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如何選妃?除了要裸檢,還有一種讓人難以接受?古代皇帝選妃是一個重大的事情,就好像選拔官吏,都是有嚴格制度和流程的。下面簡單說一下。
海選皇妃之年齡限制
漢朝時期規定選秀女的女孩子必須在是13歲以上,20歲以下。
三國時東吳皇帝孫皓要求,“十五六歲簡閱”;
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要求年女子應該在4歲以上,20歲以下;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要求15歲以上,20歲以下,最小不能低於13歲。
但是也有個別的,比如明世宗朱厚熜曾經多次徵選11歲至16歲的少女;
這時初次海選的必須條件,當然也得要求姿色端麗。由朝中專門的官員負責到民間進行挑選。
選皇妃之初選過程,紀曉嵐所著的《明懿安皇后外傳》中,比較詳細記下了明熹宗朱由校選妃的過程。簡單的說一下。說一下,當時選進宮的秀女有5000人。海選後的秀女都被接入宮中。之後,由宮中太監進行“擇視可否”,也就是先看看。這個階段會排除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還有一些長相一般的。留下來的進行下一輪複選。這一輪淘汰1000人。選皇妃之預選過程第二天,剩下的4000人,每百人站成一對,各自報出自己的家世。這時太監會淘汰那些聲音難聽的,有口吃結巴的。五官不對稱的。然後對其身體進行裸檢。這時挑出肩寬、腰粗、皮膚不好,身體上有黑痣的,這一次淘汰2000人。選皇妃之複選過程第三天,剩下2000人。由專門人員對其手腳身體進行測量,手腳過大或者不好看都會被淘汰。然後開始走路,凡是走路姿勢不漂亮的、舉止輕浮的淘汰。如此又淘汰1000人。選皇妃之決選過程這一次是裸檢,由宮中女官對其乳房和下體進行檢查。淘汰標準;腋下有狐臭或者腋毛多的,乳房不對稱或有下垂的,有痔瘡者。這一輪淘汰700人。選皇妃之總決選最終餘下的300名精挑細選的姑娘,在宮中生活一個月,這時候觀察這些女孩的生活習慣,說話態度、智力高低、人品如何。最後淘汰650人。餘下50人由皇帝親自挑選。通過了皇上的同意就可以成為皇帝的老婆了。
值得說明的是,選秀的過程並不是那麼的透明公正,但這並不代表最後留下供皇帝挑選的秀女就比那些無權無勢被淘汰的差。她們在容貌上是必須達到皇家選秀底線的,而且普遍來講,因為出身高貴,父母的基因好,她們的相貌往往更勝一籌,教養與才學方面也表現比較突出。一般的選秀要經過8到10層的篩選,還要進行更為嚴格的體檢,最後能被皇帝選中的只有3到5人,這些女子基本上都是完美無瑕疵的,算得上是萬里挑一的大美女。進宮之後,那些從小就有了一定見識的貴族女子,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懂得如何討皇帝歡心,再加上背後家庭勢力的鼎力支持,因而更容易在後宮站穩腳跟,甚至登上皇后、貴妃的寶座。當然,選秀作為一種常規性的規定動作,是皇帝擴充後宮的最常用途徑,但並不是說沒有例外。比如皇帝喜歡看中了哪個女子,直接將其招入宮中臨幸並授予封號的事也很常見。在這種情況下,選秀的那些規矩和苛刻條件就統統不算數了,在年齡上也沒有上限,甚至有很多被皇帝看中的女子進宮之前是寡婦。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此時的評判標準是隻要皇帝喜歡就行。
不容否認的事實是,皇帝作為封建統治者,妻妾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佔有絕對優勢的。這些美貌的女子,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在風雲多變的後宮生存下來,得到皇帝的寵愛,並誕下子嗣,最後安享天年。作為來路明晰,又有位分的嬪妃可能待遇上會好一點,畢竟每隔幾年才有那麼幾個秀女入宮,但皇帝的妃子多如牛毛,喜新厭舊又是人的天性,若是沒有點本事和心機,不要說受寵,就是保全性命都成問題。
讀懂了歷史我們才知道,那些能夠在青史上留下一筆的後宮佳麗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的幸運兒,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更多的普通秀女則是帶著無法主宰命運的悲切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閱讀更多 趣談天下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