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找不到痛苦的意義,你將會一直痛苦

如果找不到痛苦的意義,你將會一直痛苦

01

昨天中午,我和媽媽在電話裡大吵了一架。

其實我和父母之間積怨已久。因為結婚彩禮的事情,這幾年反反覆覆地吵。我曾想,兩個孩子都出生了,再糾纏那些有什麼用。惹不起躲得起,大不了我儘量少回家,避免發生衝突。所以我一直迴避,不想面對。但是沒想到,在電話裡無意中一句話,也能觸到她的逆鱗。

放下電話後,我的淚水奪眶而出,壓抑了幾年的情緒突然間爆發了:

為什麼我的父母變成了這個樣子?為什麼過了這麼久他們還是放不下?我本以為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現在才知道我的父母不是。我不明白: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切要讓我來承擔?

委屈、不解、傷心、失望、無助……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任憑痛苦如潮水般在我心裡湧上來又退下去,淚水幾度瀰漫了我的眼睛。

痛哭過後,我抬起頭望向窗外的天空,秋日晴朗,雲淡風輕。人群熙熙攘攘,偌大的世界,我的煩惱渺小得彷彿不值得一提。但是我的心卻實實在在地疼,如同遭受重擊。

低下頭,看看懷裡熟睡的二寶,香軟甜糯,笑容恬靜。我忽然想到,我現在遭受的痛苦絕不是毫無意義的。可能生活就是為了提醒我,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我暗下決心:一定不要讓孩子重溫我今日的痛苦。

想到這裡,我原本因痛苦而扭曲的心突然有些鬆動了,和孩子一起,沉沉地睡了過去。

如果找不到痛苦的意義,你將會一直痛苦

02

維也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是納粹集中營裡的倖存者,在集中營裡度過三年時間。他說:“找到了痛苦的意義,就不再痛苦。”

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唯心主義。但根據我的自身經歷,我深深地感覺到了:一個人儘管痛苦,如果能體會到痛苦背後隱藏的意義,痛苦的確會明顯減輕。

柴靜在《看見》一書裡寫道,一次採訪中,陳虻曾經告訴柴靜: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我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主動思考:痛苦對我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

有人曾這樣比喻:情緒就像是個送信人,負責傳遞給我們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果我們一直不接收,它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來敲門,就像送快遞一樣,直到我們簽收為止。

痛苦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拒不接受、壓抑下去,痛苦就會躲進陰暗裡。但它絕不會憑空消失,而是像一個信號燈,時不時閃爍,提醒我們:你的心裡有個檻一直沒有邁過去。

如果找不到痛苦的意義,你將會一直痛苦

以前我總是逃避和父母之間的衝突,以為不見面就能躲得過去,但事實證明,被壓抑下去的情緒,如同頑固的癬一般反覆發作,稍一觸及就會爆發。它從來沒有消失,而是潛伏在我的身體裡,伺機而動。

但是這次不同,我承認了:有這樣的父母是我的命;接受了:當下的痛苦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坦然面對;也懂得了:幾年的對抗證明我改變不了他們的想法,我能掌握的只有我自己的人生;更堅定了:我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從此以後,他們的指責、抱怨,跟我再無關係。

這樣想後,痛苦就像是打開閘口的洪水,一瀉千里,不再洶湧地讓我難受。

有人說:成長都是在痛苦中發生的。人在無憂無慮的時候很少會反思自己。從這個意義來講,痛苦就是我們成長的動力。如果一遇到痛苦,就馬上縮回“龜殼”中,安慰自己天下太平,那就失去了從痛苦中歷練的機會。

然而,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有捷徑可以逃避,總有一些挫折是躲不過去的,這時,不妨把痛苦視作我們心智成熟的催化劑。

正如尼采所說:殺不死我的,會讓我變得更強大!

如果找不到痛苦的意義,你將會一直痛苦

如果找不到痛苦的意義,你將會一直痛苦

配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