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对阵北匈奴的战争,实际是匈奴民族的内讧

东汉中期,汉朝与北匈奴争夺对西域诸国控制权的战争。

东汉对阵北匈奴的战争,实际是匈奴民族的内讧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密切了与西域(约今新疆及其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邻境一带)的关系。西域诸国附汉后,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府进行管理。王莽建立新朝后,匈奴趁机控制西域。

两汉之交,匈奴遭到了连年的早蝗灾害,赤地数千里,人畜死亡无数,实力大减。游牧民族的力量较之农耕民族更为不稳定,大量的畜产品损失对于匈奴人而言是致命的。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 年),匈奴南边八部拥立日遂王比为单于。南单于比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率部众四、五万人归附东汉,东汉政府将他们安置在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等边郡,助汉守边。

匈奴自此两分,居于漠北的匈奴的力量进一步减弱,原受其压迫的北面的丁零、东面的鲜卑与乌桓、西方的西域各族纷纷趁机对匈奴人进行反击,漠北草原瞬间成为众矢之的。

东汉对阵北匈奴的战争,实际是匈奴民族的内讧

对经过光武、明、章三帝近五十年修养生息的东汉政府来说,北匈奴其实只是小菜一碟。是否彻底收拾这股几百年频扰汉境的势力,东汉政府内是有争议的。从汉明帝到汉章帝都不愿在北事上再大动干戈,而且部分大臣认为,南匈奴人之所以归附汉廷是因为北匈奴人的威胁,如果一举铲除北匈奴,反而会造成南匈奴的强大,强大的南匈奴必然会对汉廷重新造成威胁。

所以面对北匈奴人,喊打喊得最凶的是它的兄弟南匈奴,几度向东汉政府上书要求联兵出击北匈奴。而鲜卑等其他部落也落井下石,开始欺负起曾经的老大哥,于章和元年大破北匈奴并斩杀了北匈奴优留单于,引发了北匈奴大乱,北匈奴屈兰、胡都等58部20余万人降汉。

此时的南匈奴人再度向东汉政府上书,要求联合出兵,一举剿灭北匈奴人。

东汉对阵北匈奴的战争,实际是匈奴民族的内讧

东汉王朝接到南匈奴屯屠何单于的奏章之后,窦太后便以单于之书令耿秉阅读。耿秉看罢进言说:“过去汉武帝统一天下,欲使匈奴臣服,可惜天不作美,未能如愿。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降服,边境安定,全国统一,吏民休养生息60余年。至王莽篡位,变更单于称号,引起动动,单于遂叛离汉朝。乌桓、鲜卑归顺汉朝后,威镇四夷,其效如此。现在天赐良机,北匈奴内部纷争;南匈奴主动请求倾国出动,征伐北虏,以夷制夷,国家之利,应予准奏。”耿秉并表示愿为国家效命。

窦太后赞同耿秉之议,但尚书宋意却反对耿秉的建议。认为夷狄反复无常,在其力量强时即侵凌弱者。自汉兴以来,国家数度征伐匈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自鲜卑归顺以后,斩获匈奴万数,夷虏相攻,汉坐享大功,且未费一兵一卒。如若听信南匈奴之策,让其吞并北匈奴,则鲜卑人必然受到限制。鲜卑外不能侵掠匈奴,内不能向汉朝请功,必然侵掠汉边境。

窦太后经过抉择,决意按耿秉议,发兵进击北匈奴,但同时也采纳宋意之议,不使南北匈奴合并为一国,以利分而治之。东汉三公九卿得知太后决意进兵,一齐向太后进谏,力图阻止此次征战,被窦太后回绝,决心以窦宪为车骑将军,统率汉匈联军出征。

东汉对阵北匈奴的战争,实际是匈奴民族的内讧

永平十六年 (公元73),朝廷命奉车都尉窦固等击北匈奴。控制了通西域的门户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北),于此设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并派班超出使西域,先后招抚鄯善、于阗、疏勒等国。次年,大军降服车师(今吉木萨尔南),诸国纷纷归附。朝廷于西域复置都护、戊己校尉,西域与中原断绝60余年的关系得以恢复。

十八年冬 ,焉耆、龟兹反汉,攻杀西域都护陈睦及吏士2000余人。北匈奴围己校尉驻地。车师亦叛,与北匈奴围困戊校尉驻地。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东汉发河西和鄯善国兵7000人逐走匈奴人,击降车师兵,朝廷随即撤销戊己校尉及都护,征班超回朝。班超仍坚持留于阗、疏勒等南道国家抗击匈奴。建初三年(公元78),班超率疏勒等南道诸国1万人攻姑墨石城(今温宿西),剪除了龟兹西翼,形势始有转机。五年,章帝得班超奏章后,始知断绝消息五年的西域实情,立即以徐斡为假司马,率1000人入西域援班超。班超先平息疏勒叛乱,继率于阗等国兵2.5万攻降莎车(今属新疆), 南道遂通。 和帝永元二年 (公元90),大将军窦宪乘胜遣2000多骑夺回伊吾。次年,龟兹等国相继附汉,汉朝再置都护、戊己校尉。六年,西域都护班超调龟兹、鄯善等8国共7万兵击破焉耆,北道畅通。至此,西域50余国皆附汉。

东汉对阵北匈奴的战争,实际是匈奴民族的内讧

班超死后,西域叛汉,北匈奴再次控制诸国。延光二年(123),汉廷遣班勇为西域长史,率500人出屯柳中(今鄯善西),次年龟兹、姑墨等降。班勇发诸国步骑万余往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四年又发敦煌、张掖、酒泉三郡6000骑及诸国兵攻后部王,获8000余人。顺帝永建二年(127),班勇击降焉耆,西域皆平。

窦宪北击匈奴,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

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

东汉对阵北匈奴的战争,实际是匈奴民族的内讧

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

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完)

公众号作者“王铭苇”,军史专家、书评人、媒体人,前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