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選擇裸辭的人,都在想些什麼?

成長是一次又一次的經歷。

01

一場疫情,打亂了多少人今年的職業規劃?

有的人原計劃年後就跳槽,但現在忌於疫情,也只能先老實的在現有公司委屈著,還時刻擔心公司會不會倒閉或裁員;

有的人年前就辭了職,準備年後找了工作大幹一場,現在卻發現找工作原來這樣難,工作都找不到,何來大幹一場;

有的人一向看不起穩定安逸的工作,因為這場疫情,卻考慮起來疫情過後要不要去考一個公務員或者教師,收起狂躁的野心開始向生活妥協。

疫情之下,誰都知道找工作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有很多人漸漸明白,穩定才是工作的第一要義。在當前,能有一份工作是多麼幸福。

但即便如此,依舊擋不住一些人想要裸辭的心。

一個朋友前幾天就給我們說,她已經提交了辭職申請,不多久應該就能解放了。如果忽略掉具體的情況,任何人選擇現在裸辭,肯定都是不被理解的。但我們瞭解朋友,所以我們都能理解她的想法。

所以敢於在疫情期間堅定辭職的人,到底都在想些什麼?

02

肉眼可見,疫情確實讓很多想要辭職的人有了顧慮,暫時取消了辭職的計劃;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某種程度上疫情可能就是催化劑,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比如我前面的那個朋友,本來年前還在猶豫要不要辭職,一直下不了決心;然後就因為這場疫情,才更加堅定了她辭職的想法。

那家公司,原本就有很多行為讓朋友很不滿了:加班無度,試用期長且沒社保,提成和年終獎能拖兩個季度,還喜歡開一些類似傳銷的洗腦會議。但這些朋友都忍過來了,直到疫情爆發,暴露出這家公司真正的本性。

因為是在疫情嚴重地區,公司計劃3月份開工,但從大年初四就安排員工在家辦公了,這沒什麼。但後來公司通知,因為沒到公司,所以在家辦公的2月份都不計算工資;緊接著又有通知,因疫情影響,公司決定自救,所有員工3、4月份工資減半。

朋友算了一下,這三個月裡工作一分鐘沒少,但只能拿1個月工資,還不辭職等著過清明節嗎?

一場疫情,很容易就能看出一家公司的好壞,就像一遇危機,就能知道男朋友是不是真的愛你。藉著疫情減薪、停薪或者拖欠工資、取消獎金等,表面上看是公司迫不得已的自救,但實際也有可能,是公司不值得,是你應該離開了的信號。

03

不得不承認,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就業觀。

在以前,錢多的、有挑戰的、能讓人快速成長的工作,都是年輕人願意考慮的;但這次疫情讓很多年輕人意識到,穩定的、離家近的工作,雖算不上完美,但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於是很多人重新規劃起自己的職業道路,紛紛準備考一個編制,在離家近的地方,陪著父母家人,每個月拿著不夠多但非常穩定的工資,有著還算不錯的福利,也能讓不少人羨慕。

年後還沒開工,我們公司就有兩個同事辭職,都是因為疫情,重新考慮了自己的職業規劃。一個準備考教師,留在家鄉,陪著父母;一個是家裡覺得外面還不安全,不願意讓她出來,正好她年前就在考慮要不要考研重新回學校,就正好趁著疫情下了決心,辭職準備考研,畢業後就是一個更高的起點。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在這時候辭職的人,應該也都是有了新的職業規劃:追求更穩定的,選擇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或者趁著年輕去賭一把的。不管怎樣,有了新的計劃就應該努力去追求。

如果順利的話,這次辭職應該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辭職,自然也不用考慮是不是在疫情期間。

04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這時候的裸辭,都是理性的,畢竟有些喜歡裸辭的人,在任何時候都喜歡裸辭。

聽朋友說他們前幾天公司招人,她收到一份簡歷。95後的男生,畢業一年半,簡歷上的工作經歷就有4份,而最近一份辭職,就在不久前。

電話面試的時候,出於忠誠度和成熟度的考慮,她照例問了每份工作的辭職原因,有的是氛圍不合同事不搭,有的是加班太多付出收穫不成正比。

她著重問了最後一份,為什麼要在疫情期間辭職,有沒考慮這時候辭職找工作會很難。她說她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期待答案會是不可抗力,比如公司裁員或倒閉。

但小男孩還算直接,說辭職原因就是工作內容跟想象中不一樣,辭職是年前就計劃好的,也沒考慮現在找工作難不難的問題。

要不要裸辭,頻繁辭職是對是錯這樣的問題,站在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職場要解決的問題,從來不只是工作上的問題,還應該包括,怎樣低成本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怎樣融入集體去更高效的解決工作,怎樣讓自己的擇業觀更成熟等等。

站在這樣的角度,因為解決不了這些問題而在這時候辭職的人,就是不理性的。

05

疫情期間裸辭的人,不管是因為看穿了公司的真面目,還是有了新的職業規劃,又或者僅僅是因為不夠成熟,都不能算一個錯的選擇。

不管有沒有疫情,任何時候都會有人裸辭。有選擇,就會有結果上的對錯,但選擇本身沒有對錯。結果對了固然很好,但就算錯了,我們也能從錯誤中的結果中成長不是嗎?只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明白自己需要什麼,就應該大膽的去做。

這次疫情可能會給很多人帶來影響,但相信疫情過後,也能讓很多人職場人收穫不少:對公司的重新認識,對職業的重新規劃,自己認知上的成長……

這才是我們應該在這場疫情中學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