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獨立後,吞併大量原英屬印度的土邦,為何卻放任緬甸獨立?

印度是一個悲慘的民族,被英國通知數百年,但是這種暴力殖民行為已經不屬於當前世界格局的發展,各殖民國紛紛獨立,印度在上世紀中期也獲得獨立,印度獨立後吞併了大量原英屬印度土邦,但是在印巴分治的領土劃分中,卻沒有看到緬甸的身影。早在十九時期中期,英國殖民者佔領緬甸,並將其作為一個省,列入英屬印度的管轄範圍,可是為何後來印度沒有將其併入領土範圍,任其獨立出去?

印度獨立後,吞併大量原英屬印度的土邦,為何卻放任緬甸獨立?

緬甸位於中南亞半島,面積雖不過67平方公里,但是卻有上千年的歷史,曾經是我國的藩屬國,一直到1824年開始和英國進行了三次戰役,才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被列入英屬印度。在英國登上南亞次大陸之前,在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內分散著數百個小公國,後來英軍各個擊破,殖民佔領,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徹底完成英屬印度殖民區的整合,印度的完整大部分是英國的功勞,而緬甸之所以能成為印度獨立前的一個省完全是英國軍隊所為,和印度沒有什麼關係。

印度獨立後,吞併大量原英屬印度的土邦,為何卻放任緬甸獨立?

緬甸在二戰爆發前,就脫離了英屬印度,只是英國的殖民地,和印度沒有任何關係了,屬於平等地位,在二戰期間緬甸獨立派和日軍合作,配合切斷了英美援華物資的通道,將英軍逼退到印度,在日軍佔領緬甸後,宣佈獨立,在1948年英國承認緬甸獨立。所以在印度獨立的時候,緬甸為了獨立已經搞獨立運動多年,好不容易才從英國的魔爪底下逃脫,自然不會再歸順印度。

印度獨立後,吞併大量原英屬印度的土邦,為何卻放任緬甸獨立?

而且兩個國家雖都曾經歸屬英國管轄,但是宗教卻有很大的差距,印度雖然是佛教的發源地,但是印度人主要追隨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而緬甸是以佛教為主,在英國將緬甸併入英屬印度後,大量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人湧入緬甸,和當地人爭奪宗教權力,導致衝突不斷,甚至在1930年緬甸還爆發反對印度移民的運動,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導致英國不得不把緬甸分開,建立自己的憲法,英屬緬甸誕生。

印度獨立後,吞併大量原英屬印度的土邦,為何卻放任緬甸獨立?

後來印度確實想要將緬甸吞併,但是實力不允許,印度內部矛盾不斷,雖然吞併了南亞大片土地,但是幾個土邦不斷的鬧獨立,他們連自己的現有的領土保全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貿然用武力去吞併緬甸,到時候結果恐怕會不盡人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