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十月懷胎的辛苦和分娩的“切膚之痛”讓媽媽們最能體會骨肉親情,日常起居上的悉心照料更加深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母親對孩子的愛,已經不是“慈母手中線”縫出的衣裳能夠代表的了。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也正因為如此,媽媽更容易溺愛孩子,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尤其如此。

小敏的媽媽是一個全職太太,體會到丈夫在外面工作的不易,她也要求自己把家裡的事情打理得事事順心。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在對小敏的教育上,媽媽積極地給孩子報輔導班,按時接送孩子,一日三餐都按照營養書上推薦的搭配,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

平時孩子的任何事情,收拾書包、穿衣梳頭、放水洗澡這些都由媽媽一手操辦。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在家庭內務上,媽媽盡心盡力,毫無怨言。

而小敏卻沒有感覺到媽媽的辛苦,在她看來,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哪一次她發現媽媽沒有幫她把書包收好,或是給她準備的第二天上學時穿的衣服不如意,就會委屈得掉眼淚。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爸爸長期不在家,媽媽就成了小敏最親密的夥伴,但凡遇到困難,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幫她解決,但小敏還是常常和媽媽慪氣。

不論是出於補償心理,還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小敏的媽媽都絕對到了溺愛的地步。這樣的做法雖然可以理解,卻是很不明智的。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媽媽溺愛孩子,都是為了讓孩子生活得幸福,但是孩子能讓媽媽呵護多久呢?總有一天,她需要與別人一起應聘、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到那時她的困難誰來解決?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有的媽媽正是知道自己不能保護孩子一生,越發有求必應、百般順從了。這樣的媽媽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她沒有為孩子的將來做任何打算,並且讓孩子錯失了很多學習成長的機會,她將一個低能兒拋給了社會,這樣的行為不可饒恕!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孩子是需要經受挫折才能健康成長的,溺愛只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被溺愛的孩子很難遵守規矩,也不懂得自我約束,在他看來,規矩是為別人準備的。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由於凡事都有媽媽包辦,這樣孩子往往有太多優越感,做事情眼高手低,也不善於與人相處。當別人幫助了自己的時候,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也不懂得感恩,反而覺得是理所當然;當他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的時候,不僅不會向別人學習、替別人高興,還會產生沮喪、嫉妒的消極情緒。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一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傷透了心,她在心灰意冷的情況下去找心理醫生。

醫生問:“當您的孩子第一次繫鞋帶時,打了個死結,從此之後,您是不是再也不給他買帶鞋帶的鞋子了?”母親點點頭。

醫生又問:“孩子第一次刷碗的時候,打碎了一隻碗,從此以後你是不是再也沒讓他刷碗?”母親稱是。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醫生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用了很長時間,您看不過去,從此代替他疊被子了,是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醫生一眼。

醫生又說:“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您怕孩子找不著工作,便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為他謀得了一個令人羨慕不已的職位。現在您卻為孩子的適應能力太差而感到恐慌了!您怕他不能勝任一份好工作,怕他娶不到媳婦,怕他以後過得很悽慘……”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湊近醫生問:“你怎麼知道的?”

“從那根鞋帶知道的。”醫生說。

母親問:“我以後該怎麼辦才好?”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醫生說:“當他生病的時候,您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你最好給他買好房子;他沒有錢時,你最好及時給他送錢。這是你今後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

……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這則故事中的母親,就是用自己的愛,為孩子埋下了一個溫柔的陷阱,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孩子也失去了獨立成長的權利。

當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除了向媽媽求救,就只能“獨自垂淚到天明”了。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媽媽要讓孩子學會自立,首先就要從放開自己的雙手開始,讓孩子自己繫鞋帶,即使很慢,遲到了他會因此受到批評;即使繫到一起,走路摔倒了他會感到疼痛,但所有這些付出的代價,都是讓他學會改變方法、正確做事的動力。不然,他在將來就會錯失很多機會,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加沉重。

另外,孩子在開始做事情的時候,需要適當的鼓勵和即時的指導,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獨和被忽略,因此媽媽對孩子的愛要把握一個恰當的尺度。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媽媽們應該明白,溺愛孩子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生活中許多重要的東西。比如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溺愛的媽媽多為掌控型家長,喜歡一手包攬,諸如小到穿衣,大到前途,都要為孩子做打算和決斷,孩子容易喪失自我,能力退化,膽怯,容易對媽媽產生既抱怨又依賴的矛盾心理。剝奪了孩子的自信心。溺愛孩子的媽媽給予孩子的負面信息要多於正面信息,常常喜歡限制孩子的活動,諸如:這是不能拿的,那是不能碰的,致使孩子運動遊戲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內心因此自卑孤獨。甚至剝奪了孩子的感恩心。溺愛的媽媽傾心包攬,不給孩子任何成長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幫著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參與家庭的活動的生活體驗。


一、(六)媽媽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


媽媽的愛,不是越多越好,小心你氾濫的愛,為孩子埋下溫柔的陷阱,困住孩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