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30万年薪,带领4名员工把企业做到零食巨头,年入60亿

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萧毅哥”。

宅在家里的日子什么消耗最快?都离不了零食。刷视频、看电视、零食不离手。可见零食的市场之巨大,前景不可估量。当然零食界也诞生了很多大佬。比如杨红春。

说起杨红春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如果提起良品铺子,零食控们一定知道。杨红春就是良品铺子的创始人。

他放弃30万年薪,带领4名员工把企业做到零食巨头,年入60亿

01 放弃30万年薪工作选择创业

杨红春最开始不是做食品的,早前在科龙电器工作。科龙电器也是顺德的一家老企业了,成立于1987年,1999年的时候在深圳挂牌上市。虽然是在上市公司上班,但是杨红春最开始是从车间流水线上一名普通的质检员开始做起的。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他在生产线上经常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如此勤奋的杨红春很快进得到重用,不久之后就被调入了广告策划部。勤奋又有头脑的杨春红在广告策划部如鱼得水,很快做出了一番成绩,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普通的职员晋升到了广告策划部的科长。晋升速度如火箭上升一样快。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他在2002年的时候被调往广西担任销售经理职务。没有销售经验的杨红春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当年业绩达到了30%的增长。

当时他的年薪是30万,想一想在2002年的时候,30万年薪已经是高薪了。30万年薪足以让杨红春一家衣食无忧。对于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男人来说,30万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时间到了2005年,这一年海信收购了科龙电器,根据收购协议,原有的员工是需要重新签署合同,合同到期的杨红春不想再为他人打工,就没有续约。放弃了年薪30万的工作,成为待业青年的杨红春打算自己创业。

他放弃30万年薪,带领4名员工把企业做到零食巨头,年入60亿

02 带领4名员工年赚77亿

职位走到一定的位置,就难免要多想想以后。杨红春的创业想法也不是一时的冲动。原来服务的公司被收购,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虽然在制造业待过,但是杨红春创业并未选择制造业,而是选择了零食行业。为了寻找商机,他曾经考察过很多行业,经过仔细研究后,他发现零食行业商机很大,于是卖掉了房子,开始考察零食这个行业。为了摸清零食行业的底,他走访考察了很多的食品厂,本地都跑遍了,外地的也不放过。此为他外出考察的机票费用就花了十几万。

期间他还加盟过久久鸭脖,从剁鸭脖、卤鸭脖,到找房源、搞装修,做促销活动,短短四个月的卧底学习,他终于摸清了创业的门道。

他决定做个品牌,他认为产品可能会淘汰,但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却不会轻易割断,于是他决定朝着研发设计和品牌销入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第一家良品铺子开张了。良品铺子意喻:良心的品质,大家的铺子。刚开始成立的时候只有4个员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杨红春为了创业,前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铺子却能盈利,开业三个月就连续亏损了3个月。

他放弃30万年薪,带领4名员工把企业做到零食巨头,年入60亿

作为老板,杨红春已经预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通过让客户免费试吃,来扩大销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根据顾客试吃后的意见对产品进行改进。很快良品铺子打开了销路,营业额直线飙升。

因为专注于品牌研发与销售,他对品牌营销方面格外重视。考虑到吃零食的多是年轻人,产品主要是面向年轻消费者群体,他就在营销上下功夫,为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的需求,他在产品的包装以及广告语上都会尽量体现个性化。同时还邀请一些网络红人,明星为良品铺子代言,以此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在年轻群体中的粘性。

杨红春对产品要求很高,从原料采购、产品用料、生产技术到营养成分等都研究得非常透彻,务必保证客户的满意度。

他对客户的体验尤其重视,他要求产品结构和造型设计要符合客户的审美,务必要让客户吃的时候有愉悦的心情,甚至塑料袋怎么好撕、都会考虑在内。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良品铺子已经有两年多加店铺,在2016年的时候,销售收入达到了60多亿,靠着一包零食,他把量良品铺子做成了零食领域的龙头企业。从市场研究、食品研发、到采购质检、物流配送,良品铺子的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善。从2006年成立,到2020年2月14日良品铺子上市,杨红春用14年的实践了自己的品牌策略。

他放弃30万年薪,带领4名员工把企业做到零食巨头,年入60亿

03 把工作做到极致

因为产品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年轻人,这一代的年轻人特点就是:有个性。杨红春就“投其所好”在产品造型以及包装上,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的需求;年轻人比较没有耐心,比较懒,杨红春就在包装设计上入手,研究如何撕开比较方便,如何拿着比较有手感,务必让客户体验到愉悦、舒适。

在工作中,竞争对手也有很多。如果能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需要的也是把工作做到极致。很多人因为自身的工作比较普通,就只做到了合格,而没有做到满分,离极致更是相差很远,所以大部分的人是默默无闻。只有少出做到极致的人胜出。一个连本职工作都不能做好的人,又如何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就如良品铺子,不是广告说好就是好,而是顾客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购买,销售收入会告诉市场,它是否受欢迎。一个人工作做的好与不好,结果摆在那里,不需要巧舌如簧,结果会告诉领导答案。

关于杨红春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