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遺址出土“詭異”石柱,經過研究,它竟與元代神祕建築有關

馬可·波羅是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中,詳細記載了元上都的恢宏壯麗,也從此引起西方人對東方的無比憧憬。現代考古專家在對元上都遺址的勘察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了一座神秘的建築配件,也正是因為有了它的存在,才令一座絕世建築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神秘的建築配件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元上都遺址出土“詭異”石柱,經過研究,它竟與元代神秘建築有關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元上都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緊鄰多倫縣西北閃電河,是我國一座極具歷史及文化價值的蒙元風格宮殿。元代時期,忽必烈規定,朝廷都城分為兩座,一為大都,一為上都,二者都是皇帝本人的專屬宮殿,前者為處理國家政事機構,後者則為帝王旅居避暑之所。

元上都遺址出土“詭異”石柱,經過研究,它竟與元代神秘建築有關

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期間,曾受到了忽必烈大汗的熱情款待,而接見他的場所,正是元上都。馬可·波羅曾在著作中這樣寫道:“終抵一城、名日上都,現在位大汗所建也。內有大理石宮殿,甚美!其房舍皆塗金,繪有種種鳥獸花木,工巧之極,技術之佳,見之足以娛人心目”。由此可見,700多年前的元上都早已經成為了東西方共同矚目的建築,只可惜,在1358年時,揭竿而起的農民軍,曾一把火將元上都焚為灰燼,至此,這座傳奇宮殿成為了一堆廢墟瓦礫,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2009年至2011年時,考古專家們曾對元上都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並因此收穫頗豐。迄今為止,元上都遺址已發掘面積接近4000平方米,累計勘探完成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包括元上都外城城牆、御道、御天門、以及內部皇城殘存已全部被確定,為研究元代歷史與文化內涵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元上都遺址出土“詭異”石柱,經過研究,它竟與元代神秘建築有關

除此之外,元上都遺址還出土了許多異常精美的文物,包括陶器、陶器、錢幣、金銀器等,尤其是石雕製品,更是尤為引人注目,獨具匠心的設計,展現了元代工匠們精湛的技藝。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處宮殿遺址的西南角位置,考古專家們還找到了一具石刻浮雕龍紋角柱,從材質來看,該石刻角柱應為皇家獨享的漢白玉材料,其高度為2.1米,寬0.53米,厚0.52米,重量達到了2.8噸。石刻角柱正面與西面對稱浮雕有兩條五爪騰龍,彰顯其曾經代表的帝王之氣,在騰龍的側方,還配有牡丹,菊花,荷花,蓮藕等花卉圖案,象徵吉祥富貴。對於它的出現,考古專家們都感到興奮不已,因為在此之前,元代各考古遺址中,均未出現如此雕工細膩傑出的龍形作品,正是因為如此,考古專家們將其稱為“元代第一龍”,並正式命名為“元代漢白玉浮雕龍紋角柱”。

元上都遺址出土“詭異”石柱,經過研究,它竟與元代神秘建築有關

作為一件具有里程碑式的出土文物,考古專家們自然對其青睞有加,在經過仔細的保護處理後,元代漢白玉浮雕龍紋角柱被送至元上都遺址博物館進行專項研究。顧名思義,“角柱”是指位於建築角部,與柱正交的兩方向各有一根框架樑與之相連接的框架柱,是古代大型宮廷建築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建築構件。通過考古專家們的仔細研究發現,元代漢白玉浮雕龍紋角柱風格獨特,且造型精美華麗,應該屬於一座史書中所載的絕世恢宏之宮殿——大安閣。

大安閣為元上都的正殿,是皇帝舉行重大朝政典禮、接見外國使團的重要場所,自元世祖忽必烈之後,元成宗、元武宗、元天順帝、元文宗、元惠宗五位皇帝,全部在此處登基,可以想見,這座建築在元代的歷史上非常重要。

元上都遺址出土“詭異”石柱,經過研究,它竟與元代神秘建築有關

據史籍資料記載,大安閣的風格樣式借鑑了宋代的熙春閣,其雄偉壯觀之勢,稱得上為元上都中最金碧輝煌的建築。大安閣整體分為三層,加上閣位與平座,算作疊層。

此時一個問題隨之產生,既然大安閣是元代建築文化的傑出代表,現代建築學能否對其進行復建呢?小編很遺憾的告訴您,不能!因為有一種獨特卻失傳的技藝,一直難以被現代人掌握。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我們先看一段記載:

元上都遺址出土“詭異”石柱,經過研究,它竟與元代神秘建築有關

“(大安閣)構高二百二十有二尺,廣四十六步有奇)從則如之。雖四隅闕角,其方數行,餘於中下斷鰲為柱者,五十有二,居中閣位與東西耳。構九楹,中為楹者五,每楹尺二十有四,其耳為楹者各二,共長七丈有二尺。上下作五簷覆壓。其簷長二丈五尺,所以蔽雲日月而卻風雨也”。從上述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安閣的建築結構極為細膩,各處連接都有嚴格的尺寸標準,並且其主體構架都是由木材進行拼接。問題正在於此,我國古代木工技藝十分精湛,完全採用巧妙的榫卯結構進行木材拼接,每一處關節都需要不同形狀的榫卯方能進行加固,而據建築專家的初步統計,整座大安閣內的木材榫卯樣式多達三千多種。如此龐大的數據,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完美展現,更是達到了令現代木工工藝難以企及的高度。正是因為如此,建築學家認為,以現代技術水平,複製元上都大安閣宮殿,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元上都遺址出土“詭異”石柱,經過研究,它竟與元代神秘建築有關

不過小編還是相信,華夏文明古老智慧的傳承並不會中斷,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下,優良的技藝終將會被再次繼承,壯麗無比的大安閣也會有被再次復建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