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魂香:真的能讓死者復活嗎?

01

漢武帝在位時期,發兵西域,大敗匈奴,威名赫赫,各國使節爭相來朝見。徵和三年春正月,《漢書》記載武帝“行幸雍,至安定、北地”。

在這裡,西域月支國的使者來朝,奉上了一種奇異的香料。武帝起初倒是不以為然,直到後元元年時,長安爆發了一場瘟疫,病者數百,亡者大半。漢武帝命人取月支的香料在城內焚燒,香氣繚繞滿城三個月,經久不散。生病的人痊癒,病逝未滿三個月的人,居然全都死而復生。這時武帝才相信這是神物,命人珍藏起來。

這一香料就是傳說中的返魂香,“死者在地,聞香氣乃活。”

徵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有,以付外庫……到後元元年( 前88 年) ,長安城內病者數百,亡者大半。帝試取月支神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氣經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錄餘香。後一旦,又失之,檢涵,封印如故,無復香也。……明年,帝崩於五祚宮

這段記載出自《海內十洲記》,傳說這本書是東方朔所著,無論真假,但可以確定的是本書在漢末已經成型。

聚窟洲在西海中……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鳥之象,因名之為神鳥山。山多大樹,與楓木相類,而花葉香聞數百里,名為反魂樹。扣其樹,亦能自作聲,聲如群牛吼,聞之者,皆心震神駭。伐其木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餳狀,令可丸之,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為震靈丸,或名之為反生香,或名之為震檀香,或名之為人鳥精,或名之為卻死香。一種六名,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乃卻活,不復亡也。以香薰死人,更加神驗。

“以香薰死人,更加神驗”,此處語焉不詳,不知道是如何神驗法,是像傳說裡一樣真的為李夫人招了魂,還是漢武帝本想留著給自己,在死後重獲新生。

返魂香:真的能讓死者復活嗎?

02

書中記錄了返魂香的來歷——西海聚洲窟神鳥山上

民間常說“四海”,可是地圖上中國西邊根本無海,那西海究竟是什麼地方呢?

“西海”一詞,它的所指應該是因時而異。通常認為西海指“地中海”,而西漢時期,《史記·大宛列傳》中之“西海”所指或今鹹海或今裡海。

返魂香:真的能讓死者復活嗎?

聚洲窟出產的除了返魂香,還有獅子、辟邪,後兩樣很有可能就來自烏弋山離國。

《史記》上記載:“烏弋(烏弋山離國)地暑熱莽平,其草木、畜產、五穀、果菜、食飲、宮室、市列、錢貨、兵器、金珠之屬皆與罽賓同,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桃拔”是辟邪和天祿兩種異獸的統稱,又稱為符拔、扶拔,都是類似於鹿的一種長尾巴野獸。一隻角的叫天祿(或天鹿),兩隻角的叫辟邪。

孟康曰: “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鹿,兩角[者]或為辟邪。”

返魂香:真的能讓死者復活嗎?

一角為天祿

返魂香:真的能讓死者復活嗎?

兩角為辟邪

所以聚洲窟應該就是烏弋山離國

返魂樹樹膠的梵語名(guggula)與漢語安息香同名,據記載阿富汗南部正是安息香(guggula)的產地,返魂香應當產於今阿富汗。

《隋書》卷八十三《西域傳》雲:

漕國……其王姓昭武,字順達,康國王之宗族也。……(出)青黛、安息、青木等香。(《北史》卷九十七《西域傳》同)

漕國即漕矩吒國。其都城鶴悉那,即或,今譯加茲尼或哥疾寧,為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南155公里自喀布爾至坎大哈途中要地

所以岑仲勉先生認為:“《漢書》烏弋山離必為阿富汗南部無疑。”

也就是說返魂香為今阿富汗所產的安息香.

03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返魂香是一種可以治癒疾病、驅趕瘟疫的香料。

在西方,焚燒香料來治癒疾病的歷史非常悠久,常用的就有蘇合、迷迭香、兜納、乳香、安息等,絲綢之路開通後,源源不斷的香料傳入中原,成為炙手可熱的貿易商品。

記載裡進貢返魂香的

月支人,他們被匈奴擊敗後,又向西擊敗大夏,佔領了大夏的王都“藍市城”。藍市城正是處於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而本就擅長經商的大夏原住民仍定居在城中,“大夏民多,可百餘萬。其都曰藍市城,有市販賈諸物。”

所以在絲路貿易中,月支人一直以從事轉手倒賣的中間商而享譽絲路兩方。交易過程中發現的奇異稀有的香料,也許就這樣被他們獻給漢武帝。被稱為“返魂香”,也可能是中介商月支人為了誇大其起死回生的藥效所賦予的美名。

返魂香:真的能讓死者復活嗎?

04

也不知為何,以訛傳訛,出現了漢武帝以返魂香招魂李夫人的故事,在唐人詩篇中反覆出現,呈現出詭異綺麗的哀思。

比如白居易《李夫人》詩寫道:

“夫人病時不肯別,死後留得生前恩。……九華帳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許?香煙引到焚香處。”

這首詩就描述了巫是如何以返魂香為引,招來李夫人亡魂,死掉的美人在嫋嫋煙霧中若隱若顯,與年老的帝王互訴衷腸。

這自然也傳到了與大唐文化交流密切的日本,鳥山石燕在他的《今昔百鬼拾遺·下之卷·雲》中所錄“返魂香”( 日語叫做“Hangonkō”):

漢武帝寵愛李夫人,錯覺夫人思念未止,命方士焚燒返魂香,夫人身影彷現煙中,武帝更加悲悽作詩,是耶非耶而望之偏,娜娜何冉冉其來遲……

返魂香:真的能讓死者復活嗎?

05

漢宮中的返魂香最終不翼而飛,不知流落何地,民間倒是生出一處返魂香的異談。

《奇遇紀·貨財奇遇·寺僧得返魂香》載:“太倉劉家河天妃宮,永樂初建,以僧守奉香火。一日,僧自外歸,見廚下鍋中湯沸,揭而視之,見二卵煮將熟。詢於僕,言行童於鸛巢中取者。僧命還之巢中。僕曰:‘卵已熟矣,還之無生理。’僧曰:‘吾豈望其生,但免其鸛之悲鳴而已。’後數日,忽出二雛,僧異之,令僕探其巢,見一木,尺許,五彩錯雜成錦紋,香風馥郁,持以與僧,供之佛前。後有倭入貢,因風打舟,至劉家河收港。泊舟登岸,入寺拈香,見佛前所供之木,問僧買之。僧紿之曰:‘此香是三寶太監捨供天妃宮者,豈敢賣錢?有能蓋造後殿觀音閣者,則與之。’倭曰:‘我是入貢之人,安可留以待閣成,但願酬之以價。’因與白金五百兩。僧得厚利,遂與之。去後數年,倭人復來入貢,訪前老僧,已故矣。因留金作享。其徒詢所取之香何物也,倭曰:‘此仙香也。焚之,死人之魂復返聚。’窟州所出返魂香是也。

明朝永樂初年,太倉鎮劉家河有座天妃宮,太倉鎮位於福建,靠海吃海,自然四處都供奉海上女神媽祖。天妃宮裡有一老僧奉命打理,看守香火,有一日僧外出歸來,發現僕從從四外樹上的鸛鳥巢裡掏了兩枚鳥蛋煮食。老僧不忍聞老鸛悲鳴之聲,讓小僕把煮過的鳥蛋放回巢穴裡。

本來煮過的鳥蛋也不可能再孵出小鳥,只是圖作安慰,誰知幾日後,巢中有二雛鳥破殼而出。僧人覺得奇怪,讓僕人爬上樹梢看看這鳥巢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在巢中發現一塊木頭,香風馥郁,於是拿來供奉在佛前。

後來來了個日本人,他認出這是聚洲窟所產的返魂香,焚之,能讓死者之魂聚而復返,花重金買走了。

結語

煙霧飄飄渺渺,焚燒西方的香料治療疾病,對當時中原人來說或許有些稀奇,尤其是那奇異的香味,聞所未聞。人們驚奇之餘,就對遙遠的西域之外國度,生出無盡的幻想。就如同依據絲綢、茶葉、陶瓷,對東方也生出綺思的西方人一樣,對彼此開始最初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