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三)——怎樣有效聽課

教學隨筆(三)——怎樣有效聽課

今期開學初,我中心校分來20多名剛上崗的教師。通過聽隨堂課,覺得他們課堂教學技能有待提高,而提高他們課堂教學技能的有效措施就是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了讓他們學會有效聽課,我們請有經驗的張老師執教了三年級上冊第24課《司馬光》一課,以課例對他們進行了培訓。

一、聽課的意義

借鑑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聽課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獲取和借鑑先進教育理念、經驗、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起到甄別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

二、怎樣去聽課

1、課前準備。課前我大致跟年輕教師介紹了三年級關於閱讀教學的年段目標;展示了單元訓練的語文要素和教材內容。

教學隨筆(三)——怎樣有效聽課

教學隨筆(三)——怎樣有效聽課

然後,提出問題:這節課假如您來上,您會怎樣設計教案?怎樣組織教學?

如果老師聽課前,,老師不瞭解這些內容,匆忙走進教室,懵裡懵懂地聽,就不會理解教者的教學意圖,難有大的收穫。相反,熟悉了這些內容,帶著問題聽課,效果會事半功倍。

2、關注課的結構。

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型不同,課的結構也不同。新教師在聽課時,首先要看的就是執教教師是怎樣安排課堂教學結構的。

比如,張老師在執教《司馬光》一課時,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她的課堂結構如下:

(1)看圖編故事;

(2)範讀領讀,引導學生讀出詞句間的停頓;

(3)自讀,藉助注音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出詞句間的停頓;指導寫“庭、登”。

(4)藉助插圖和註釋感知古文的內容;

(5)積累背誦;

(6)作業佈置

3、關注重點難點的突破。一節課的重點難點能否突破,標誌著這節課的成功與否。

比如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張老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1)出示插圖,抓住學生愛編故事的天性,初步感知了文言文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2)利用課文資源(註釋和插圖),鼓勵學生把故事編的更好;(3)作業佈置:根據課文內容把編的故事寫下來。

在老師多次的範讀領讀和學生搖頭晃腦的自讀中,學生讀出了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感受到古文的語言魅力;體會到司馬光的智慧和仁愛之心。解決了難點。

4、關注板書及教學媒體運用。一般說來,板書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如,本課的板書:司馬光 沉著、機智

幾個字的板書,簡明扼要、提綱挈領的把事件、主人公品格展示出來‘’

教學媒體是對教學起輔助作用的。恰當運用媒體,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提高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比如學習《桂林山水》時,把桂林山水的美景展示給學生欣賞,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媒體運用不是多多益善,恰當的課件、適時的播放才會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關注課堂的氣氛。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會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環節一:

師: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個個都是編故事的天才。請看這幅圖,比一比看誰的故事編的好?

教學隨筆(三)——怎樣有效聽課

這個問題的設計,抓住少兒愛編故事的天性,老師的親和力、語言的口語化,構建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編故事,感知了課文內容,為學習古文降低了難度。

環節二:

師:同學們真棒,才開始學古文就讀得這麼好!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也誇誇你像司馬光一樣聰明啊?老師告訴你一個好方法,藉助下面的註釋和書上的插圖,你會把故事編的更完美!

老師鼓勵性的語言、情感的喚醒,激起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作能力,並且在老師循循善誘中學生學會了讀書的方法。

有時年輕教師在課上也鼓勵學生參與活動,但師生低層次的信息交流過多,像“是不是”“對不對”等,看上去挺熱鬧,其實學生的思維並沒得到訓練。

6、關注教學細節。細節,往往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流露,有經驗的教師舉手投足間都能體現出優良的教育意圖,一個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老師領讀5遍之後,問“哪位同學會讀了?請舉手!”當一個學生悄悄舉起手時,張老師掌心向上,像托起太陽一樣的手勢說“請!”從這一細節中,透露出老師對學生尊重和期待。

而青年教師往往不太注意,我聽課時經常發現有些老師用手指指著學生“你來說”,從這個細節中也可以看出你對學生的不尊重、沒有把學生看成課堂中的主人。

7、關注閃光點。有位哲人說過“世上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善於發現別人長處,並能學習別人長處,最終使自己變為有長處的人。”我們在聽課時,一定要抱著一種虛心學習的態度,積極調動自己敏銳的眼光,善於去發現人家課堂上的每一個閃光之處,然後慢慢品味,細細揣摩,再將其拿到自己的課堂上去實踐印證。“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博採百家之長,才能使自己儘快地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8、關注教學效果。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不是看老師如何表演的,而是看學生如何表現的。以《司馬光》這節課來說,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到聽、說、讀、寫的活動中去,從反饋的信息中我們看到學生生字會寫了,課文會讀、會背了,故事會講了,在讀中感受到古文的語言特色,激起了學習古文的興趣。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就是有效的。

9、聽課後及時反思。聽課後,要認真反思:執教教師對教材如何處理的?是怎樣化難為易的?怎樣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的?怎樣落實單元訓練要素的?怎樣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還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應該如何改進?……思考之後,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教學反思是教師必備的素質,是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寫教學反思的積極意義,尤其是年輕教師更要注重寫教學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