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說宋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

歷史大變局


標題是不是打錯字了,應該是明朝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吧。宋朝皇帝尤其北宋,大部分都是比較仁慈、勤於朝政的,北宋九個皇帝,先不說最後兩個,其他七個都能算作是明君,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在元朝人修撰的《宋史》裡都有相當不錯的評價,都是元朝人眼裡的好皇帝,都能做到虛懷納諫,施仁政,開言路。

太祖皇帝不用說了,能文能武,對待開國功臣最寬容的皇帝,不殺一人,酒席之間卸掉武將兵權,為他們廣置田宅舞女,讓他們安心頤養天年。對比漢明的開國之君,這是何等的心胸與仁慈。



宋太宗雖然在軍事層面受人詬病,還有弒兄的可能,對小周後做的事也遭到唾棄,但讀過《宋史》的人都知道,宋太宗這個人對待官員和百姓還是比較靠譜的,擔得起"開明"二字,寇準當面扯他的袖子反駁他,他也不生氣,反而讚美寇準有如唐朝的魏徵。國家遇上大旱或者大澇災害,他都會召集群臣做自我反省,讓臣子指出自己是不是在政策上犯了什麼錯誤才遭到天譴,有時候大臣真的指出了錯誤,他也能虛心聽取,並加以改正。

宋真宗,就是簽訂澶淵之盟的那個皇帝,在很多人眼裡他是個懦弱無能的皇帝,這源自於大家對澶淵之盟深深的誤解,可以肯定的說,澶淵之盟的利遠遠大於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我以前回答過的關於澶淵之盟的問題。如果你真的看過《宋史》真宗本紀,就會發現其實宋真宗還挺勇敢的,眾所周知,籤澶淵之盟前他御駕親征來到前線督戰,其實這並非他的第一次親征;在此之前,他曾去河北視察防務,當時南下的遼軍就在河北,華北平原一片坦途,遼軍隨時可能打過來,這說明宋真宗還是有膽氣的。澶淵之盟那次親征前,他告訴留守都城的宰相王旦,如果此去多日不歸,須立太子以防萬一,看得出他也是做好了國君死社稷的準備。



宋仁宗就不用說了吧,千古仁君,應該是宋朝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的繼任者宋英宗,雖然在位只有四年,但元朝人脫脫(宋史編撰者)卻給了他極高的評價:"及其臨政,臣下有奏,必問朝廷故事與古治所宜,每有裁決,皆出群臣意表。雖以疾疹不克大有所為,然使百世之下,欽仰高風,詠歎至德,何其盛也!"可見,英宗絕對是一位令人稱讚的仁君。

宋神宗,《宋史》給他的評價大部分都是好的;說他"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勵精圖治",美名無窮,而且他這個人"天性孝友",天性就很好,簡直是千古仁君的風範。但在王安石變法這件事上,《宋史》給了他負面評價,這也是他唯一的瑕疵。但是客觀的說,他之所以要推行王安石變法,還不是為了富國強兵,像王安石說的那樣"復漢唐往昔之疆"。而且,在我看來,王安石變法中的很多政策對當時的宋朝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軍事改革措施,能一定程度上扭轉重文輕武的國策,可惜由於保守派文官等多方面的原因,最後變法失敗,但這不應該成為否定他的理由和藉口。



宋哲宗,親政僅僅七年就英年早逝,不誇張的說,如果他能多執政20年,北宋很可能就不會滅亡,靖康之恥就不會發生。宋哲宗幾乎是北宋最激進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親政後,兩次發動對夏戰爭,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使西夏臣服。當時在哲宗朝擔任要職的呂惠卿感嘆道:“然自有國以來,用兵西方,而能所為必成,所伐必克,使天威遠暢,醜氐震疊,未有如陛下今日之盛者也。”不僅如此,他對神宗時的新法措施深表認同,積極恢復新法,可惜天妒英才,英明神武的哲宗皇帝親政僅七年就去世了,年僅24歲,這頗有天要亡北宋的意思。

哲宗死後無子,這讓他的弟弟宋徽宗撿了個大便宜,宋徽宗是北宋歷史上唯一一個大昏君。奢侈無度,寵信奸佞,玩物喪志,宋徽宗執政二十幾年,北宋國力大跌。最要命的是,軍隊長期把持在童貫和高俅手裡,長期軍備不修,又趕上北方女真的崛起,國焉能不亡?



他的兒子宋欽宗,上任剛一年就被女真人抓走,幾乎就是一個背鍋的,應該說亡國責任大部分要算在他那位藝術家父親身上。宋欽宗是個實實在在的可憐人,當時金人大軍壓境,徽宗要禪位給他,他堅決不肯,不願替他爹背這口黑鍋,欽宗幾乎是哭著完成繼位典禮的。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清算徽宗朝的大奸臣,像蔡京童貫這些禍國亂政的惡賊都被他處理;此外面對金軍的南下,他在第一時間也是準備御駕親征的,但無奈當時的宋軍戰鬥力低的驚人,而名將种師道又重病在身,黃河的幾十萬守軍一夜之間被金軍嚇得四散潰逃,徽宗已經把軍隊管理成這種樣子,讓金軍直接從幽州平趟到開封,他連御駕親征的機會都沒有。在那種情況下,有大臣建議應該及時撤離家屬,暫時到江南躲避,但李綱跪在地上不讓他走,他被李綱的忠義所感動,北宋幾千皇族直到開封城破也沒有一個提前撤離的。他是怎麼被俘虜的?還真不是束手就擒,當時城外金軍要求讓宋徽宗去金營商談議和,實際上就是讓徽宗去做人質,他對金國使者說我爹年紀大了,我替他去,這一去就再沒回來。最後開封城破時,名將种師道早已病死,李綱早已被欽宗召回任上,而徽宗在宮內束手就擒。



《宋史》對欽宗的評價也以"惋惜"為主,說他"聲技音樂一無所好",就是說他和他爹完全不同,徽宗是聲技音樂通通愛好,最後玩物喪志,而欽宗是一無所好,在短短一年時間裡積極剷除奸黨,安撫民心。最後《宋史》編撰者脫脫感慨的說:"享國日淺,而受禍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宋欽宗,雖然在戰與和之間搖擺不定,但在當時那種敵強我弱的絕對劣勢局面下,有這種搖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一年的時間連剷除奸黨都未必夠用,何談整軍備戰呢?因此,我不覺得宋欽宗是一個昏君。北宋,只有宋徽宗這一個昏君。


北宋一書生


此種說法放在明朝很合適。相比其它朝代,宋朝的皇帝還是最靠譜的。宋太祖趙匡胤以和平方式實現了政權的過渡,消除了藩鎮割據軍頭跋扈,立下了不殺士大夫的規矩,開啟了一箇中國曆史上最值得稱道的朝代。尤其是“澶淵之盟”後的百餘年,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黃金時代:政治寬鬆,言論自由,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和諧。這樣的社會形態,極大地激發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創造性,催生了璀璨奪目的宋詞,鬼斧神工的《清明上河圖》以及其它繪畫書法極品。宋仁宗趙禎的寬仁務實尚簡低調,宋神宗的勵志改革奮發圖強,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即便是宋徽宗,也是不折不扣的藝術天才,其藝術價值亦遠超清朝康雍乾所謂的“文治武功”。人格人性人道,是評判歷史人物的最重要尺度。


風蕭蕭135928238


說實在的,宋朝的皇帝沉迷於賦詩作畫,也是文藝範,絕沒有明朝的皇帝奇葩 ,樂於與豹子打架,當木匠,還有皇帝不過癮,自己封個將軍玩的。那些更奇葩?


賽麥大弘


你這個是固定思維,皇帝一定要親力親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懂的放權,比白痴化的獨裁好的太多,所以宋朝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只不過,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滅亡是一定的歷史規律,所以我覺得宋朝皇帝做的夠好了,畢竟不是哪個皇帝都好像朱元璋。


DreamReality38458776


不知道這個說法,一般是這麼說明朝的皇帝


大景閃1


因為他們的野心不在治國!而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