本民众改变信仰的机会,……该船进入萨摩附近海域的一个叫做种子岛的地方,葡萄牙人在那里教会当地人使用铁炮的方法,不久以后就传遍整个日本,种子岛现在还流传着传授铁炮制法的葡萄牙人姓名。”

“天文十二年(1543年)癸卯八月廿五日西村浦一大船漂来,不知下自二何国一上,其人形不类,语不通,见者以为二奇怪一矣。西村宰有二西村绫部亟时贯者一,以杖书二於沙上一云,船客不知何国也。有二大明儒生五峰者一,书云,是南蛮种之贾人也。非二可怪者一矣, 时贯即遣告二惠时一。

惠时命二群臣一,使二轻舟拏一之,廿七日入二船於赤尾木津一,贾胡长有二二人一,一曰二牟良叔舎一、一曰二喜利志多他孟太一,共手携二一物一,其为体无可二比伦一,其为用奇也妙也,名曰二铁炮一。惠时时尧见以为二兵器之甲一也,而求二蛮种之铁炮二一为二家珍一矣,令二铁匠制一之,形象虽二颇似一之,有所未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