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能拯救“金智英”?

到底誰能拯救“金智英”?

剛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

用李誠儒老師在《演員》的節目裡用的幾個詞

如鯁在喉、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身在書本之外,我同情著金智英的遭遇。最後,她不得不借用他人的口吻與立場為自己發聲,然後毫無懸念地被當成精神患者進行心理健康問診。

中國的女性千千萬,她們的身上無一例外藏著金智英的影子,她可能是我們的某位蜜友、某位同事、某位親戚,也可能是某位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甚至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她們噤若寒蟬,有一天,真的把自己活成了草芥一般,無法“生得絢爛,死得靜美”,束手待斃地等待生命週期的完結,悄無聲息的掉落在地,從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一、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最近,我也看了很多相關分析文,作者把關注點放在了:對於女性而言,努力工作,才是更好的出路及救命稻草。其實,並不然~

譯文小說中,金智英工作順利,積極努力,但只是一名小職員,暫時還未遇到複雜的職場糾紛和矛盾,僅僅是“被”喝了酒,開了幾句黃段子玩笑話。最後,是她自願放棄了工作,甘於照顧家庭、養育女兒。

其實,她要是有職業理想的,她想成為一名記者。但是在她能為自己的理想做更多努力之前,得先生兒育女。

到底誰能拯救“金智英”?

△圖為金智英電影劇照

更努力去工作,獲得更高的職位及薪水,持續讓自身保值,這對一名女性有用嗎?有用,有可能最終會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但是在家庭面前,這些得通通讓步。

在小說的結尾,精神科男醫生在遇到金智英這位病人後,想到了那個比他還努力優秀的妻子,她曾經為了照顧孩子放棄了教授的工作,現在連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成了奢望,不忍唏噓。

女性,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努力學習、踏實工作、上進向上,她們有些甚至比男性職場人優秀得多,但她們的結局無一二致,受到職場騷擾、言語侮辱、無法晉升。

她們的問題,真的這不是努力工作能終結的。

二、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該如何終結呢?

男女不平等的環境問題向來是“舊怨”,需要傾整個社會之力,制度、文化、教育、家庭等等全方面作用,需要細說。但有些,是可以現在就來說說的。

1、選擇了家庭生活,就是一場賭注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的兩個方面是:有些女性確實能夠在家庭中獲得尊重,作為母親的溫情在某些程度上也填補瑣碎日常與封閉環境帶來的空虛無趣,但這是少數;而有些女性,在職場上確實無法實現更多的自我價值,也無法貢獻更多的社會價值,她們疲於應付工作上的挑戰、壓力和職場人事關係,但是這也在少數。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多年前就做了解釋。女性朋友們至少放棄了後4類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中的3類,來求取婚姻幸福、家庭和諧,並保住“男主外、女主內”這一數千年傳統習俗,可是往往得到的是無法保證的結局—家人忽視、旁人不尊重,獨自一人在一個被白霧籠罩的世界裡,無法前行,更無法在原地立足。

到底誰能拯救“金智英”?

△圖為金智英劇照

從女性選擇當一名全職家庭太太開始,就是用一種虛無縹緲非確定的結局與自己的人生做賭注。贏了就是家庭美滿幸福,輸了就是普通如草芥般、沒有任何波瀾的一生。

這場賭注,註定無法兩全,輸了就是兩敗俱傷—並不那麼美滿幸福的家庭,以及普通得別無二致的一生。

2、別人說什麼都沒用,自己爭氣才是真的

討論那麼多,社會環境、傳統習俗、制度完善、職場友好、尊重和自我實現,都是想為女性朋友們“爭得一席之地”,迎面走來即使平凡可仍覺得眼中有光、生活中有美的魅力女性,而不是那顆草芥。

生兒育女並不是只是女性的責任;照顧家庭也不獨是女性的義務。作為女性,如果你理所當然地如此認為,並甘之如飴地做一名“忍氣吞聲”的軀殼,親自熄滅理想的火焰,用刻板的來逃避壓力與成長,那討論再多也是無意義。正如書本扉頁上的那句話:


到底誰能拯救“金智英”?

不管你是否曾成為過“金智英”

都能勇敢地為自己發聲,

不要成為“大多數”~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