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聯到俄羅斯,普京在中東採取的策略雖然效果有限倒也堪稱明智

敘利亞的戰火爭端已經步入第十個年頭了,如今的敘利亞已經成為了各大勢力博弈的棋盤,敘利亞人民無力改變目前的局面,只能在戰火中艱難求生。

而在各方介入敘利亞亂局的勢力中,俄羅斯是最為惹眼的一個,俄羅斯選擇站在了美國、沙特等國的對立面,堅決站在了敘利亞巴沙爾政府這一邊,除了暗地裡的武器裝備支援之外,如今俄羅斯甚至出動了軍隊援助巴沙爾政府,這也讓敘利亞的局面進入了僵持狀態。


從蘇聯到俄羅斯,普京在中東採取的策略雖然效果有限倒也堪稱明智


早在蘇聯時期,俄國人就對中東十分重視,但是由於和西方國家的長時間對立,蘇聯在中東地區遭到了西方國家的聯合封鎖。雖然相比於對朝鮮半島的完全掌控、分庭抗禮,美蘇兩國對中東地區的掌控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蘇聯,他們對中東的無力世界各國都看在眼裡。蘇聯抓住了以色列建國的機會,抓住了阿拉伯國家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支援以色列的不滿,成功讓阿拉伯國家倒向了自己。1955年開始,蘇聯向阿拉伯陣營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支援,蘇聯人很清楚,他們掌握中東局勢的根本點就是阿以衝突以及阿拉伯國家崛起的民族主義。然而民族主義是很難掌控的,薩達姆上臺後,不滿蘇聯對伊拉克的滲透,直接讓伊拉克這一強大的盟友倒向了美國一邊。


從蘇聯到俄羅斯,普京在中東採取的策略雖然效果有限倒也堪稱明智


後來,美國和以色列簽署的《實現中東和平綱要》更是讓蘇聯在中東的戰略部署面臨崩潰。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爆發一度讓蘇聯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蘇聯人只是單純的看到了伊斯蘭革命反抗帝國主義的那一面,並沒有意識到伊斯蘭革命本身同樣容不下蘇聯的這種意識形態滲透。1988年,蘇聯終於選擇從中東撤軍,不久後,蘇聯這一曾經號稱“牢不可破的聯盟”走向解體。很多人認為,蘇聯在中東的失敗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的政權對其力量的不正確使用方式。


從蘇聯到俄羅斯,普京在中東採取的策略雖然效果有限倒也堪稱明智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大受打擊,經濟一蹶不振,內部的不穩定也導致俄羅斯對外的軍事行動幾乎為零,國際影響力大幅度下降。2000年普京當選為俄羅斯總統,他立志要復興俄羅斯,讓俄羅斯重新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通過他的不懈努力,俄羅斯再一次成為了世界上的強國之一,成為了一超多強格局中“多強”的代表國家。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也有點不合常理。因為敘利亞的戰略地位雖然十分重要,但是這種戰略地位只有俄羅斯想要在中東分得更大的一杯羹時才會發生作用,然而即使是在蘇聯時期俄國人也在中東吃盡了苦頭,如今不比當年的俄羅斯拿什麼和已經經略中東幾十年的美國抗衡呢?


從蘇聯到俄羅斯,普京在中東採取的策略雖然效果有限倒也堪稱明智


在我看來,俄羅斯必然是清楚自己的實力的,想要頂住美國的壓力在中東取得很大進展並不現實,此外還要面臨歐洲的制裁。俄羅斯此舉的最大目的恐怕是拉近與敘利亞、伊朗、伊拉克三國的距離,同時會讓沙特和土耳其遭到一些損失。出兵敘利亞可以搏得什葉派三國的好感,畢竟培養親俄勢力是蘇聯時期就開始的戰略。要知道,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中東的強國,敘利亞雖然稍差一些,但是地理位置也是十分優越。雖然這幾個國家目前都有各自的麻煩,但是這三個國家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如果這個什葉派聯盟倒向俄羅斯,美國在中東的控制力很可能會被動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