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哪个城市最抗跌?


广东:哪个城市最抗跌?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在疫情当前的时候,哪些城市经济最抗跌?我们不妨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来观察一下。

广东:哪个城市最抗跌?


上面这个表格,应该来自百度的“中国GDP吧”,我抽查了其中多个数据,都是正确的。如果你到各地统计局官网上查询,很多城市尚未公布这个数据。所以,制作表格的或许是统计系统的内部人士。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反映一个城市第二产业的状况。

我们先看一下规模:

今年1到2月,深圳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最高的,达到了903.74亿元,基本上接近第二名广州和第三名东莞的总和。深圳还是全国工业增加值最高的城市。

在规模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广州的工业增加值比东莞、佛山多不了太多,这说明广州的优势主要在第三产业。我之前说过,广州产业空心化超过深圳,也是基于广州第二产业占比太低而言的。要知道,广州面积相当于3.5个深圳,在南沙、在增城从化,都有大量闲置土地,第二产业应该有更大发展才对。


对于深圳来说,由于土地面积狭小,维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一未来难度较大。但直到2019年,在中国GDP最大的六七个城市里,深圳的第二产业占比仍然是最高的。

东莞工业在今年1到2月反超了佛山,估计这种趋势会维持下去,因为深圳迁到东莞的企业不少,让东莞非常受益。

惠州工业规模位居广东第五,大概相当于1.67个珠海。而珠海的工业规模,开始超过中山和江门,之前中山和江门都领先珠海。

我们还可以看出,非珠三角地区工业规模非常小,汕头是全国四大特区之一,规模只有深圳的15分之一。

再看谁更抗跌。

增速下降最少的,是梅州、阳江、湛江、韶关、这可能跟工人“本地化比例”较高有关。

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揭阳,下滑了51%。其次是中山和佛山,都下滑了超过30%。在三巨头当中,深圳下滑幅度是最低的为18.5%,广州为21.8%,东莞为24.4%。

佛山作为广东第四大工业城市,下滑幅度有点偏大了。广州佛山的产品主要是内销,深圳和东莞主要是外销。所以未来几个月,深圳和东莞面临的压力可能会大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