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智能櫃:微信存包不是流量思維,而是工具思維

共享單車的泡沫雖然破滅了,但共享單車卻為線下智能服務終端的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自共享單車火爆之後,共享充電寶、迷你KTV、自助按摩椅、照片打印機、共享雨傘、共享紙巾等都成為線下消費娛樂了標配,而近期以共存智能櫃為代表的微信存包項目也開始在線下景區、酒吧、商場、醫院等場景普及起來。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對於場景方提供的微信存包服務究竟該不該收費引起了部分網友的熱議。

認為該免費的一方覺得寄存應該是線下免費給用戶使用的標配服務,像超市一樣;

支持該收費的一方表示,收取一定的使用費是合理的,原本充電寶在很多場所也是免費提供,但因不便管理,所以很多場景方並不願提供,現在做出共享模式,反而可以迅速普及了,寄存服務在客運站、火車站附近本來也是收費服務。

共存智能櫃:微信存包不是流量思維,而是工具思維

對此,共存智能櫃聯合創始人俞佳斌表示,共存智能櫃附加了諸多智能模塊,安全性和便捷性要遠優於傳統單機版的寄存櫃,另外在軟硬件研發上也持續投入,所以每組設備的生產成本和運維成本要更高。

這種情況下,提供“免費”微信存包服務,只有二個可執行維度:

第一是由場景方承擔設備及運營成本;第二是免費使用,依靠流量變現。

然而在實際的市場運作過程中發現,過去場景方不願提供寄存服務,是因為傳統寄存櫃維護起來較為麻煩,只有超市為了配合零售業務才願意無償提供寄存服務;

而對於智能化的微信存包櫃,雖然寄存服務更便捷、安全性更高,場景方的維護效率也大幅提升,但設備的售價更高,後續的年維護費也較高,所以眾多場景方還是不願意為免費寄存服務買單,如果不能收費,寧願不提供寄存服務。

那麼依靠流量變現的互聯網運營模式能否解決免費使用的問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俞佳斌表示,第一共存智能櫃在場景方提供服務時,場景方會要求支付點位費或分成;

第二微信存包與照片打印或共享紙巾不同,這兩個項目沒有時間維度,每個訂單之間沒有影響,而共存智能櫃提供的時間+空間的服務,若免費會存在“佔存”的情況,流量價值會大幅縮減;

第三微信存包服務處於早期階段,多數用戶還沒有養成使用習慣,暫時並不是一個大流量的項目;第四微信存包櫃的單組設備成本較高、體積較大,線下鋪設點位受限。

綜合算下來,微信存包沒有辦法做到完全免費,但可以在部分場景提供限時免費服務。

另外,通過運營實測發現,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的普及使得絕大部分用戶不排斥為微信存包服務付費,而在景區、酒吧、火車站、客運站等特定場所,寄存屬於剛需的標配服務,收費並不會造成用戶流失,而免費也不能為微信存包服務帶來指數級增長的單量,所以,微信存包項目不是流量思維,而是工具思維。”

移動支付的普及,刺激了用戶願意為自助服務付費的意願,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的普及證實了這一點,微信存包又再度證實了這一點,實際上如今的90、00後年輕用戶群體願意為優質服務付費,而這將進一步激發整個自助服務市場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