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都市風情·影視小說精選》 郭建 林可行/著 中國科學文化影像出版社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讀小說《都市風情·影視小說精選》

文 / 餘述平


人類自從走出洞穴的那天開始,就一直走在城鎮化的艱難歷程中,所有社會的轉型都與它休慼相關。在它遮天蔽日的覆蓋中,我們看到戰爭,思潮,和各種文藝茁壯的背影。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胡清菘 國畫《都市麗人》48.5cm×177cm

插圖 | 胡清菘,筆名浪石,號自如,隨州市美術館館長,一九七零年誕於炎帝神農故里,幼即喜愛書畫,啟蒙於畫家李北苑先生,後受教於湖北著名花鳥畫大家湯文選、馮今松諸先生。2016年被名家典藏藝術機構評選為最有學術市場的青年藝術家。

而到了我們這個高智能化和全媒體時代,我們依然還沒有在這個偉大的進程中轉過身來。它的反覆性艱鉅性為我們的小說提供了充沛的礦藏,也為我們的小說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小說《都市風情》試圖努力在這種繁複斑雜的生活中找到我們的遙望與憧憬。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胡清菘 國畫《簪花圖》97cm×177cm

事實上,當今的中國正在這種城鎮化的過程中,像巨人一樣在挺進。我們看到每一城市的體量在急驟膨脹,出行越來越方便,吃得也越來越好,但我們想想我們在擁有這些的時候,我們是否真正快樂與幸福,我們的種種內心需求是否輕鬆釋放。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胡清菘 國畫《暖陽》180cm×152cm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物質和外型我們已經城鎮化或十分接近城鎮化,但從社會結構和人們的精神氣質上還沒有達到這種轉型,或尚有距離。城鎮化的重要標誌是農業文化向城市文化也是海洋文化轉型,其核心轉型就是由家族文化向社區文化轉型。我們文學關注的重點也應匹配這種轉型。但縱觀中國當下的文學,誰站在了這個歷史的節點?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胡清菘 國畫《版納吉祥》154cm×365cm

當下的中國文學,對城市與農村的書寫,基本就是兩張皮,相互深刻對立。農村,似乎就是鄉愁,是心靈迴歸的良藥,城市是一場慾望,是競技場,更是靈魂絞肉機,似乎城市就是一個該被詛咒,該千刀萬剮的地方。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胡清菘 國畫《山路無雨》95cm×178cm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千百年來追求的城鎮化豈不是錯了。我覺得錯得不是城鎮化,而是們這個時代作家的無能。文學無論抨擊如何掘墓,歸根結底還是為人們尋找心靈的出口,讓彼此之間擦出火花,相互溫暖。我不能說《都市風情》站在一個多麼高的高度,但它走在了路上,見諸各種我們熟悉的光影。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 2014年《都市風情》作者郭建、林可行在湖北美院邵聲朗藝術工作室拜望著名國畫家張善平、邵聲朗

——2017年8月14日於東湖

餘述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小說家,編劇,詩人,發表過大量小說,詩歌,電影作品,曾獲冰心文學獎,首屆中華鐵人文學獎,多部小說被權威選刊轉載和爭鳴。)

都市不是慾望,而是另一種風情丨讀小說《都市風情》

▲《都市風情·影視小說精選》

郭建,湖南湘潭人,《名家典藏》出品人,雜誌主編,資深的文化藝術經紀人、傳媒人,國家級藝術品鑑定評估師。

林可行,暢銷書作家,當代穿越小說鼻祖,武漢市文華傳煤產業協會文學創作分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