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取名中细节处理例析

诗词取名中细节处理例析

如今家长为孩子取名,喜欢引用诗词,但是如果未谙诗词本意,不懂其中内涵,很容易弄巧成拙。近日便遇到这么一例。

有家长为宝宝取名,“郑非曲”说化自,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笔者认为家长这句话理解有误,或者化用不妥。

诗词取名中细节处理例析

原诗,为李白的《送杨少府赴选》送杨少府赴选

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

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情深。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

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

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

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

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

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沉。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送杨少府于吏部赴选,而诗中赞颂了大唐盛世,吏治清明,然后对杨少府人格褒美,勉励并祝福其积极赴选,其中“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是说,杨少府的人格就如同高山流水的古曲一般高洁,以如此美好之质定能遇到赏识他的人(朝廷官员)。

所以,流水即是指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把杨少府比做弹《高山流水》的俞伯牙,而能赏识他的吏部官员自然就是钟子期了。

高山流水这种高雅音乐相对的是《郑卫之风》,所谓郑卫之风,古人以郑、卫之音为淫声,靡靡之音。也代指人格鄙琐,杨少府自然不是此种人了。

那么,你化用“流水非郑曲”成郑非曲,自然目的是要表达的是原句意思,但是您姓郑,郑非曲,意思是,高山流水之曲非郑卫之音。很明显,无法表达这种意思,只能解释为,郑卫之音非高山流水之曲,意思相反了。

但是这种思路是不错的,如果能把“郑非曲”理解为“正非曲”,也就是正直而非邪曲。

或者理解为,郑卫之音,并非靡靡之音,邪淫之曲,也可以说得过去。

这两种理解都很不错,但是如果是基于此种理解而取名,就不必提这句,“流水非郑曲”了。

因此,笔者建议,这位家长能再多加斟酌。

近年来,笔者撰写了

《桃花扇底旧姓名》

《诗经取名中的硬伤浅析》

《名字中的易经》

《出自庄子的人名字号》

《金庸小说人物姓名浅谈》

《古代姓名文章浅析》

《百家姓氏取名浅说》

《姓名玄机》

《佳名浅析》

等系列文章。取名可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